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健康
- 大C
- 2023年03月22日
胃癌|長期胃痛可能患胃癌?3類人風險較高 中醫:胃健康五臟六腑都會健康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2020年,胃癌在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六位,而該年的胃癌新症共有1,197宗,絕非一個小數目。《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李灼珊,胃癌的徵狀與治療貼士,以及胃癌與胃痛關係。 註冊中醫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指出,相比起三、四十年前,現時患胃癌的人數其實已顯著下降,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減少食用燻製或醃製的食品),以及雪櫃的普及令一般人可以吃到更新鮮的食物有關。 3類人風險較高 李灼珊醫師說:「一般來說,男性患胃癌的情況較為常見,尤其是接近老年的男性。一些患有貧血的人,因胃內壁受到影響,導致缺乏維他命B12,所以患上胃癌的風險也較高。此外,近親患有胃癌的人,風險也比較高。」 患了胃癌,可能會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體重急降,進食後每每有肚脹的感覺,嘔吐甚至吐血,大便出血或呈炭黑色等症狀。李醫師提醒,「若發覺自己有以上症狀,無需驚慌,不一定是胃癌的,但應該看醫生檢查一下。」 治好胃痛 預防癌變 胃癌的形成一般進展緩慢,所以胃癌的早期可以治療。而長期胃痛者更需注意,「如果30歲以上出現較頑固的胃痛,一定要重視治療,因為若能及時解決這種胃痛,就有
- Yanco
- 2023年03月19日
睡眠質素|經常半夜紮醒6大原因 醫生警告千萬別輕視 可能患睡眠窒息症、焦慮症
睡眠質素|都市人生活繁忙,作息不定時,睡眠時間未必足夠之餘,睡眠質素亦十分參差,有不少人都有半夜紮醒的問題。半夜紮醒可能有人習以為常,但最近有醫生點出半夜紮醒6大原因,並警告有可能是疾病先兆!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有35%的人在一星期內會有至少三次會半夜紮醒,可見都市人的睡眠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台灣重症醫學專科黃軒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半夜經常紮醒的原因有以下6個。 半夜紮醒6大元兇|1. 睡眠疾病 睡眠窒息症 睡眠疾病是半夜醒來的常見主因,常見的睡眠疾病包括「睡眠窒息症」。 這個病會令患者睡眠的呼吸逐漸變淺及急促,使人不知覺吸不到氣缺氧,而醒來大吸一口氣。 肢體不安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肢體不安症候群」是指晚上休息或睡覺時,患者會有「不自覺的腿部抽動」情形,長期下來會影響睡眠,甚至引起憂鬱症。 半夜紮醒6大元兇|2. 過度肥胖 過度肥胖,特別是「BMI超過30」的人,在睡眠時容易導致呼吸道阻塞,而經常半夜紮醒。而長期半夜紮醒、睡眠質素差,則會令改善肥胖問題難上加難,導致惡性循環。 半夜紮醒6大元兇|3. 精神疾病 情緒不穩者、
- Yanco
- 2023年03月12日
尿液顏色5大隱藏訊息 醫生警告:長期透明是電解質失衡 深黃色都有問題?
