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食環署加強滅蚊 花墟商戶做防蚊措施 署方:持續監察蚊患情況
【有線新聞】本港錄得四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食環署加強全港防蚊滅蚊工作。而患者住所一帶,署方說屬高風險地方,會持續監察蚊患情況。
食環署人員早上在花墟一帶草叢噴灑滅蚊,又執走枯枝、枯葉。這一帶上月誘蚊器指數達到黃色水平,即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署方說花墟屬高風險地方,留意到有積水的機率高,人流亦較多。食環署潔淨及防治蟲鼠組總監鄺德慧:「一直以來食環署都是以環境防治為主去做防蚊、滅蚊工作,蚊的成長周期有四個階段,包括蚊卵、幼蟲、蛹和成蚊,其中三個階段都需要在水中成長,所以消除蚊患需要去除積水。」
有商戶稱自己都有做防蚊措施,花墟商戶梁先生:「我一直都穿着長袖衣物,很少穿短袖的。(為何? )因為怕被蚊針。」花墟商戶馬先生:「用清潔劑、消毒水周圍拖一下,有破爛的東西就棄掉,我們的貨品有泥,乾的關係不大,濕的差一點。」
花墟道這邊都是花店,食環署亦有提供防蚊指南,建議店家每星期為植物換水,工作時穿長衫、長褲。
食環署近日亦派員到輸入個案患者住所附近滅蚊,署方稱會附近250米範圍監察蚊患情況。鄺德慧:「病媒監察工作持續22天,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指示和通知繼續做病媒監察,就個案出現過在這些地方也會是高風險地方,不會這麼快就減低工作量。」
她指本港7月誘蚊器指數為8.1,顯示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署方原本在指數達20,即白紋伊蚊分布廣泛區域,針對蚊患多的地點採取密集的控蚊措施,並會通知附近屋苑共同滅蚊,未來會擴展至指數達10至20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