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5日
DSE|誕16狀元破紀錄 料因改制後多了時間修讀其他科目 JUPAS約1.4人爭一學位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周三放榜,今年破紀錄有16個狀元,包括10名「超級狀元」,以及一名考獲8個5**的「終極狀元」。考評局估計改制後,考生多了時間修讀其他科目所致,試卷難度就一向力求穩定。 又到放榜的時候,考評局表示今年應考的約4.3萬日校考生中,約18,300人考獲「332A22」,即本港八大的入讀要求,以約1.3萬聯招學位計算,即約1.4人爭一個學位。 核心科目成績方面,中國語文科考獲第3級或以上的考生大約有六成五,而英國語文科則有約五成五考生達標。數學科必修科約八成四取得2級或以上,超過九成三人公社科達標,除數學必修科外,其他科的成績比去年微跌。 今年破紀錄有16名狀元,來自14間學校、11男5女,當中成績最好是一名男生,考獲8個5**、成為「終極狀元」,並有10位「超級狀元」。 問到是否考生熟習考試模式,抑或試卷淺了,考評局這樣回應。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麥勁生:「厲害的同學什麽時候都有,是否考到最高的成績要視乎很多不同因素,譬如學習、臨場發揮,今年就看到有同學做得好。」考評局評核發展主管蔡筱坤:「現在優化了的核心科目外,釋出了時間讓他們修讀多些科目,除了選修科目多了,亦可以修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4日
DSE|中學推生涯教育 辦活動助畢業生覓方向 學生:認清前路、不迷茫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即將放榜,有中學為畢業生提供升學就業諮詢、實習機會等。有應屆文憑試考生說,學校助她發掘興趣、累積經驗,讓她對未來工作有清晰目標。 扣好裝備,跨過石壆再蹲下,在老師陪伴之下慢慢游繩降落,看來都有板有眼,原來她是應屆文憑試考生。這間中學今年推出「七年級生涯教育」,為畢業生提供升學就業諮詢、實習機會,又開放學校設施供他們使用,曾潁晴就是其中一個受惠學生。 應屆文憑試考生曾潁晴:「它會支援場地讓我們做一些活動,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溝通、處理問題技巧,我也有在四間歷奇公司培訓,可以很方便認清自己那條路,讓我不會迷茫。」透過參與學校的活動,她發掘到自己對獨木舟的興趣,更考獲不少證書和牌照,希望未來成為歷奇活動導師。 負責統籌活動的林老師期望學生透過活動建立自信、拓展人脈。多元智能發展組統籌林家俊:「活動中表現良好的話,有時有些教練會問你會否想繼續在這裏發展,如果要這樣,你就要怎樣(裝備自己),同學聽後會記入心,他真的會努力。」樂善堂王仲銘中學校長徐思明:「我們會藉著課外活動盡量幫他們考取很多證書、教練牌,一邊幫助他們發展強項之餘,也幫他鋪路,讓他畢業之後就業也好、升學也好,一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3日
DSE|周三放榜 學友社指競爭加劇、倡博前穩後 何玉芬:學額充足毋須擔憂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星期三放榜,學友社說今年考生多一成,建議考生聯招頭三志願最少一個要有較大機會和把握。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就說學額充足,考生和家長毋須太擔憂。 文憑試即將放榜,學友社公布今年升學輔導資訊,今屆考生逾55,000人,日校考生佔逾45,000人,近43,000人有報大學聯招。學友社說考生較去年多一成,競爭加劇。學友社學生轉導顧問吳寶城:「同學要善用Band A,期望在Band A三個選擇中已有一個取錄機會,揀選時可以『博前穩後』策略,最重要在Band A第三選擇A3都有一個穩陣選擇,即入學機會較高。」 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估計,2萬人考到的成績達學士學位入學資格,而學額有逾2.2萬個,逾2.6萬個副學位,5,000個教資會銜接高年級資助大學學額,考生和家長毋須過慮,「兩年副學位再加兩年高年級學額,他們跟一樣直入學位四年制學生差不多同一時間畢業,而我自己認識的年青人,可能副學位訓練對他們而言,重新思考甚麼方法最適合自己,亦很勤力盡力做,他們的畢業成績都很好,如果我是僱主都覺得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或想聘請他們。」 職業訓練局今年有140個不同程度課程,共1.3萬個學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8日
DSE放榜|曾動輒大叫丟枱發脾氣 獲師長誘導憑「貓」寄情 「壞學生」終覓人生目標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放榜,葵涌一所學校鼓勵學生多元發展,有應屆考生學懂控制、表達情緒,六年中學生涯更找到人生目標。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沒有學生帶着很爆發的情緒進校長室哭着來發洩,他暫時是第一個,沒有人破他的紀錄。」校長口中的學生是今屆文憑試考生睿哲,曾經是他人眼中的「壞學生」,如今和校長亦師亦友。 應屆文憑試考生吳睿哲:「初中是個怎樣的人……『不會控制情緒的猴子』,有甚麼不順心都會大叫、丟枱丟櫈、發脾氣。」睿哲有特殊學習需要,除了讀寫障礙外,初中時和同學相處亦不順利,轉捩點是遇到耐心溝通的師長聆聽他的想法,讓他找到溫和的情緒出口。 