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北京有郵局續收寄美國包裹 跨境物流公司︰不經美國郵政、可如常寄件
【有線新聞】在北京,郵局繼續接收寄往美國的包裹,但不保證能寄到美國境內,建議市民再觀望。另有跨境物流公司聲稱寄件過程不經美國郵政,服務不受影響。 美國郵政宣布停收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後,本台到北京一間郵局查詢,有職員指知道有關禁令,但上級仍未下達新指令,因此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寄往美國的包裹。郵局職員:「我們這邊是目前還能收寄,但是收寄完之後會去哪,這個我們這邊是不了解的。」 郵局職員:「你可以從美國郵政到底管哪些快遞公司來入手,因為咱們這邊對接的話,可能也是對接美國郵政,然後他那邊會有些快遞公司,你可以研究研究。咱們這邊會對接到美國哪個快遞公司來看,然後那個快遞公司由不由美國郵政來管,如果是由美國郵政來管的話,就百分百收不了。」職員說措施公布後,仍有市民查詢寄包裹到美國的詳情,不過最終都沒有寄出,職員建議寄件市民再觀望或等待最新政策公布。 美國郵政的措施對私人物流公司沒有約束力。在淘寶,有物流公司指仍可寄包裹到美國,全程會以私人物流公司託運,當中不會經過美國郵政,服務不受影響。但亦有服裝批發店指貨物不能直接寄往美國,需要買家自行安排轉運,在內地社交平台已開始有類似的討論,由內地發出的包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郵政一度停收內地及香港包裹 廠商會料影響不大
【有線新聞】美國郵政一度停收內地及香港包裹,香港郵政亦表示會停收寄往美國的包裹,信件不受影響。有居港美國人指,每年都會寄包裹給美國親友,擔心會受影響;商界就認為問題不大。 美國一度宣布停收內地及香港包裹,有居港美國人指每年寄三次包裹給美國親友,擔心會受影響。Ann:「我剛寄了些情人節卡予孫兒女,郵局職員說接受信件,只是不收包裹,但我需要寄其他東西,可能要等到我親自過去。我聽聞(速遞公司)DHL是最好,我想會試試他們先。」香港郵政網站亦顯示未能提供郵包寄送服務。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說,香港約一成電子商貿依賴郵政寄運貨物經營,美國停收包裹,電商會受較大影響,包括報關程序更複雜,成本隨時貴一倍。「有些貨物,若美國政府不准入口,到美國海岸如何處理?是否要退貨?退貨包括金錢上影響以及物流運輸。」 廠商會說廠家只有寄高價值、樣辦貨物才用到郵政服務,相信影響不大。立法會商界議員林健鋒相信有其他方法郵寄包裹到美國,加上科技發達,可以視像看樣辦取代實物郵遞,商界亦已準備好應對中美貿易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對華加稅涵蓋香港 內地、香港包裹一度遭停收
【有線新聞】中美再爆發貿易戰,美國對華加徵10%關稅同時適用於香港貨品,並撤銷低價商品獲豁免關稅的安排。美國郵政一度宣布停收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但其後收回。 美國國土安全部聯同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發公告,周二起對華實施的10%關稅措施同時適用於香港貨品。公告指出,根據總統特朗普2020年簽署的《關於香港正常化》第13936號行政命令,指明中國的貨品包括了香港,如果貨品被視為主要在中國內地或香港製造,就算經第三方轉運,仍可能要徵收額外關稅;就算在有關地區進行過加工、組裝或修復,也可能加徵關稅。 至於零售價低於800美元的商品亦不再享有「小額豁免」安排,為了確保有效執行,所有來自中國的貨品不論價值多少,都要報關才放行,個人物品、人道捐助物資、刊物、影片、海報及藝術作品可獲豁免。 《關於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是特朗普在2020年7月簽署,終止對香港的部分特殊待遇,是針對香港的一系列制裁行動之一。華府當時沒有明確表明對港的關稅政策與內地同等,但要求所有香港製造貨品標明為「中國製造」,不再接受「香港製造」標籤。 美國是香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去年全年向當地輸出總值2,900多億港元貨品,較前年增加8.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郵政停收包裹 外交部促停止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
【有線新聞】美國郵政即日起停收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估計與停止低額商品免關稅進口有關,可能嚴重影響跨境電子商貿,外交部敦促美方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 美國郵政在網頁公布消息,即日起停止接收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信件及雜誌、通訊文件等送遞暫時不受影響,美國郵政聲明沒解釋原因。 美國對華新關稅政策周二起生效,向中國以及香港貨品加徵10%關稅,其中一項條款列明停止低額商品豁免關稅進口。美國原先容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免稅入口,貨品可以免報關,這種低額商品的包裹郵遞是跨境電子商貿和非法運送芬太尼原料的常用方式。 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數據顯示,去年透過此方式入境的包裹超過10億件以上,佔全美入口貨運量近九成,預計新措施會對電子商貿造成嚴重影響。當中,由中國直接出口貨物的時尚電商平台Shein及拼多多旗下公司Temu,透過低額商品免稅方式入口的貨量佔逾三成,關稅成本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低額商品免稅措施一直被批評助長中國貨品規避關稅及非法運入被制裁的商品。