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三周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上任三周年|蔡若蓮:大學排名證香港教育實力雄厚 擬檢討「本地生」定義、冀設過渡期
【有線新聞】美國收緊留學政策,本港資助大學收到850宗海外轉校查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訪問說,截至上周四,八大共發出約40份錄取通知書,港大、科大佔當中八成,中大和嶺大亦各取錄兩至三人,政府將更積極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本港銳意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訪問說今年大學非本地生申請踴躍,有院校錄得接近兩倍升幅,海外學生申請升幅比內地、台灣高,加上QS排名成績令人鼓舞,估計未來非本地生競爭激烈。「可見我們其實香港的高等教育實力是非常之雄厚,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我們有很多的條件吸引世界一流的學者、學生,所以剛才提到當哈佛對同學他的同學在學習上遇到政策轉變的阻滯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應該義不容辭。」 現時人才入境計劃受養人可用本地生資格讀大學,當局正檢討本地生定義,爭取在新學年聯招前公布,希望設有過渡期。蔡若蓮:「有些人才他在考慮帶著他的小朋友一起來,剛剛他在中五或者是高中的階段,如果我立刻實施的話,他可能已經變不及了,所以我們要考慮譬如他差一年那些又怎樣、差兩年那些又怎樣?正如剛才說,要考慮這個方案會不會對現在人才計劃的影響。」 吸納人才同時,政府亦積極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對於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8日
上任三周年|關愛隊9月換屆 麥美娟:正檢討工作成效 冀服務更符合區情、增加深廣度
【有線新聞】關愛隊9月換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接受訪問說,現正檢討關愛隊工作,期望服務未來更符合區情和增加深廣度。 450多支關愛隊九月換屆,政府會加大資助額五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說正檢討關愛隊的工作範疇和範圍。「在不同的區域,我們可能會有按不同區情的服務。如果不是關愛隊做、政府做或政府請人做,成本高三倍多以上。目前正思考,即使增加關愛隊資源,其實增加資源後如何把服務可以提供到數倍,相比政府工作。」 截至3月,關愛隊探訪居民逾47萬次,提供5萬多次家居維修服務。麥美娟說關愛隊成效不單是考慮服務量,亦包括服務的深度。「(關愛隊)探訪了3次或5次,但這3次、5次意義很大。然後他提供了一次服務,為婆婆提供一次服務,但你知不知道那次服務是甚麼?是他為婆婆在她的住所清理一噸垃圾。大家可能奇怪為甚麼由關愛隊做?因為關愛隊得到婆婆信任。」 被問到關愛隊是否取代區議會工作,她說兩者均在各自分工做深做廣,區議會提振地區經濟工作已踏上新台階。「我自己以前做區議員時,區議會辦活動可能只是社區會堂中做一個嘉年華或地區表演或青年活動,坐滿社區會堂已反應很好。社區會堂多少人?可能百多、二百人、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7日
上任三周年|回顧三年工作 李家超:房屋政策重中之重 感謝相關部門努力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回顧上任三年以來工作,他表示房屋政策一直是施政重中之重,多項措施照顧了市民住屋需要。 行政長官李家超:「我在上任的時候,公屋輪候時間是6.1年,那麼現在是5.3年,減少了大概9個半月。當然我們還要努力,所以我就推出簡約公屋,整個簡樸房的計劃可以取締所有不合規的一些劏房。這個也是感謝有關的同事們很努力把這個超過十年的難題,現在呢我們在有方案,逐步逐步處理好。」 李家超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表示,政府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打擊濫用公屋也初見成效,認為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他又提及過去三年訪問12個國家,包括東盟及中東地區,與不同國家簽署多項協議和合同,他指出外訪可讓其他地方更了解香港情況,同時開拓商機,相信這些合作陸續有來,期望社會各界一起宣傳香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7日
