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向市建局免地價提供土地 邀港鐵研重新規劃紅磡站及周邊約10公頃用地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要加強市區發展,將會協助市建局應付未來的資金周轉需要,今年中批准市建局借貸上限,由60億元升至250億元,亦會向市建局免地價提供土地,提升重建計劃效益。 另外,會邀請港鐵初步研究,重新規劃紅磡站及周邊用地,合共約10公頃。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醫療券明年擴至大灣區五試點 倡建「1+」機制本地批新藥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長者醫療券明年擴大「過河」的範圍,在大灣區五個試點使用,又提出香港直接審批藥物,建立「第一層審批」機構,不再依賴其他地方監管機構許可。 現時新藥要在本港註冊使用,須取得至少兩個藥物監管機構的藥劑製品證明書,施政報告提出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行政長官李家超︰「即是可以不依賴其他藥物監管機構,而直接根據臨床數據在本港審批藥物,同時也審批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我們會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的醫療器械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研發和臨床試驗。」 消息指參考新加坡的經驗,相信並非一、兩年內可做到。政府明年會先成立辦公室,籌備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提出建議及步驟,針對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會設立全新的1+審批機制,如果有本地的臨床數據,加上專家小組的認可,可由原本要兩個監管機構的許可,今年內減少至一個,都可以有條件註冊。 跨境醫療方面,長者醫療券明年會擴大在大灣區的適用範圍,初步增加五間醫療機構作為試點,據了解試點未必會是三甲醫院,會優先考慮與本港有相近的門診服務規模,及所在城市與本港長者有密切關係。 為了紓緩公立醫院壓力、縮短輪候服務時間,政府計劃未來在大灣區的醫療機構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小學常識科改設人文科和科學科 消息:加入國民教育元素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小學加強國民教育,取消常識科,改設人文科和科學科。 全國人大星期二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施政報告就提到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行政長官李家超 ︰「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會將職能擴大至涵蓋愛國主義教育,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內容對接。」 小學常識科將取消,改設人文科和科學科,消息指人文科大部份內容與常識科相似,仍有性教育、資訊素養、理財教育等,但會加入國民教育元素,包括憲法、基本法及國家歷史文化等,強調不是國民教育獨立成科。新開的人文科、科學科分階段推行,2025/26學年先由小一、小四學生試行,之後逐年擴大。兩科推行後初小每星期各兩節課,高小每星期各三節課,總計多過現時常識科節數,預期下學年審書,政府會為4,000名教師提供培訓。 社區都會推展愛國教育,康文署於下年第二季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每年舉辦超過50項推廣中華文化及歷史活動,每年一個,介紹國家發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投資移民」門檻升至3,000萬 發展「總部經濟」 吸引越南、老撾等人才
【有線新聞】在「搶人才、搶企業」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將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門檻提升至3,000萬元,並建議發展「總部經濟」,以及吸引越南、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發展。 政府強調要「搶人才、搶企業」,特首李家超形容,去年推出的措施有不錯成績。行政長官李家超:「搶人才方面,截至九月底已吸引約16萬宗申請,當中逾十萬宗獲批,約六萬人已抵港。搶企業方面,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已接觸逾200家重點企業。」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將俗稱「投資移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門檻,由2015年停辦計劃時的1,000萬元,提升至3,000萬元,可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但不包括房地產,以增強本港資產及財富管理等。金融專業服務的發展細節今年內公布,明年起接受申請。 李家超亦提出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內地及海外企業來港設立總部,為香港引進優質企業,並將與中央相關部委探討便利內地企業,在港設立總部或分部的措施,例如資本項目投資的安排等。政府又會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海外註冊公司,尤其以亞太區為業務核心的企業,將註冊地搬遷至香港。而為了方便在港註冊海外企業的在港人員北上洽淡商務,明日開始。有關人士可在港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陳國基:守正創新 陳茂波:全力調撥資源落實