路透社引述消息指,華府正研究是否把Shein和Temu列入國土安全部的強迫勞動黑名單,未有定案,兩個平台均稱有嚴格禁止使用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外交部:中美對話須平等 反制屬必要之舉 施壓非「打交道」正確方式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不急於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中方未有回應兩國元首何時通話,強調中美要進行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 外界預期中美元首會談可為關稅戰降溫,曾稱會在24小時內與習近平通電話的特朗普,相隔一天改變口風,「(你與習近平何時通話?)不知道,我會在適當時候跟他談,我不趕急。」白宮發言人萊維特透露習近平想接觸特朗普,可能有意展開對話,但通話仍有待安排。對於中方以能源關稅、稀土出口管制、調查Google等措施反制美國對華加關稅,特朗普稱不在乎。 中方則指兩國元首上月電話會談時,已就開展互利合作達成原則共識,對話需要建基於平等及相互尊重。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現在需要的不是單方面加徵關稅,而是進行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與協商。(會談會何時發生?)我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 外交部重申對美方加徵關稅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稱採取反制行動是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必要之舉,施壓威脅不是同中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中美再爆貿易戰,投行高盛指中國反制美國的關稅對能源市場影響有限,預期美國能源商品可找到新買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期望各方找到建設性方法解決分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郵政停收內地、香港包裹 或對跨境電商造成嚴重影響
【有線新聞】美國郵政即日起停收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估計與新關稅措施停止中國低額商品免關稅進口有關,可能對跨境電子商貿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郵政在網頁公布消息,即日起停止接收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信件及雜誌、通訊文件等送遞暫時不受影響,美國郵政聲明沒解釋原因。 美國對華新關稅政策周二起生效,向中國以及香港貨品加徵10%關稅,其中一項條款列明停止低額商品豁免關稅進口,美國原先容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免稅入口貨品可以免報關。 這種低額商品的包裹郵遞是跨境電子商貿的常用方式,根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的數據,去年透過此方式入境的包裹超過10億件以上,佔全美入口貨運量近9成。預計新措施會對電子商貿造成嚴重影響,如由中國直接出口貨物的時尚電商平台Shein及拼多多旗下子公司Temu,關稅成本可能轉嫁給消費者。不過有美國品牌歡迎有關做法,將提高本地貨品的競爭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包括香港 林健鋒:商界已準備好應對、今年一定比去年好
【有線新聞】美國對華進口貨加徵一成關稅措施同時適用於香港,美國郵政亦同時停收香港包裹,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說商界早已準備好應對貿易戰。 美國周二起對中國進口貨品加徵10%關稅,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通函指措施包括來自香港的產品,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說商界對中美貿易戰已做好準備。「看到香港商界早有準備,看不到這個關稅對香港有很大影響。製造方面,很多廠商已把部分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重要部分仍在香港製造,外來投資覺得今年一定比2023、2024年好。」 美國郵政同時宣布停收香港包裹,林健鋒相信影響不大。「美國郵政佔整體郵件的一部分,商界也用很多DHL等郵遞服務,這是是政治態度,實際上是否所有郵件已經停頓,我認為不是的。另外現時科技發達,可以用科技將實質樣板,用視像傳遞過去,如果真的有需要,自己私人郵遞也可以做到。」 對於美國向中國商品增加10%關稅後,中方亦向美國煤炭及原油等進口產品加徵10%至15%關稅,林健鋒認為是合適回應,做法亦得到其他國家認同。又說美國加關稅,會令本土國民怨聲四起,相信特區政府會見招拆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特朗普稱不急於與習近平通話 高盛指中國關稅對能源市場影響有限
