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城大團隊研廢棄物製生態磚 可吸引海洋生物定居 提升生物多樣性達5倍
【有線新聞】在日常生活中會產生污泥、煤灰等廢棄物,有大學海洋生態學團隊研究將廢棄物變成原材料製成生態磚,放置在人工海堤上,既能減廢,又能保護生態系統。
在岸邊經常會見到這類人工海堤,沿海發展和填海工程愈來愈多,為了保護海岸線不被海浪侵蝕,人工海堤被廣泛應用,其中最常見的直立式人工海堤,多數以混凝土和花崗岩建成,結構簡單,表面平滑,沒有儲水、遮蔭、罅隙等,天然岩岸常見的生態條件。
有海洋生態學團隊就研發出人工生態磚,將生態磚放置於人工海堤上,既能保護海岸,又能滿足生物多樣性。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這塊生態磚有很多巧妙在裡面,當它垂直黏在牆上的時候,其實它每一層都是斜的,令它在水退的時候可以儲一些水,而且它有很多波浪形,這些位置都可以儲水,可以大大降低溫度,全年來說平均可以降低兩度。」
生態磚的設計成功吸引不少海洋生物定居,團隊進行過實驗,預先在生態組件上放上蠔殼,發現會釋出一些化學物質吸引海洋其他生物棲息。梁美儀:「我們不但考慮用人工的方法,亦要運用天然的原料去做生態修復的工作,我們其實在過去4年,在香港不同的地方做了一些測試,發現如果放蠔殼的話,可以大大提升海堤上生物多樣性達4至5倍。」
團隊同時亦利用廢棄物,開發了一種環保混凝土配方。梁美儀:「我們的組件所運用的40%物料都是來自於一些廢物、飛灰及淤泥,可以減低成本,同時亦減低碳排放,因為原來製造混凝土需要釋出很多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全球的總排放量中混凝土佔了8%,如果我們能夠大大減少混凝土的使用亦都是一個環保的方法。」
利用這些廢棄物代替混凝土能夠降低生態組件的酸鹼值,經過為期1年的測試,成功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達8成,團隊未來亦加緊研究,應用更多不同類型的廢棄物,希望改善海洋生態的同時,也能轉廢為材,降低碳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