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美團投資10億美元進軍巴西外賣市場
【有線新聞】美團投資10億美元進軍巴西外賣市場。 「中國-巴西商業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期間美團董事長王興與巴西總統盧拉會面,並簽訂投資協議。美團表示旗下外賣品牌Keeta未來數月將會在巴西提供服務,公司並計劃五年內在巴西投資十億美元支持有關發展。王興表示巴西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公司會在當地促進合作餐廳發展,亦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貿易戰|中美互降關稅 有玩具入口商稱鬆一口氣 特朗普指中方同意完全開放市場
【有線新聞】美國白宮形容跟中國貿易磋商達成共識,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是美國來說是勝利。總統特朗普稱可能於本周末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美國對內地及香港的小額包裹關稅亦會由120%降至54%。 美國政府之前把對中國進口貨品關稅增至145%,不少美國入口商都停止入貨。中美經磋商後,美國對華關稅大減至30%。有玩具入口商認為可稍為鬆一口氣,恢復入貨供應下半年萬聖節前夕、聖誕節等的節日。 玩具公司行政總裁福爾曼:「暫時降低關稅,原先我們是希望永久降低,當然是好消息。當要徵收145%關稅,生意基本上是凍結了,如同禁運,我們沒有進口任何貨品。現在30%,貨品可開始運送了。」 但不少商家指30%關稅仍屬高水平,小企業賺不到錢,加上在90天談判期後,關稅可進一步下調抑或回升,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所以暫時不會調整入貨的計劃安排。 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長貝森特在瑞士經過兩日會談取得突破進展,暫緩執行對等關稅措施90日及大幅降低關稅115%,美國對華關稅降至30%;中國對美關稅減至10%。美國白宮發布的事實清單,形容是繼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後另一份歷史性協議,對美國來說是勝利。 總統特朗普稱會談實現與中方的「全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聖德肋撒壞冷氣、天花滴水 醫生不滿院方處理 促衞生署檢討通報規管機制
【有線新聞】聖德肋撒醫院去年7月的冷氣故障,有醫生投訴當時正做手術,形容手術室如同密室、儀器有冷凝水,認為病人會有感染風險,不滿醫院的處理,並促請衞生署檢討通報及規管機制。 冷氣故障期間,廖子良醫生在手術室為病人做微創膽囊切除手術。外科專科醫生廖子良:「好像在一間密室內工作,説話有回音、沒有風,當然環境很熱。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我形容是混亂和災難性的場面。所有東西出現冷凝水,儀器濕透、電視機模糊,更加嚴重是天花板的吊燈和設施開始冒水。」 廖子良醫生隨後聯同病人向衞生署投訴,又批評院方就事故回應有不同版本、不盡不實,認為衞生署的規管不應太僵化。 廖子良:「如果有特別的醫療事故發生 ,我們不應該『死板』看著。這個與通報機制無關,這個有10個病人感染才通報,9個病人感染不用通報,是否應該比較靈活看待每件事情?例如不尋常的事件發生、有風險發生的是否應該要求醫院作出一個詳細報告?」 醫院護士長向本台確認醫院製冷系統故障期間,手術燈的確出現水珠,已在病人身上蓋布,避免冷凝水滴落病人身上。 亦跟協助廖子良手術的護士了解,確認內視鏡鏡頭懷疑受潮,手術屏幕出現黑白畫面。她否認其他手術室有醫護要撐傘才完成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俄烏戰爭|特朗普擬赴土耳其出席和談 普京仍未交代是否現身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考慮周四前往土耳其,出席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和談,不過提出和談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仍未交代是否出席。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直接談判仍未落實,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表明有興趣親身參與,又預期會談會有好結果。特朗普:「我相信俄烏領袖均會出席,我正考慮前往土耳其,未知周四有何(外訪)行程,會談很多,但我正考慮實際前往土耳其,若我認為可以事成的話,就可能去。」 特朗普近日訪問卡塔爾和阿聯酋等國家,但不包括土耳其,如果對和談有幫助,他說願意參與。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明會親身出席和談,已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話,感謝對方協助談判,又期待特朗普能夠出席。他批評提出直接談判的普京仍未交代是否出席,又指控俄軍未有停止進攻。埃爾多安指和平的機遇之窗已打開,將為和談創造必要條件,希望俄烏不要浪費機會。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土耳其外長費丹通話,討論普京提出在土耳其和烏克蘭直接和談的建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世貿:關稅戰為貿易帶來挑戰及機遇
【有線新聞】世貿組織表示關稅為全球帶來挑戰與機遇。 世貿總幹事伊維拉指全球貿易正面臨非常艱難時期,當中亦帶來很多機會,應該利用今次危機來解決眾多挑戰,並把握新的貿易趨勢。世貿早前預測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跌0.2%,較貿易戰前低近3個百分點,明年將反彈2.5%。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市建局項目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中午截標 現場接獲至少6份標書
