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引入機械人定位系統 微創手術助腦癇症患者尋病源
【有線新聞】瑪麗醫院引入機械人立體定位輔助系統,提高神經外科手術準確度,令腦癇症病人毋須開腦就可以找出病源。
腦癇症患者羅先生:「四肢僵硬,嘴又歪向一側,面部發紫。」45歲的羅生過去30幾年都受腦癇症困擾,這種病俗稱「發羊吊」,因為大腦內有神經細胞異常,一旦發作就會四肢抽搐,甚至失去意識,過往要搵源頭都要靠開腦。羅先生:「切開我的頭,然後剪我的神經線,覺得太恐怖了,所以我便婉拒了。」
不過大約兩個月前,羅生接受新的微創手術,由這隻機械臂在頭頂鑽了15個直徑二至三毫米的洞,將電極針自動植入預定位置協助做立體腦電圖檢查,手術全程三個幾小時,比起人手操作縮短一半時間。
瑪麗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杜明德:「基本上在電腦計劃了想放的位置,機械人就會自行導航,毋須人手調較任何東西,準確及安全很多。」電極針擺放的位置就是主診團隊根據術前的影像及腦電波分析而決定。瑪麗醫院內科駐院專科醫生梁宇軒:「做完手術,病人就可以回到病房做持續性腦電圖監測,到他發作時就可以看到異常腦電波,來自大腦哪個區域,去判斷導致腦癇發作的源頭在哪。」
監測過程介乎一至四星期,亦會透過電極針誘發腦癇,再三確認病源位置後就會利用電極針以高溫射頻消融問題細胞。這套機械人立體定位輔助系統去年由瑪麗醫院引入,耗資800萬元,不過由於電極針破壞範圍小,根治機會暫時只得一、兩成,未來配合新技術,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這套機械人立體定位輔助系統已協助完成十多宗手術,包括3名腦癇症患者,都沒有出現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