上任三周年|保安局將推公務員國安指引 鄧炳強舉例清潔工亦有責任
【有線新聞】保安局將公布公務員國安指引,局長鄧炳強接受訪問說所有公務員都應該辨識國安風險,舉例前線清潔工都有責任;又認為現時通緝潛逃者措施有效,會調查任何有嫌疑的關聯人士。 政府正制定公務員國安指引,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稱指引會用淺白的例子,提醒公務員無論身處任何崗位都應辨識國家安全風險。「一個前線員工他可能覺得自己沒有責任,我做清潔而已,但不是的,就是當你清潔的時候,如果見到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語句,你應該要通報。又或者管理層批出款項時,你發覺那些團體原來背景是可疑的,甚至有機會做危害國家安全工作,我們當然沒有理由繼續撥款。」 當局去年先後將13人列為指明潛逃者,撤銷他們護照、切斷資金等,至今仍未有人回港自首,鄧炳強認為這些措施的意義在於令他們知道代價很大。「可能這刻覺得我人不在香港,這些措施對我影響不很大,但這個想法是不對的,首先任何人提供資金給你都可能犯法。烏克蘭的戰爭,美國支持他們,現在反過來向你拿資源,提供了資源給你,你要將你的礦產給我,所以想想當你沒有利用價值時,你就會沒有身份,可能要想想究竟是否真的要犯法。」 國安處引用23條起訴潛逃者在港的親友,被問到是否改為從緊密聯繫人著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7日
上任三周年|19年後逃犯移交減少 鄧炳強:因部分國家取消協議 冀盡快重回正軌
【有線新聞】本港與外地在2019年至今移交共六名疑犯,較2014至2018年的18名少。鄧炳強在訪問說,與部分國家取消移交協議有關,期望盡快重回正軌。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其實這個是很大的遺憾,2019年的黑暴之後,有些外國政府由於政治原因要打壓我們國家,所以就取消一些逃犯移交,或者司法互助的協議。我覺得得益的只有罪犯,我希望這些相關國家盡快重回正軌,令到我們在打擊罪案方面更加有效。」 他又交代去年至今接獲29宗涉及港人在東南亞被禁錮的求助個案,26人安全回港,兩人表示不再需要協助,當局正協助營救餘下一人回港,亦已拘捕12人,其中三人被起訴詐騙相關罪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4日
上任三周年|陳茂波指樓市已穩 料低息及人才需求支撐 強調政府造地決心不變
【有線新聞】陳茂波又在訪問中形容樓市已經穩住,政府會持續造地,審時度勢推出。 本港住宅樓價從2021年歷史高位至今年4月,累計下跌兩成八,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台訪問時形容是有秩序調整,「沒有造成任何系統性的風險,你看到市場也沒有出現恐慌的情況。我們這段時間很多資金湧入,令到銀行體系資金非常充裕,所以供樓的利息其實也隨著下調,我們研判樓市在這個位置大概穩住,樓市大概穩住,而接下來息口會維持比較低。另外一方面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不同的人才來到這個對住宅物業也是一個需求。」 今年政府賣地表有8幅用地,預計供應4,400多個單位,陳茂波指這些都是較小的地皮,政府不急於賣地。「這是政府手上可以隨時拿出來賣的地,不表示我們會把全部都推出來,我們賣地都是審視度勢和看著市場的情況,我們之所以列出來,希望讓大家知道特區政府造地的決心不改變。」 今年首季本地整體生產總值增長3.1%,好過全年2%至3%的增長目標,陳茂波說地緣政治對環球資金走向構成壓力,變數仍然很大,因此政府不會上調全年增長預測。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4日
上任三周年|陳茂波:財赤下應積極開拓新產業 借市場力量推北都 股市暢旺經營帳戶可望有小盈餘