【有線新聞】今年首個市建局項目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中午截標,現場接獲至少6份標書。 入標的有鷹君、長實、華懋、保利置業、中國海外及嘉華等,項目地盤面積約2.6萬平方呎,可發展總樓面面積上限約16萬平方呎。市建局為了提高設計彈性,在不超過現時總樓面面積下,將住宅地積比率上限由7.5放寬至8.5倍,預計可提供約380個住宅單位,項目亦需要提供約3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作為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用途,可獲豁免計算在總樓面面積內,項目共收到28份意向書。 綜合市場預測,項目估值約7.6億至逾9億元,每呎樓面地價預測最高約6,000元。「項目發展促進服務」目的是於招標前加強向發展商提供資訊,減少流標機會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瑞銀上調中國GDP增速預期至3.7%-4%
【有線新聞】因應中美大幅降低對等關稅,投資銀行瑞銀上調中國GDP今年增長預測。 由早前估計的3.4%調高到3.7%至4%,仍低於中央定出5%左右的增長目標。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美貿易戰緩和,減少對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的衝擊,同時降低財政刺激政策潛在加碼的規模。至於經濟增長的具體變化,取決於美國對華的最終關稅幅度及中國刺激政策的實際規模,她認為不確定性持續,將抑制企業信心和資本支出,相信在90天暫緩期內中國企業會對美國市場「搶出口」。而通縮壓力持續之下,估計人行年內再減息20至30個點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吳天海:貿易戰無贏家 未能評估對港航運業影響
【有線新聞】九倉集團主席吳天海認為貿易戰沒有贏家,暫時未能評估對香港航運業的影響。 吳天海:「貿易戰、關稅戰一般來說無甚麼贏家,大環境下必然各行各業影響有不同,香港航運亦受大環境影響。現在仍然是過渡期,事實上今年首季對香港來說形勢未曾浮現出來,第二季剛剛因為關稅問題,我相信暫時未看得很清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南丫海難|財利船廠職員指海事處曾視察沒發現異樣 設計部上司自稱沒船隻知識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庭,律政司讀出財利船廠其他職員的書面供詞。 庭上首先讀出船舶繪圖員張福初的供詞,南丫海難發生前,他負責「南丫四號」的穩性計算,曾多次登船實地測試,每次測試海事處都派人視察,並會到船底艙室檢查,但都沒有發現異樣。後來他把報告提交予設計部上司,當時沒有收到需要修改的指示,報告便被提交到海事處。 律政司隨後讀出這位上司的供詞,他供稱沒有設計船隻的知識,只負責行政管理,當時只知道張福初負責計算船的穩性和檢查圖則,自己不了解報告內容,亦不知道船上有多少個水密艙室。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立法會選舉|陳國基「洗樓」籲公務員登記做選民
【有線新聞】立法會選舉年底舉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呼籲公務員登記做選民。 陳國基聯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四個公務員中央評議會到金鐘政府合署「洗樓」,呼籲公務員積極登記成為選民,核實選民資料是否準確,並轉達有關信息予親朋好友,在年底立法會選舉踴躍投票,履行公民責任,選出愛國愛港、有能力、有擔當的議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有聯儲局官員支持按兵不動暫緩減息 市場料今年僅減息兩次
【有線新聞】中美達成協議暫時降低關稅,有聯儲局官員認為關稅仍處於高水平,對經濟及通脹仍有風險,支持繼續按兵不動暫緩減息。市場估計聯儲局今年僅減息兩次。 中美達成協議暫時降低關稅後,聯儲局理事庫格勒指美國的平均關稅水平仍遠高於過去數十年。而且貿易政策可能繼續變化,即使關稅維持在接近目前水平,仍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由於通脹面臨上行風險,支持聯儲局繼續按兵不動,採取對經濟有一定限制性的貨幣政策。 今年在聯儲局利率決定上有投票權的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古爾斯比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指,美國經濟陷入滯脹風險有所下降,但中國關稅仍較之前高3至5倍,仍會導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及物價上升,必須採取較高的減息門檻。 市場預期聯儲局將推遲今年減息的時間,高盛指中美就化解貿易戰取得重大突破,認為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機會率降至35%,並將第四季經濟增長預測由0.5%上調至1%。 預計下一次美國減息的時間由早前預期的7月推遲至12月,估計會隔次議息會議減息,今年合共減息三次。利率期貨合約亦顯示聯儲局今年僅有兩次減息機會,減幅由上周估計0.75厘降至0.55厘,五年期美債息重上4厘水平,亦反映市場對減息降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3日
庫爾德工人黨解散 結束與土耳其逾40年武裝衝突 埃爾多安:地區和平重要一步
【有線新聞】庫爾德工人黨宣布解散,結束與土耳其逾40年的武裝衝突,組織揚言繼續透過政治保障庫爾德族權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形容決定對國家和地區和平是重要一步。 親庫爾德工人黨的媒體發放組織早前通過解散的影像,並發表聲明確認即時終止武裝鬥爭,形容已完成歷史任務,打破了庫爾德人遭壓迫的局面。指問題已可透過民主制度解決,但是否交出武器將取決於土耳其當局向領袖和成員,以及佔當地人口約兩成的庫爾德人提供的待遇。 原本主張在庫爾德人聚居地建國的庫爾德工人黨,近年轉為爭取庫爾德人權利和自治,親庫爾德的人民平等與民主黨更是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的第三大黨,加上敘利亞的庫爾德部隊在去年12月巴沙爾政權倒台,由親土耳其勢力掌政後更趨勢弱,令庫爾德工人黨在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勢力亦減弱。 1979年創立的庫爾德工人黨被土耳其和西方多國列為恐怖組織,長年武力抗爭引發的流血衝突,造成逾4萬人死亡。解散決定是響應在囚的庫爾德工人黨創辦人厄賈蘭2月時的呼籲,組織要求土耳其釋放在囚逾25年的厄賈蘭,讓他帶領解除武裝程序,但土耳其當局未有回應。 總統埃爾多安形容庫爾德工人黨的決定是土耳其消除恐怖主義的重要里程碑,國民和鄰國民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