小便是日常的生理需求,可能大家覺得普通不過,但每次的尿液顏色、深淺程度,其實都顯示了當下的身體狀況,例如5種常見顏色,透明、淡黃、深黃、橙色、紅色,背後有其隱藏意義,懂得察覺的話,就可以預早洞悉身體警號! 台灣泌尿科醫生高銘鴻醫師在其Facebook專頁中指出,常見的尿液顏色可分為5種,分別是透明、淡黃、深黃、橙色、紅色,不同的顏色就代表不同的身體狀況,謹記在沖廁所前,至少留意一眼! 尿液顏色拆解身體狀況 日常生活喝水量要足夠,才對身體健康有益,而尿液顏色亦會顯示身體相應的情況和隱含問題,大家記住察看尿液顏色,為自己做個簡單的身體檢查! 1. 透明、乾淨 透明、乾淨的尿液代表身體補充了大量水分,但要注意不能喝過量水分,避免導致血液中的電解質失衡。 另一方面,如果身體在沒有補充很多水分的時候,仍一直出現透明、無色尿液的話,就要注意這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腎炎的前兆,若有其他不適,建議進行檢查。 2. 淡黃色 當喝水量充足時,尿液顏色會是偏淺色,呈淡黃色,代表水分攝取足夠,是身體健康的好現象。 3. 深黃色 當身體長時間沒有喝水、攝取的水分不足時,尿液會呈深黃色,就像早上起床後去洗手間
- 大C
- 2023年02月15日
癌症|免疫療法為膀胱癌治療效果加持 亦有助治療「三陰性乳癌」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或電療時,可能要承受會引起不適的副作用。近年流行的「免疫療法」,則是借助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副作用比化療少,其應用範圍和成果,近年越來越受重視。《有線健康》邀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講解免疫療法應用於治療膀胱癌和乳癌的最新進展。 免疫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治療有莫大幫助 癌症的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於2016年引入本港,早期用於治療肺癌為主,近年已擴展至其他癌症,例如乳癌或膀胱癌。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說,在治療乳癌方面,免疫療法通常會用於「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治療平均較難,過往一般只可用化療,但隨著新研究結果,我們知道若加入免疫療法,對於三陰性乳癌的病人有莫大的幫助。我們可以將免疫療法加上化療,用在手術前的治療上,透過這方法令病人的腫瘤進一步縮小,提升手術成功的機會。」李醫生說。 免疫療法用於膀胱癌有新進展 至於免疫療法用於膀胱癌,則是近年較新的進展,醫生會和病人商議,完成化療療程之後,做一個持效治療(Maintenance therapy),即接受一年的免疫療法,以增加病人存活以及無惡化的時間。「過往未有持效治療的時候,膀胱癌病人很多時
- PL
- 2023年02月14日
肝癌早期病徵難察覺 醫生警告6類人高危 須每半年做身體檢查
肝癌是本地第五大常見癌症,令市民大眾聞肝癌色變,甚至出現很多誤解,影響治療和康復進程。《有線健康》邀請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馬家榮醫生,講解如何及早識別肝癌,以及治療方法。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外科專科醫生馬家榮說:「不少病人因對肝癌有誤解而耽誤病情,容易影響治療和康復進程。事實上早期肝癌透過肝臟切除手術(liver resection /hepatectomy),以我們中心的數據,有近7成的肝癌個案,由於及早發現腫瘤而可做手術移除並痊癒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最大風險因素 根據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在2022年的臨床數據分析,肝癌個案之中,超過9成患者體內曾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當中男患者佔73%,女患者佔27%,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都是正值家庭支柱或光輝盛年的階段,遇上肝癌面對的身心壓力更大。馬醫生指出:「乙肝病毒(HBV)屬DNA病毒,可以在肝細胞內複製至整個肝臟,甚至無需經歷肝炎、肝硬化就『跳級』變成肝癌。」 高危族宜定期篩查 馬醫生說,早期肝腫瘤小於5cm者一般沒有病徵,因此患者可以毫無任何明顯症狀下發病而
- 大C
- 2023年02月08日
癌症|免疫療法應用於晚期肺癌 可增存活機會及無惡化時間
癌症的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於2016年引入本港,近年擔當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免疫療法」是借助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相比傳統化療及電療有許多優點。《有線健康》邀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講解免疫療法如何應用於治療肺癌。 免免疫療法為晚期肺癌帶來機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說,「免疫療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其中一大好處是副作用比化療少。而免疫療法為不少發現時已屬較後期,甚至已出現擴散的癌症,帶來控制腫瘤、延長壽命的機會,有小部分甚至能達至「完全緩解」(即檢測不到體內有癌細胞)。」 其中最早採用免疫療法的癌症之一,是本港「頭號殺手」肺癌,近年更發現,檢測第四期肺癌病人體內的PD-L1水平,可幫助醫生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 患者PD-L1水平高對免疫療法反應一般較好 「PD-L1是一種腫瘤內的蛋白,有理論認為,部分腫瘤細胞通過高水平的PD-L1,結合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從而抑制免疫細胞的攻擊。整體來說,PD-L1水平高的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一般會較好。」李醫生說。 因此,如檢測PD-L1水平不超過50%的話,可考慮利用化療配合免疫
- 大C
- 2023年01月24日
消委會|年糕如含一種成份飽和脂肪特別高?有種賀年食品既高鈉又高脂高卡路里!