【有線新聞】現屆政府上任三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台訪問,指面對經濟衝擊及財赤,政府要積極開拓新產業,會借助市場力量發展北部都會區,讓綜合帳目達致平衡;而股市暢旺刺激印花稅收,經營帳戶更有望在2025/26年度出現小盈餘。 北部都會區多個大型發展項目啟動在即,政府儲備一再下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台訪問時說會借助市場力量發展發債及公私營合作都會考慮。陳茂波:「有部分北部都會區的地方會交給一些發展商和一些投資者,以至在那裡開不同的生產型企業的公司包起來做的,如果是這樣的時候,政府所需要投放的資本開支又會少一點,所以我們對於能夠在計劃裡面讓綜合帳戶平衡也是有信心的。經營帳戶,我們預計2025/26年是會平衡,以至有一個小的盈餘,以目前的走勢來看,譬如股市非常好,我們印花稅收入也高了。」 陳茂波形容政府過去三年工作取得一定成績,面對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等衝擊都大致穩住局面,他呼籲市場發揮創意突破經濟逆境。陳茂波:「我們不能夠只是打『防守波』,要展開積極的開拓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要投資在新的產業。在零售和餐飲的方面,其實也進入一個轉型裏面,需要重新思考創新、重新思考究竟旅客和本地市民的消費模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8日
上任三周年|陳國基指來港頂尖人才包括諾貝爾獎、奧斯卡得主 安全及教育是留才關鍵
【有線新聞】政府近年積極「搶人才」,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來港頂尖人才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特區政府沒限制他們來港做甚麼,又相信本港配套、生活模式是一個留住人才的原因。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工作重點之一是增設機制,主動邀請頂尖人才來港發展。陳國基:「其實我們還有很多人才來香港,當然因為私隱的原因我不能夠公開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很多是有些諾貝爾的物理學的得主、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奧斯卡金像獎的得主;體育方面除了桌球高手之外,也有些體操、跳水、排球、羽毛球等等。」 他沒有透露有多少這些頂尖人才,而人才來港後從事甚麼工作,陳國基說無硬性規定,會讓他們自由發揮,又說調查過香港吸引他們的地方,「第一喜歡香港安全,香港是非常安全的城市;第二是香港教育制度,他們最著緊小朋友教育。專業人士坦白說一部電腦、有網絡甚麼地方都可以上班,為甚麼留在香港?因為香港有好的居住環境,我們甚至在放工之後日夜繽紛有很多活動,甚至啟德體育園開放後很多聽聽演唱會、看看比賽。」 留得住外來人才,又是否可以留住北上消費成風的本地人?陳國基:「市民消費取捨很難避免或者如何呼籲他們不要去,我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8日
上任三周年|陳國基指「高官責任制」重防範非懲罰 無推行時間表 提皇后山邨水質風波:水務署已盡力
【有線新聞】政府研究設立「高層官員責任制」,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本台訪問說沒有推行時間表,而制度重點不在於懲處,而是協助部門首長避免嚴重問題,或者同樣問題一再發生。 行政長官李家超委派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研究高層官員責任制,希望融合司局長問責制,加強高級官員領導責任和角色,避免所屬部門出現嚴重問題或者問題重複發生,懲罰可能包括無法加薪。陳國基:「目的不是找出問題懲罰他,懲罰是一個後果,當然不希望有懲罰,最理想沒有懲罰情況出現。其實我們主要協助他們去找到這些問題所在,從而加以防範,從而加強政府效率。真的做得不好,所有公務員有懲署機制,我們會交由機制去處理。」 近日皇后山邨食水事件,水務署的處理引起不滿,陳國基說相信他們已經盡最大努力改善水質,「問題不是能夠百分百他們能夠控制,有些情況真的時間比較長,當然如何補救是重點,他們已經宣布更換水管、加濾網,令水質變好,亦有排水車為市民提供潔淨食水,這些他們也做很多工夫。」 年底立法會選舉,身兼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主席的陳國基強調愛國是入閘必要條件,「一定要是愛國者的愛國人士才可以參選,我們並沒有一個規定它要是非建制派或者建制派,是沒有這個要求在我們條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6日
上任三周年|林定國指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不受數量影響 需耐性糾正美西方對港法治誤解
