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光:生成式AI指引需定期更新 強調不容許危害市民安全
【有線新聞】數字政策辦公室上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指會就新技術衍生的風險定期更新指引,強調不容許危害市民安全的用途。
數字辦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引涵蓋風險與治理原則等,其中一個「不可接受風險」是潛意識操控,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解釋若用歧視數據開發AI模型,產生的內容會誤導使用者,又說指引會不斷更新。黃志光:「它是一個活的指引,它需要定時更新。我們沒有一個特定限期,甚至短過一年,因為科技發展很快、很突破性,所以我們看到如果突然有新應用、新風險出現,我們必需要處理,並加強指導性原則。」
至於是否需要立法規管,他認為在較高風險的行業,例如金融和醫療業已有專責的法例規管,會加強關注個別技術的風險。至於今年《財政預算案》 預留10億元設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爭取今年內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最快2026/27年度成立。黃志光:「應該會與很多院校上游研究有合作空間,因為不同領域專家在不同院校中,亦會承擔公共研究,不論是政策或網絡安全,一些政府要求要做的事,亦會和很多業界進行中下游成果轉化的合作,譬如能某些產業或行業用人工智能推動工業發展。」
政府目前有70多個應用程式,數字辦目標在未來兩年將一半以上下架,功能轉移至「智方便」,目標明年年底增加「智方便」登記用戶至逾4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