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稱造出「室溫超導體」 團隊曾涉數據存疑須撤回論文 朱經武:要再驗明真偽
【有線新聞】美國有科學家宣稱成功造出「室溫超導體」,常溫也可以達到零電阻,這是材料科學其中一個終極目標,但實驗結果有爭議,需要進一步檢驗。
導體電阻愈小效能就愈大,約一世紀前科學家發現「超導現象」,有些導體在極低溫下變成「零電阻」,電流不會有任何損耗,但要冷卻至攝氏零下一、二百度,根本沒商業應用價值,所以科學界一個終極挑戰就是研發室溫下可用的超導體。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團隊近日在《自然》發表論文,宣布已經研發出室溫超導體,溫度只要在攝氏20.5度或以下已經出現超導狀態,雖然要加壓至大約一萬個大氣壓力,但比起時刻要用液壓氮冷卻,已經是極大進步。這種超導體由氫、氮及稀土元素鎦等組成,當壓力提升至足夠水平,它會由藍色變成紅色,代表進入超導狀態,但不是所有學者也相信結果。因為團隊三年前也在《自然》聲稱找到室溫超導體,但被指數據存疑要撤回論文,今次同一團隊再次通過評審,不少學者保持審慎態度。
超導研究權威、科大前校長朱經武就表示,今次實驗數據雜訊水平偏高,需要進一步證明結果真確。如果室溫超導體走向實際應用,由電力傳輸到磁浮技術,醫學成像到核聚變發電,也可能出現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