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CHAT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3日
政經CHAT|林順潮倡文憑試國際化
【有線新聞】特區政府致力發展國際教育樞紐,不少人目光都是集中在大學層面,選委界議員林順潮就認為應擴展至中學,方法之一是將中學文憑試國際化,希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會採納。 林順潮解釋,內地大學對文憑試考生的收錄門檻比內地高考生低,換言之透過DSE更易考取有名大學;又建議當局放寬資助中學招生限制,容許「一校兩制」招收非本地生,讓這些學生應試後可升讀內地大學、本港大學甚至海外大學,長遠更應將文憑試國際化,在內地、東南亞及「一帶一路」國家設立考場,讓非本港學生在家鄉考試後,以非本地生身份申請香港的大學。 他又提出香港發展寵物經濟,推動寵物友善交通及餐廳,以及與內地當局研究推展先導計劃,與深圳增設免檢疫7天簽證,讓兩地居民帶同已打針的寵物犬過境,初期可以設約100個名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3日
政經CHAT|葉劉散步滑倒 手腕打石膏
一向喜歡到山頂寶雲徑散步拉筋的行會召集人、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星期二朝早趁風暴過後恢復運動,留意到政府外判人員努力清理通道的樹枝,點知散步期間不慎滑倒,左腕著地,今朝要打住石膏返立法會出席《同性伴侶登記條例草案》委員會,強調「輕傷雖然帶來少許不便,但我依然會全力投入議會工作」。 葉太在Facebook講返受傷經過,說一位途經外傭將她扶起,下午在立法會開會時左腕愈發疼痛;傍晚求診,照X光後發現左腕輕微骨裂,慶幸未有移位,但仍需打石膏治療,醫生預計傷勢待兩至三星期便可逐步復元。 書展昨日結束,葉太新作《葉劉淑儀服務香港50年》大賣,初版已經售罄,不少年輕人到書展找葉太簽名,網上更加出現炒賣。據了解,書商正加印第二版應市,隨書附送的葉太相片集亦會換上新一批葉太靚相。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政經CHAT|民建聯33周年 陳克勤:逐步邁向治理型政團
【有線新聞】今年是民建聯成立33周年,領導層和一眾立法會議員、區議員等成員,今日下午集齊在民建聯總部開生日會,一起切蛋糕慶祝。主席陳克勤致辭時形容,民建聯過去兩年進行一系列改革,推動該黨從「選舉型政團」逐步邁向「治理型政團」,成為支持政府施政堅定力量,成績值得肯定。 副主席、立法會黨團召集人陳恒鑌就表示,聯盟於今年開展了十大政策項目,聚焦打造新產業、優化經濟支柱及引進優質人才,期望能促進香港經濟朝多元健康方向發展,讓下一代能夠分享成果。 陳克勤及會務顧問譚耀宗在生日會上向監委會主席盧文端送上感謝狀,感謝他多年來對聯盟的支持及提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4日
政經CHAT|民建聯區議員面試選美 麥美娟:須符合履職盡責要求
【有線新聞】民建聯西貢區議員莊雅婷現身選美活動,參加面試引起政圈熱議。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說,區議員不論職業、背景或所屬界別,都要遵守履職監察指引的各項要求。至於莊雅婷若入圍選美,是否可繼續擔任區議員,麥美娟就說,留待有結果再討論。 本台向民建聯查詢,莊雅婷事前有沒有通知黨領導層、獲得批准才參加選美面試,得到回覆:「尊重個別成員的不同選擇,相信亦要求有關成員會把時間分配好,不影響區議員的工作,不負公眾期望。」 莊雅婷今年24歲,去年初獲委任為西貢區議員,是今屆區議會最年輕的區議員。她之前曾憶述中學畢業獲得英國大學取錄,最後選擇升讀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及光華管理學院雙學位課程。 上周末國安法實施5周年論壇,莊雅婷更擔任嘉賓,與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對談,提到老師形容她入讀北大後「成個人都大陸晒」,令她感到難過,愈想證明「愛國無錯」。她的升學選擇,之前獲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讚揚「棄暗投明」。而她早前亦表示過,有計劃到清華大學攻讀博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30日
政經CHAT|新聞處改慣例 特首答問會文字紀錄不包問答內容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早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跟上一次相隔差不多一年。政府新聞處同日下午上載四份新聞稿,但就一改過往做法,特首與議員的問答內容不見了。 新聞處昨日發布四份答問會新聞稿,依次序為開場發言、第一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及第二節「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開場發言、及總結發言。對比李家超以往出席答問會的新聞稿,除了特首開場發言,特首與議員之間的問答都會紀錄在案。而特首出席立法會答問會傳統,自回歸以來就有,由第一任特首董建華開始,新聞處發放的文字紀錄,都會包括特首與議員對答內容。 政府中人解釋,做法是為善用資源,現時司局長在立法會回應質詢也不會有詳細逐字紀錄,所以統一做法,而且立法會本身有錄音,需要查看答問紀錄都有渠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1日
政經CHAT|出訪中東不忘母親節 李家超:感謝盡心竭力照顧家庭
【有線新聞】正在出訪中東的行政長官李家超,祝所有媽媽母親節快樂。 李家超因為母親節正值出訪中東,提前向他的母親、太太送康乃馨花束,感謝她們盡心竭力照顧家庭。他早前亦有向特首辦的「媽媽同事」送花束,感謝她們努力工作同時,亦為家庭和子女無私奉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11日
政經CHAT|拯溺潛水員羅淑佩分享潛水照:07年突然想挑戰自我