2023兔年農曆新年|每逢過年又可以品嚐多款應節美食,例如年糕、蘿蔔糕、芋頭糕、笑口棗、酥角(油角)等,但這些傳統食品不少都隱藏著健康陷阱!消費者委員會過去就曾抽取市面上14款年糕、15款蘿蔔糕及芋頭糕、11款酥角及笑口棗,檢視包裝上的營養標籤資料,分析食品中糖、脂肪、鈉和卡路里的含量,以下為你整理消委會報告中提到的賀年食品健康陷阱! Klook.com 【糖】一件年糕=10粒方糖? 糖攝取標準與壞處:根據世衞和糧農組織建議,一般人每日攝取糖應少於人體每日所需能量的10%,以一個成年人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為例,每日攝取糖量應少於50克。而過量攝取糖分,可能會增加超重風險,亦會影響牙齒及身體健康。 消委會報告重點: 除了2款「低糖」口味年糕外,其餘12款年糕的糖含量都屬於高水平,最高一款重690克的「薑汁黑糖年糕」,標示糖含量為每100克43.2克。如將這款年糕切開6件,平均一件116 克(約 9 x 4 x 2.5 厘米)的年糕便含50克糖 ,等於約10粒方糖,進食一件已達到成年人每天可吸收糖量上限。至於15款蘿蔔糕及芋頭糕,其所標示的糖含量全都屬低水平。 【脂肪】酥角和笑口棗總
- 大C
- 2023年01月23日
賀年食曲奇餅、蝴蝶酥小心高糖高鈉!曲奇加一種配料極邪惡!附消委會選購及食用5貼士
2023兔年農曆新年|過年送禮往往都會收到曲奇餅、蝴蝶酥、蛋卷和杏仁條等食品,消費者委員會曾經測試市面上58款這些餅乾甜食,發現不少都高糖或高鈉,而且不少樣本的實際含量與營養標籤上顯示差距極大,不能盡信,消委會同時提供了5個選購及食用貼士。 Klook.com 9成樣本都高糖 曲奇加朱古力極邪惡 根據世衞建議,成年人每日宜攝取2,000千卡能量,每日攝取糖量則應少於50克。消委會於該次測試中發現,58款樣本中的48款,每100克都含超過15克糖,超過食安中心的「購物指南卡」的「高糖」食物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朱古力味曲奇樣本的平均糖含量最高,每100克的平均糖含量為33.4克。當中糖含量最高的一款朱古力味曲奇樣本,每100克含糖43.3克,達到每日攝取上限(50克糖)的8成。 蝴蝶酥/千層酥鈉含量高 世衞建議成年人每日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即約5克鹽),如果你以為甜食不含鈉可放心食用就錯了!消委會該次測試發現,附有營養標籤的預先包裝樣本中,蝴蝶酥及千層酥平均鈉含量是各組別中最高,每100克含470毫克,接近食安中心的「購物指南卡」的「高鈉」水平,即每100克食物含超過600毫
- PL
- 2023年01月20日
腸胃炎3大禁忌|肚痾食白粥原來超錯!即服止瀉藥反令病毒留體內 醫生講解腹瀉正確飲食
腹瀉、肚痾、拉肚子|患腸胃炎時上吐下瀉,連帶胃口也差了,不少人此時會選擇吃比較清淡的食物,例如白粥,又或者喝運動飲品以緩解不適。不過,有醫生指出,原來腸胃炎患者只吃白粥,不利腸道修復,另外飲含糖的運動飲品亦可能加劇肚瀉問題。即看腸胃炎3大禁忌,以及如何正確飲食加速復原。 腸胃炎禁忌1.只吃澱粉類 台灣外科醫生江坤俊在YouTube節目《江P醫件事》中指出,不少人患上腸胃炎後,很多時都會只吃白麵包或白粥,不過他指此舉或會讓肚痛加劇。他解釋,澱粉類食物較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當澱粉消化時,胃酸或會分泌過多,導致胃潰瘍或加劇腸胃炎帶來的不適。 