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中學疑夥內地招生享「本地生」資格 鄧飛:未必違法、倘用政府資源須招標
【有線新聞】再有中學懷疑與內地機構合作,在內地招收學生來港,藉此以本地生身份報考大學。有立法會議員指如果內地機構純粹協助招生未必違法,但一旦動用到政府資源,學校要依程序招標。
網上流傳一份「招生簡章」,宣稱香港的慕光英文書院與上海常青藤學校採取「DSE合作辦學模式」,對象是港籍學生,由慕光提供香港學籍和課程,「常青藤學校香港校區」負責課外DSE補習等。慕光英文書院發聲明指資訊由第三方發布,未經常青藤學校授權。
位於青衣的明愛聖若瑟中學亦與「新東方香港教育」去到內地宣傳合作推出計劃,提供「DSE理科2年定製化寄宿課程」,宣稱具本地生身份保障。
內地「瀚海國際教育」亦在網上宣傳,指教育局收緊本地生定義,加劇學位競爭,與香港私校一諾中學推出「深港聯讀模式」。聲稱前幾年在深圳就讀,到最後一至兩年才來港,取得香港學籍報考IGCSE和A-Level課程,以本地生身份入讀本港大學。
曾任中學校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指,如果內地機構只是協助招生,沒有借用香港學校辦學就沒有違法,但他關注有否依程序招標。鄧飛:「如果有商業成份,其實多數都有商業成份,而又用到政府資助的話,其實便要做相關的報價或招標。首先它有否香港的公司註冊牌照,或相關的機構註冊牌照。如果沒有的話,(理論上在香港屬於無牌,不存在這個法人代表在香港)按道理不能參與學校的招標、採購,沒有這個資格。」
他又認為香港學額足以應付內地來港的學生。「其實有些非本地機構,用內地的說法是『販賣焦慮 』的感覺。令人才的家長覺得很緊張、不行了,你找不到學位,在香港不能插班的,你來光顧我吧。」他建議教育局要制訂更清晰指引,提醒家長警惕這些與境外合辦的課程。
明愛聖若瑟中學回覆查詢指從未授權,亦沒有與香港及內地補習機構簽署任何辦學或收生協議,市民請勿誤信未經證實資料,強調學校一直遵守法例。新東方香港教育就發聲明指,沒有與明愛聖若瑟中學聯合辦學,亦沒有派老師到該校授課,雙方並無任何利益關係。新東方通過篩選後會將部分學生推薦到明愛聖若瑟中學,由對方自行按程序及標準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