到中四時學校辦「貓舍」,老師得知睿哲家中養了五隻貓,建議他做「貓義工」,他更被同學推選為會長。吳睿哲:「知道自己一定要早起,不能夠遲到,因為關乎貓的健康問題,中四開始幾乎年年也『完美出勤』。從來沒有這麼有動力上課,我負責貓舍,貓舍不只是功課,是兩條生命。」 學校透過不同學生活動,包括身心靈健康學習、服務學習等,鼓勵學生發掘潛能。李建文:「透過不同的舞台,讓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是一個有領導能力的人,這些就是很好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有考生成績超預期喜極而泣 有人成績未如預期 報讀自資院校:想升讀八大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放榜,四成三人考獲大學一般收生要求,約1.35人爭一個學位。考生如果想覆核成績,最遲下周一提交申請,暫定下月14日有結果。 放榜大日子,學生回到闊別數個月的班房,領取中學最後一份成績單。他說通識科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令他有更多時間溫習其他科,成績比預期好,有信心入讀心儀科目。應屆考生葉浩華:「覺得考成這樣,應該其實可能所有科都入得,但暫時放在A1科大的量化金融。肯定多了時間溫習其他科,放在公民科的時間較少。」 有同學心情激動,應屆考生歐晰芝:「算是喜極而泣,有些科比想像中差,但有些科比想像中好,平均比預計分數高3分。」應屆考生王曉澄:「我們每人一起努力互相鼓勵,這些令我比較感激和激動時刻,所以想起來、見到成績單就感動和激動。」 這所學校今年整體成績,取得5級或以上比例達47%,破學校歷年紀錄,估計超過七成學生成功考入八大院校,滿意度超乎預期。 在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有同學成績未如預期,為做好兩手準備,帶同文件來報名,為升學找出路。陳同學:「和預計一樣,覺得自己活該。去了(報讀)沙田高級文憑課程,主要是那間,其他還未去,這間是第二間。」尹同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4名在囚青年達大學入學要求 最高考獲五科22分
【有線新聞】14名在囚青少年應考今年文憑試,當中4人考獲入讀本地大學入學要求。 懲教所監督向在囚考生派成績表,其中一名沙咀懲教所考生考獲最佳五科共22分,以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佳績。有在囚青少年家人到懲教署與考生收成績表。 懲教署說,鼓勵和協助在囚青少年報考文憑試,培養他們良好品格和考取認可學歷,增加獲釋後受聘機會,亦有助他們升學,重投社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10名狀元8人讀醫 聖若瑟超級狀元:望紓緩人手不足問題
【有線新聞】今屆文憑試誕生10名狀元,分別來自8間學校,當中有8人是「超級狀元」,打破文憑試的紀錄。不少狀元選擇留港讀醫,希望服務社會。 在同學掌聲下,接過滿布星星的成績表,傳統名校喇沙書院誕生兩名狀元,其中一人更是「超級狀元」,準備到英國修讀金融及數據科學。 喇沙書院超級狀元鍾栢綸:「我知道自己背負很多人期望,期望是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對得起自己,我認為現在只是路的開始,有更多的路、目標、理想要去追尋。」 通識科被公民科取代,成績只分是否達標,狀元較以前少了兩粒星。聖保羅男女中學的超級狀元歐陽張維認為,公民科同樣需要花時間溫習,「沒有可能不用溫習,你也不想其他科目考得好,但在公社(民)科不達標,跟應考其他科目一樣,既然需要考試,怎樣都需要溫習準備好,對得起自己。」 有8名狀元選擇讀醫,大部分人都希望留在香港,包括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首個狀元姚臻怡、聖若瑟書院首個超級狀元廖俊翔、以及拔萃男書院超級狀元陳耀生。 拔萃男書院超級狀元陳耀生:「畢竟自己在香港長大,對城市都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希望成為一名好醫生,回饋社會幫助更多基層病人。」 聖若瑟書院超級狀元廖俊翔:「我十分重視醫生及病人的溝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視障考生憑毅力考獲25分 溫書須用放大儀器 形容視力非讀書最重要一環
【有線新聞】今屆文憑試有逾3,700名特殊教育需要考生,有視障和腦麻痺考生五科獲25分佳績。除了感謝家人支持,亦鼓勵自己克服困難。 楊裕陽右眼視力得8%,左眼更只得4%,一般人100米看到的景物,他要4米距離才看到。中三由心光盲人學校轉到主流學校讀書,溫書要用放大儀器,做卷也要用電腦輸入,比一般人更花時間,最終文憑試考得最佳五科取得25分。 視像學童支援計劃學生楊裕陽:「只要肯讀,視力不是讀書最重要一環。讀書主要依靠理解和思考運用多於用眼去看,所以覺得視力不是一個大問題。」 學校亦都有為考生提供點字版既歷屆試題,考生可以到圖書館借閱,為公開考試做好準備。 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有行動不便考生考獲佳績。患腦麻痺的彭靖家最佳五科共取25分,其中會計及財務概論更考獲5**,他說自己寫字較一般人慢,以平常心面對壓力。「可能有些人運動較佳、藝術較佳,最重要做回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放棄,因為人生總會遇到挫折,我認為最重要是盡了力,做自己喜歡的事。」 患脊髓肌肉萎縮的賴君怡中文考獲5**,感謝母親照顧:「我母親在考試期間比我更緊張,因為她經常擔心我生病,會督促我做運動。」 