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美日三學者獲醫學獎 研究發現「調節性T細胞」助減少自體免疫疾病
【有線新聞】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由3名研究外周免疫耐受的學者獲得,他們的研究揭示免疫系統如何避免攻擊人體自身組織,不但推動自體免疫疾病及癌症療法,更有助減低器官移植的排斥作用。
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分別是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索諾瑪」的創辦人拉姆斯德爾、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布倫科,及日本大阪大學教授坂口志文。他們的研究均圍繞對人體非常重要的T細胞。
T細胞可偵測病毒和細菌,令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但有時候也會敵我不分、攻擊自身組織,導致患上自體免疫疾病。雖然人體的「中樞免疫耐受」機制,能夠移除這些胡亂攻擊的T細胞,但有時會百密一疏,令部分T細胞可乘機進入外周組織。
坂口志文在1995年的研究則帶出與主流不同的觀點,指出人體還會存在「調節性T細胞」,可捕捉「中樞免疫耐受」機制下的漏網之魚,監控其他免疫細胞,為「外周免疫耐受」理論奠定基礎,但學界當時仍未信服。拉姆斯德爾及布倫科在2001年的研究則帶來轉機,發現部分老鼠會因Foxp3基因突變,容易出現自體免疫疾病。布倫科知悉得獎後,談及當年尋找Foxp3基因的困難之處,正因為她與拉姆斯德爾的研究,坂口志文從中得到啟發,證明Foxp3基因是形成「調節性T細胞」的關鍵。
三人的研究不但有利醫學發展,包括在器官移植後減低排斥作用,避免肝或腎等內臟錯誤受到免疫系統攻擊,亦推進不同療法,例如讓人體產生更多「調節性T細胞」應對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