【有線新聞】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讚揚《施政報告》守正創新,財政司司陳茂波說會全力調撥資源落實。 陳國基:「這份《施政報告》務實前瞻並重,在多個範疇制訂一系列短、中、長期的政策措施,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促進香港參與國家高質量發展,打下更穩固基礎、增添更強大動力。」 陳茂波:「經濟環境會影響財政狀況,在小心平衡財政穩健同時,我們必定會配備資源,加上洽當融資,全力落實施政報告的各項措施。」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新生嬰兒派兩萬 優先上公屋、買居屋 消息:非婚生子女同受惠
【有線新聞】為了鼓勵生育,每名嬰兒出生即派兩萬現金,上公屋、買居屋都有優先,特首李家超希望發出強烈訊息,指市民「生愈多愈好」,但是否見效有很多不確定,即日生效是要「坐言起行」。 為鼓勵生育,政府以現金鼓勵。即日起每名出生的嬰兒,父或母是香港永久居民,可以有一筆過兩萬元現金奬勵,消息指非婚生子女都受惠,申領出世紙時一併辦理,兩至三星期現金到手,消息人士估計,為期三年的計劃開支超過24億元,意味每年有4萬名新生嬰兒受惠。 行政長官李家超︰「培育一個小孩要600萬元,有些可能更高,當然不可能資助每個嬰兒600萬元。整體資源分配後覺得兩萬元適當,很明確告訴大家,政策導向是鼓勵生育。」 「家有初生」還可以優先上樓,目標縮短輪候一年。消息指會與「家有長者」計劃一同計算,配額由目前三成增至四成,如果沒有中籤可在一般攪珠再抽,相當於交一份表有兩次抽籤機會。買樓一樣優先,房委會推「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明年中開始,居屋及綠置居會預留配額予有新生嬰兒的家庭,直至三歲為止,亦會預留一成單位作優先揀樓。「居所貸款利息扣稅」、「住宅租金扣稅」,最高限額會加2萬去到12萬,直至子女年滿18歲。 育兒亦是一大難題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單邊股票印花稅率下調至0.1% 研惡劣天氣續開市 消息:券商可自行決定是否開業
【有線新聞】為回應港股成交低迷,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下調股票印花稅率至0.1%,即是重返前年八月「加稅」前水平,至於惡劣天氣下開市的安排,消息指當局期望最快明年風季前實施。 本港股市交投淡靜,成交額更屢創新低,政府八月底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提出改善市場交投的建議。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表示,接納小組提交的多項建議,包括還原至2021年8月前的股票印花稅水平,「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各按交易金額支付0.13%,下調至0.1%,於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 消息人士指,印花稅的下調幅度已平衡庫房收入及港股交投,期望措施有助增加投資者入市意欲。至於市場關注會否在惡劣天氣下維持交易,李家超只表示,將要求證監會與港交所合作研究如何落實。消息人士解釋,「打風開市」目前仍有技術問題需要處理,但交易所與銀行在休市時,系統仍能運作,不擔心難以協調,政府目標是在明年風季前、即是大約夏季期間實施,屆時在各種惡劣天氣下都會開市,但不會強制券商參與,他們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開業。 另外港交所將檢討股票買賣差價,研究縮窄最低上落價位的可能,計劃明年第二季諮詢市場,又會檢視實時數據服務收費標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三項住宅「辣稅」全放寬 買家、新住宅印花稅減半 海外專才「先免後徵」
【有線新聞】三項住宅「辣稅」全數放寬,買家及新住宅印花稅、「辣稅」劃一減半,海外專才收稅安排改為「先免後徵」,若日後未能成為永久居民,或在期間賣樓,要補交「辣稅」。 樓市疲弱、供應持續增加,終於觸發「減辣」條件。行政長官李家超︰「包括環球高息,我們的經濟面對多方面挑戰,以及我們也看到樓價開始調整。財富效應也令某些經濟活動受影響,炒賣活動已沒當時推出『辣招』時情況,也幫助我們希望吸引來的外地人才,當他們來到香港,我們也鼓勵他落地生根。」 三項「辣稅」全數下調,將額外印花稅的限售期,由綁三年減至兩年,兩年內轉售稅率不變,分別10%至20%。15%新住宅「辣稅」及買家印花稅同步減半,即日生效。「減辣」之後,非本地人士以及公司名義的買家,就由原本徵稅30%大減一半到15%。合資格專才交「辣稅」的安排也由原本的先徵收、後退還,改為先豁免、後徵收,如果相關人士日後未能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才追收。 消息人士補充,若該專才在成為永久居民之前賣樓,就要補交全部「辣稅」,想買多一個物業也要交全數15%「辣稅」,港人買第二個物業的「辣稅」,就減到7.5%。李家超重申會密切監察樓市,確保其穩健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 設定劏房定最低標準 不達標將被取締
