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達頓遭遇重挫大幅落敗 分析指作風與特朗普相似 拖累選情
【有線新聞】澳洲大選,總理阿爾巴內塞帶領工黨大勝,取得眾議院最少85個議席,在野自由黨不足40席,分析認為受美國貿易戰影響,反特朗普情緒升溫,有助本來選情不太樂觀的阿爾巴內塞,反勝作風和主張與特朗普相似的對手達頓。
今年初民望跌至新低的阿爾巴內塞經歷一個多月的競選工程,帶領工黨「翻身」,他亦成功成為逾20年以來首位能連任的總理。他呼籲民眾團結、捍衛澳洲價值,承諾第二個任期著手處理房屋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又向原住民致意,提到要修補他們和其他澳洲人的關係。
阿爾巴內塞過去3年執政期間,因國內房屋短缺問題、經濟不穩、原住民公投爭議不斷,拖累民望。在今次大選,阿爾巴內塞聚焦討論未來施政方針,標榜可帶領澳洲人渡過全球不穩時期,即使有輿論認為他欠缺領導魅力,但堅定且嚴謹回應民眾訴求釋放正面訊號,較能爭取民心。
本來有望擊敗阿爾巴內塞的在野自由黨黨魁達頓則遭到重挫,有評論更認為是澳洲政黨歷來最差的表現,自由黨失去不少議席,達頓更失去控制24年的昆士蘭州議席。達頓2023年底起支持度一直領先,不過被稱為澳洲特朗普的他,競選期間維持強硬保守立場,主張打擊移民,更一度提出大幅削減聯邦僱員,主張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似引起反彈。
即使之後撤回裁員政策,又刻意避談特朗普,仍無助挽救選情,分析認為他立場過於「激進」,加劇國內分歧,令他流失大量支持者。加上他過於專注攻擊對手,自己卻未能交出清楚施政願景,亦在減稅、公共醫療開支等焦點民生議題上的立場混亂,最終大幅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