【有線新聞】中美再爆貿易戰,早前傳出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內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特朗普其後稱不急於與對方溝通,白宮指仍在安排。 中美互加關稅,特朗普曾稱會在24小時內與習近平會談,相隔一天改變口風,「(你與習近平何時通話?)不知道,我會在適當時候跟他談,我不趕急。」 外界預期中美元首會談可為關稅戰降溫,白宮發言人萊維特透露,習近平想接觸特朗普,可能有意展開對話,但通話仍有待安排。 對於中方以能源關稅、稀土出口管制、調查Google等措施反制美國對華加關稅,特朗普稱不在乎,「沒關係,我們會表現得很好,在抗衡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時,他們佔拜登政府便宜。」投行高盛亦派定心丸,指中國關稅對能源市場影響有限,預期美國能源商品可找到新買家,液化天然氣出口甚至會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期望,各方找到建設性方法解決分歧並促進貿易,以符合各方利益。 美國對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關稅戰,經談判後暫緩30日實施,墨西哥按照與華府的商定,開始派遣軍隊到北部邊境打擊非法移民,經濟部長埃布拉德認為一個月時間足以與華府達成解決方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包括香港貨品 取消低於800美元商品免稅安排
【有線新聞】中美貿易戰,美國對華加徵10%關稅同時適用於香港貨品。 美國國土安全部聯同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發出的文件列明,基於特朗普首個任期時簽署的《關於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對華實施的10%關稅措施亦適用於香港貨品,香港貨會同時加關稅,亦取消價值低於800美元的低額商品免稅安排,不包括個人物品和人道捐助物資。 《關於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是特朗普在2020年7月簽署,終止對香港的部分特殊待遇,是針對香港的一系列制裁行動之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特朗普指不急於與習近平通話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指不急於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特朗普:「(你與習近平何時通話?)未有想法,我們會在適當時候溝通,我認為並不趕急。」早前有報道指,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內將就關稅問題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不過華爾街日報之後引述官員消息二人不會通電話。白宮發言人萊維特指,習近平曾接觸特朗普,可能有意展開談判,重申仍需安排時間讓中美領袖通話。特朗普亦被問到中方反制美國的行動,他認為沒有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4日
貿易戰|歐盟:仍有空間與中方建設性交往 同時亦準備好與美國展開談判
【有線新聞】中美重啟貿易戰,歐盟亦指準備好應對,強調對中國去除風險同時,雙方仍可有建設性交往,亦準備好與美國等展開艱辛的談判。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向歐盟使節演說,展望正面對的各項挑戰,認為世界已不再走向更緊密合作和超全球化,一些國家把自己的長處武器化,變成了超競爭的地緣政治時代。她指歐盟對華關係是最錯綜複雜又最重要的關係之一,看到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中不平衡和風險增加,須重新平衡關係和繼續去除風險。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但仍有空間與中國作建設性交往,並找出合乎雙方利益的方案,甚至可找出擴大貿易投資關係的協議,那是我們要小心翼翼走的路,但可引領我們有更公平、平衡的關係,與世界經濟巨人之一的關係,那對歐洲是合乎情理的。」 她又指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是過去一世紀步入和平、繁榮的基石,歐美貿易佔全球總量三成,並是全球生產總值的四成,亦是全球最先進的經濟融合。馮德萊恩:「彼此有就業、商業和產業,依賴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所以我們想讓其成功,不僅是因為雙方的歷史關係,亦因為那顯淺是聰明的做法。我們現在最優先是在許多個利益交匯之處合作,並且還有更多可為之處的展望,由關鍵供應鏈到新興科技,我們準備好作所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4日
貿易戰|李兆波:局勢持續恐拖慢本港經濟增長 商界:已發掘新興市場減低衝擊
【有線新聞】中美新一輪貿易角力,有學者認為若情況持續會拖慢本港經濟增長。本地商界說,已經透過發掘新興市場,減低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衝擊。 美國去年首三季是香港第四大出口市場,貿易金額2,200億港元,同期美國是香港第五大進口來源地,貿易金額1,500億港元。特朗普日前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徵一成關說,中方以加徵10至15%關稅還擊。有學者說不單影響本港貿易表現,如果緊張局勢持續,香港經濟增長或者會放緩,估計徘徊1至2%。經濟學者李兆波:「加關稅後對內地企業在美國的雙邊貿易有影響,打擊企業盈利表現,對中港股市不利,股市近日亦應聲下降,股市不利對樓市亦不利。」 本港商界說,近年因應國際地緣政局變化,已經採取分散風險策略。廠商會會長盧金榮:「例如生產線部署,供應鏈部署全球化,另外新興市場要發掘多些,除了東盟,中東最近有很客戶來香港參與展會,南美亦與香港簽署貿易協議,亦有助我們發展新市場。」商界一(經民聯)林健鋒:「美國我所接觸到的商人,不論入口商或朋友,他們都擔心如果每個地方也有入口稅問題,對於入口貨品一定有加價壓力,會影響民生、每天消費。有些國家採取誰大誰惡誰正確態度,我們國家希望大家每件事理想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