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食環署到花墟滅蚊 商戶做防蚊措施 稱不擔心:怕就要回家睡覺
【有線新聞】本港錄得四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食環署去到太子花墟巡查並噴灑滅蚊劑,署方指已加強全港防蚊滅蚊工作,以及在患者住所一帶調查病媒。
食環署人員早上在花墟一帶草叢噴灑滅蚊劑,又執走枯枝、枯葉。署方說花墟屬高風險地方,留意到有積水的機率高,人流亦較多。食環署潔淨及防治蟲鼠組總監鄺德慧:「一直以來食環署都是以環境防治為主去做防蚊、滅蚊工作。蚊的成長周期有四個階段,包括蚊卵、幼蟲、蛹和成蚊,其中三個階段都需要在水中成長,所以消除蚊患需要去除積水。」
有商戶稱不擔心附近蚊患情況。花墟商戶馬先生:「不能怕這麼多,這麼怕要回家睡覺休息。(記者:開店的防蚊措施?)用清潔劑、消毒水周圍拖一下,有破爛的東西就棄掉。很難說的,我們的貨品有泥,乾的關係不大,濕的差一點,蚊多數在大自然,店舖人多會少一點。」
至於輸入個案患者住所,食環署會在250米範圍調查病媒。鄺德慧:「病媒監察工作持續22天,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指示和通知,繼續做病媒監察,就個案出現過在這些地方,也會是高風險地方,不會這麼快就減低工作量。如果見到有積水,引致蚊患的地方我們會處理。不能即時處理的,我們會施放幼蚊殺蟲劑,或者立即通知相關部門和持份者處理。」
她又指本港7月誘蚊器指數為8.1,屬四級別中的第二級,即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達警戒水平的監測地區亦較以往少,認為反映了滅蚊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