【有線新聞】終院自去年起先後有6名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林定國在訪問重申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的作用不在於法官數量,近日有海外法官加入,反映他們認同制度,能為本港普通法作出貢獻。 終審法院目前有6名海外非常任法官,數目是25年新低,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數目不是重點,制度的重要性是有海外法官親身參與本港最高司法機關的工作,令普通法發展維持國際水平,「有人是新委任的法官願意加入,你稱(制度)有沒有用?如果他們覺得過來沒有貢獻,相信不會隨便來港幫忙。不取決於多一兩個或少一兩個,反而是有甚麼人來、是否有很高聲譽水平。」 每年公布的全球法治指數,香港去年總排名與前年一樣全球排第23,不過細項的「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及「基本權利」都下跌,同樣排第62。林定國認為,社會對本港法治信心不斷增強,不應視排名為唯一指標,「關於人權自由,他們將香港的排名我覺得是不符合實際情況地偏低,這可能是外界印象問題。大家能理解在美西方國家,傳媒或其他人對香港發生的事情很多時候的判斷和評估都是不夠全面,甚至有時不準確,我們亦留意到有些失實。」 林定國說,糾正美西方對香港的失實印象需要耐性,會邀請外賓訪港和外訪,繼續加強對外解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6日
上任三周年|林定國指已大致填充國安短板 惟仍要持續檢視法律工具 強調美國制裁沒影響
【有線新聞】現屆政府上任近三年,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本台專訪說會持續檢視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工具,又說被美國制裁對他沒有影響。 今屆政府落實多項維護國安措施,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稱上任約三年以來已大致填充國家安全的短板,不過仍要持續檢視法律工具,「我們需要很小心,以居安思危的心態檢視周圍發生的事情,我們以為工具箱可以,駕車不時都要看車輛是否運作正常或者有地方可以優化。可能時代不同,因應環境周圍不同,亦需要一些新的法律工具,無論是修補現時或新增法律工具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律政司要研究優化的包括年初上訴得直的支聯會拒交資料案所牽涉的國安法實施細則。林定國:「(記者:因為訴訟輸了就要修改,觀感上未必太好?)那倒不會,法律制度一向這樣運作,這是司法機關的工作。我想大家不要只針對國安法,所有法律都有這個問題,法庭在不同案件都會表達意見,這些意見可能與政府不一樣,不一定是對與錯的問題,可能是如何完善。」 23條立法在任內完成,林定國說非個人政績,而是整個特區政府履行憲制責任的成績。對於因此被美國制裁,他說不覺受壓,「我能行、能走、又能進食、睡覺,沒有壓力,反而多了動力,因為體會到我們面對很多不同挑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4日
上任三周年|李家超指新註冊公司創新高 指港經濟轉型下仍有前景 籲業界發掘自身優勢
【有線新聞】李家超又說上任以來本港經濟有增長,新註冊公司創新高,行業在經濟轉型下需發掘自身優勢。 近期有食肆、戲院等相繼結業,行政長官李家超指經濟轉型期中,部分行業的確有挑戰,但整體經濟自他上任以來有增長,展望今年經濟繼續增長2至3%。「當然觀感覺得這麼多店舖好像剛剛關閉了,但是又有新的店舖開張,因為純粹看數字、看森林,就知道其實樹木多了。因為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創新高,外國來港註冊的公司創新高,所以說香港市場還有得做,還很有前景。」 他說成功之道在於行業要找出自身優勢。李家超:「我其中一個最想去,就聽到很多人說一間小店、賣煲仔飯的,日日排長龍的,而且做到店主做不及。怎樣找到成功差異真的要靠自己,政府一定會幫助,但幫助只是一個大形勢的幫助,自己這棵樹可否茁壯成長,真的要靠自己爭取多些陽光、爭取多些新鮮空氣。」 面對中美關稅戰,他說喚醒了商界要分散風險,形容中亞有很多合作空間,亦會爭取跟南美簽訂更多自貿協議。李家超:「這對香港人而言就是他的DNA,一向都不怕挑戰、不怕競爭,只要你不使出骯髒手段、是正正當當競爭,香港人一定不怕。」 內地旅客人數創疫後新高,特種兵、窮遊等新旅遊模式同步出現,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