他補充,腸黏膜受損後修復,需要蛋白質復原,如果患者單吃澱粉類食物,對於腸黏膜修復不利,反而會延長腸胃炎的復原時間。他建議大家除了吃澱粉類食物,還記得加入蛋白質,例如瘦肉或魚肉等。 腸胃炎禁忌2.即服止瀉藥 至於如果確診患上腸胃炎時,吸收益生菌是否有效?江坤俊說理論上有效,但患者需要吃的份量要很多。另外,有些患者覺得一遇上肚瀉,便立即服用止瀉藥。 江坤俊就提醒,若一日內拉肚子次數不超過5次,都不建議服用止瀉藥,原因是拉肚子是身體保護機制,拉肚子時體內的細菌及
- 大C
- 2023年01月18日
兔年2023| 農曆新年乍暖還寒 體虛要進補 中醫教煮泥鰍補血湯
香港連日寒冷,天文台預料要到1月22日兔年大年初一,最高氣溫才會回升至20度以上,但到了初二及之後數天,最高溫度都只得18度。天氣乍暖還寒,《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李灼珊,分享冬季的養生補血貼士。 秋收冬藏 冬季宜進補 還有幾天,就是送虎迎兔農曆新年了!但香港的天氣總是冷幾日、暖幾日,早晚溫差大,體虛的人士可能一日內經歷夏季和冬季,穿什麼衣服成為最大煩惱。「中華中醫中心」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這季節除了穿衣「寧多莫少」,更重要是養生補血,對抗一早一晚的寒氣。 「我們中醫,有所謂秋收冬藏,其實是一個自然界定律,而自然定律也是中醫養生的基礎。」李醫師說,「冬天在自然界是陰盛陽衰,這時,人體內亦同樣陰盛陽衰,所以是一般體質較虛弱人士進補的最佳時機。」 泥鰍補血效果好 冬季進補的關鍵是「食補」,即利用食物的性質去補身體的虛,從而糾正人體陰陽的偏差,例如用羊肉、狗肉(中醫學上狗肉對補虛很有用,當然香港是禁止食用的,也有其他肉類可代替)、水鴨、烏龜、水魚,甚至家常食用的牛肉、白鴿、雞、魚……等,只要和溫補的中藥材一起燉湯,便可有進補的效用。 而魚類之中,李醫師特別推薦以泥鰍補血,比其他
- 大C
- 2023年01月12日
新冠後遺|康復後仍氣喘痰多?睡眠不穩?中醫推介兩款湯水補肺益氣、養心安睡
12月初香港每天新增確診個案破萬宗,至12月20日更逼近1.5萬宗。不少人感染新冠後,即使康復,仍有咳嗽、氣喘、痰多、和睡眠不穩等後遺症。《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欣從中醫角度,介紹染疫後如何調理及合適湯水。 更多新冠健康資訊: 喉嚨痛、發燒患新冠肺炎、感冒定流感?症狀/潛伏期/後遺症差別 醫生教2大關鍵辨別確診 急症室醫生染Omicron 刀割式喉嚨痛+夜咳 4招秘技紓緩病徵一周轉陰性 家庭醫生分享確診5招自救 附5種藥物止咳、減喉嚨痛 何慧欣醫師表示,新冠康復期間人體正氣並未完全恢復,如果染疫後肺氣虛弱或脾氣受損,會出現疲倦乏力、氣喘氣短等症狀,可歸納為肺脾氣虛或氣陰兩虛的證型,治以補肺健脾或養陰益氣,以伴有不同的症狀區分。 對於有康復者自覺記憶力或集中力變差,以及有心悸或有虛煩不眠的情況,中醫認為此為心脾兩虛的症狀,是由於病人思慮過度、或病後調理不足,應以滋陰養血安神為治療重點。 康復調理3大重點 【新冠康復調理重點1】睡眠充足何慧欣醫師建議,新冠康復者調理時可注意3大重點,首先是充足的睡眠時間,減少捱夜及日夜顛倒的情況,以免耗血傷神。 【新冠康復調理重點2】飲食清淡日常飲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