【有線新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昨日在立法會透露,原來她是拯溺潛水員, 她向本台分享潛水照和潛水經驗。她表示,好朋友全家都潛水,叫她一齊玩好耐,終於到2007年,她突然想挑戰下自己,學些新事物,於是的起心肝去學。 她說初時在泳池學,坦言其實覺得悶,不過之後有機會出海,第一個潛水地方就是西貢白腊,「一出海就見到魔鬼魚,又見到小丑魚,完全喜出望外,亦好開心咁繼續學落去,不斷考牌。」 她已經考取到三個級別潛水員牌照,包括拯溺潛水員,不過近年因為不夠時間,所以都有好一段時間無玩潛水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10日
政經CHAT|啟德Coldplay演唱會 冇開天幕放煙花 田北辰揭謎底:體育園是「11點的灰姑娘」
啟德體育園主場館的演唱會由COLDPLAY「打頭陣」,他們每場演唱會都有放煙花的傳統,令不少粉絲期待,但啟德場沒有開啟天幕,無法放煙花,被指美中不足。 作為座上客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在Facebook都有微言,指啟德體育園的設計沒有考慮晚上11時後,背景噪音大幅降低,可接受的噪音由70降至大約58分貝,大部份演唱會都會超過。 他指國際巨星如Taylor Swift、Rolling Stone等,通常要求打開天幕,如果要請他們來港,就要11時前散場了。 他亦就此議題問過政府,得到的回應是天幕只能長開或者長關,不能夠中途才關上繼續演出,所以有樂隊想打開天幕,又想11時後繼續的話,就與斥資三百幾億的啟德體育園無緣了。 田北辰形容啟德體育園是「11點的灰姑娘」,他表示會再追問政府,能否打破這條「金科玉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2日
政經CHAT|民建聯為23條立法出章回小說 鄧炳強:最難讀、難忘篇章
【有線新聞】基本法23條立法一周年,民建聯出版《23演義》小說,以章回形式交代立法過程,還邀請23條立法推手之一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出席發布會。鄧炳強在台上致詞指,有人形容香港是「一本很難閱讀的書」,相信本港23條立法可說是「難讀之中,最難讀的篇章」,對他而言亦十分難忘,是他工作生涯中最大的挑戰。 他說23條由諮詢、解說、反駁、審議,團隊每晚「最低消費」工作到凌晨2時至3時,但當維護《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獲全票通過的歷史一刻,大家都覺得值得;他還特意「多謝民建聯」記錄本港23條立法的辛酸過程。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就興奮地說「很多人找我簽名,從來都未試過」,形容是因為「韜23條的光、韜國家的光、韜香港的光」。他又透露,人大港區代表、立法會議員黃英豪是今次出書的贊助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7日
政經CHAT|粵港再多100間幼稚園結為「姊妹園」
【有線新聞】教育局和廣東省教育廳由2023/24學年起開展「粵港姊妹幼稚園交流計劃」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日前出席2024/25學年簽約儀式暨年度交流活動,見證粵港兩地再有100所幼稚園締結為「姊妹園」,翌日還與香港姊妹園代表一同參觀江門市第一幼兒園。 施俊輝說,這次簽約儀式後,香港姊妹園代表亦獲安排參觀江門市具歷史文化特色的名勝,包括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和梁啟超故居紀念館,藉此機會與內地幼兒園互相分享交流培養幼兒國民身份認同及愛國情懷的良好經驗,同時親身體驗「中國僑鄉」的風采和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 施俊輝說,期望兩地姊妹園善用這個專業交流平台,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專業交流活動,繼續攜手致力提升兩地幼稚園教育質素,共育愛國愛家的新一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政經CHAT|荃灣海傍用機械人清淤泥 氣味改善工程料3月底完成
【有線新聞】荃灣海傍不時傳出陣陣臭味,其實係因為駁錯渠,仲要有89宗,令污水經雨水渠排入大海。經過多年修復,政府已更正了污染量較大的52宗。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說,當局為解決問題,將舊區後巷掘起,將水渠口駁正,無沙井就做回沙井。 陳恒鑌近日亦去視察改善荃灣海傍氣味工程,原來渠務署開始用遙控機械人在大河道清淤泥,今年1月開始,已清除500噸淤泥,工程預計將於今年3月底分階段完成;清理過程中可能會有臭味釋放,但相信完成後,將徹底解決海傍臭味問題,渠務署表示會使用無人機和新型的閉路電視密切監視暗渠內的積淤情況。 他又稱,荃灣海傍的氣味濃度已減少超過九成,硫化氫的平均濃度從2022年4月的36ppb下降至2025年1月的2.5ppb。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政經CHAT|房署用AI捉高空擲物
【有線新聞】房委會挑選了十條屋邨做智慧屋邨試點,其中一條是油塘邨,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就去了解應用情況,其中一項運用AI的管理工作,是捉高空擲物! 何永賢在Facebook說,以往要用人眼翻看多個小時的閉路電視影像,都未必找到高空擲物源頭,但引入AI後,透過鏡頭會自動分析影像中的異常動態,自動識別高空擲物的情況,並即時圈出涉事單位和物件移動路徑,助同事快速「破案」,並發出警告信和扣7分處理!她說,涉事住戶也沒有再高空擲物,可見工作成效甚高。 房署指,自2020年開始已做到一邨一流動鏡頭,自去年開始更在全港再加設了190多枝同類的流動鏡頭;房署人員會不時檢視實際情況,有需要時移動鏡頭擺放點,以針對性解決屋邨出現的問題。 何永賢說,除了市民關注的高空擲物,也會透過鏡頭去分析非法棄置垃圾、作物聯網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