今年有逾3700名特殊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有考生成績超預期喜極而泣 回想與同學努力:見到成績單就感動和激動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放榜,約4萬名日校考生回校領取成績單,四成三人考獲大學一般收生要求,約1.35人爭一個學位。有考生成績比預期好,心情激動。 放榜大日子,學生回到闊別數個月的班房,領取中學最後一份成績單。應屆考生葉浩華說,通識科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令他有更多時間溫習其他科,成績比預期好,有信心入讀心儀科目,「覺得考成這樣,應該其實可能所有科都入得,但暫時放在A1科大的量化金融。肯定多了時間溫習其他科,放在公民科的時間較少。」 有同學心情激動。應屆考生歐晰芝:「算是喜極而泣,有些科比想像中差,但有些科比想像中好,平均比預計分數高3分。」應屆考生王曉澄:「我們每人一起努力互相鼓勵,這些令我比較感激和激動時刻,所以想起來,見到成績單就感動和激動。」 校長說今年整體學生成績取得5級或以上比例達47%,破學校歷年記錄,估計超過七成學生成功考入八大院校。培僑書院校長吳育智:「基本上沒有同學本身成績與結果有落差,或因為中文或英文不及格無法考入大學,今年整體同學滿意度,我們預計取得成績也超乎預期。」他說,學生過去通識科合格率幾乎百分百,認為改考公民科對同學影響不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9歲考生挑戰數學、M2摘星 立志成為數學家 擬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有線新聞】9歲小學四年級資優學生,是今屆文憑試年紀最小的考生,在數學科及延伸部分二分別取得5*和5**。他希望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並立志成為數學家,父母都表示支持。 資優的智仁,9歲已跳級、現正就讀小四,與其他同齡人一樣,都喜歡玩偶、捉國際象棋和看書。比較不一樣的是,他喜歡看數學題材的書,今年更「越級」挑戰文憑試,在數學科及延伸部分單元二考獲5*及5**。梁智仁:「數學核心科選擇題,我打算會有45分,即是滿分;M2是想得到95分。不打算再考(文憑試),現在數學核心科及延伸部分單元二對我來說太容易了。」 智仁年幼時已顯露數學天份,幼稚園時已參賽奧數;小一時已懂微積分;他目前就讀的學校安排他到中學部上數學課。梁智仁爸爸:「他小時候可以說話時,一看到數字,便會一支箭衝去讀數字。幼稚園開始帶他參加數學比賽,發現他不用準備便取得冠軍。」梁智仁:「學校知道我數學好好,容許我在中學部上數學課,學些高等數學、高深的數學。不像前兩個學校,要我學一些我已懂得的東西,很悶、很悶地乾坐。」 智仁現在正就讀科大資優課程,計劃未來挑戰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希望將來成為數學家。梁智仁爸爸:「作為家長,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腦麻痺考生5科獲25分 企業會計科5** 指「最重要做喜歡的事」
【有線新聞】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多名有肢體殘障考生在文憑試成績不俗,有腦麻痺的彭靖家最佳五科取得25分,當中最高分科目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更考獲5**。他說,讀書溫習時較普通人困難,語文科亦非他強項,對作文、閱讀理解也較吃力,但最後他仍堅持下去。 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應屆考生彭靖家:「不同人的能力或長處都有不同,不是每一個人只在DSE有好成績,可能有些人運動較佳、藝術較佳,最重要做回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放棄。因為人生總會遇到挫折,我認為最重要是盡了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開心些,不要想太負面。因為考試、人生都可能是一場遊戲,結果未必太重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DSE放榜|蔡若蓮: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要求與其他學科一致 課程切合實際學習需要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放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到一間學校為學生打氣,說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要求,與其他學科一致。 蔡若蓮:「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其實與所有學科一樣也是標準參照,所以課程難度和要求是在文憑試水平要求。雖然與過往分成5或5**級別有不同,只有『達標』和『不達標』兩個等級,但學科水平要求是一樣,所以同學良好表現,相信在老師和同學共同努力下,而課程也切合同學實際學習需要。」 她又說,今年專上院校和培訓機構合共46900個學士學位或副學位學額,加上不同應用教育文憑和其他職專教育課程,同學升學出路多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