【有線新聞】政府首次提出定義「劣質劏房」,將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研究取締居住環境不達標的劏房,另外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為劏房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 全港現時有約11萬劏房戶,涉及約22萬人。政府提出年底前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領導、房屋局局長擔任副組長,十個月內為劏房居住環境訂立最低標準,包括居住面積、樓宇安全、消防、衞生要求等,並針對不符合最低要求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李家超強調會有序解決劏房問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前我們曾嘗試處理,但都是較短期、某方面的行動,沒有全面方向去解決。大形勢我要改變,我希望逆轉這個走勢,開始了這一步,只要我們方向正確、繼續做,始終我們的目標是會達到。」 施政報告也列出KPI,要求房屋局加緊執行劏房租務管制,發展局明年內修訂《水務設施條例》,提高打擊劏房濫收水費的阻嚇力。李家超又宣布今年內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由商界出地、關愛基金出資、非政府機構營辦,共享廚房、飯廳以及共用空間,讓小朋友做功課,或者舉辦興趣班和活動,以深水埗福華街為試點,為期三年,預計服務最少500個劏房戶,全年8萬人次受惠。 政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買家、新住宅印花稅減半等 新生嬰兒派兩萬元 家有嬰兒優先買居屋、上公屋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到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 李家超團隊戴上綠色領呔、絲巾,配合《施政報告》的綠色封面,這份施政報告延續拼經濟、改善民生的方向。 焦點包括樓市「減辣」10%額外印花稅適用年期,由三年減至兩年,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稅率減半。為鞏固股票巿場競爭力,股票印花稅由0.13%減至0.1%。去年本港生育率跌至新低,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勵生育,每名新生嬰兒發放兩萬元,家有嬰兒優先買居屋、上公屋。報告提出設工作組解決劏房問題,研究為劏房設最低標準,不達標會取締。愛國教育和國家安全方面,新設「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推動國民教育,取消小學常識科,改設人文科和科學科等。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新生嬰兒派兩萬 SSD禁售期縮至2年 即睇各項焦點政策
【有線新聞】即睇鼓勵生育、愛國教育等焦點政策,內容重點不斷更新: .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增至40% 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國家及內地學生 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增加五成 .推悅目亮麗城市計劃 重點打造城門河、元朗明渠為賞花熱點 政務司副司長統籌 .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 2025年設母乳庫建立捐贈機制 明年中提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護士 共融社會 .僱員再培訓津貼每月限額擬增至8千元 明年首季僱主可「包班」職前培訓 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最高兩萬元 .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增至10間 各設一隊少數族裔關愛隊 .設為期3年同鄉文化推廣計劃 預留3,000萬予同鄉社團申請 推廣家鄉文化 .設婦女事務專員 關愛基金推贍養費調解試行計劃 .注資長者終身學習基金 商經局成立銀髮經濟顧問小組 鼓勵生育 .逐步增加公營體外受精治療名額逾六成至1,800個 另設每年最多10萬元輔助生育服務稅項扣除 .明年居屋預留配額予新生嬰兒家庭、優先揀樓 公屋設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縮減一年輪候 .設一筆過新生嬰兒獎勵金 今日起在港出生、父或母為永久居民的嬰兒獲發兩萬元 為期3年再檢討 土地房屋 .邀港鐵活化紅磡站及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4日
每日樓市|啟德海灣開價逾六年低 温偉明:不計成本
【每日樓市】市場預計施政報告僅部分「減辣」,嘉華等合作的啟德海灣,也不等政策公布就開價,首批208伙折實平均呎價19,798元、見同區逾6年低,但相比二手,原來差異不大。節目會看看入場價多少,以及同期有甚麼新盤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