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袋走19面獎牌創佳績 雷雄德倡檢討手球等項目支援 藉大灣區申奧彰軟實力
【有線新聞】全運會圓滿閉幕,港隊總共取得19面獎牌,手球等「非精英」項目場上表現更引起社會關注,體育學者認為政府應藉全運檢討體育項目支援。
為期13日的全運會正式落幕,商場大屏幕連日都直播賽事,閉幕禮都不例外,有市民駐足觀賞,恭賀港隊有好成績。李先生:「可以說是特意來,想着有些氣氛。」李先生:「今年我覺得都算很好成績,我不是說沒有拿獎牌的人是不好,每個運動員都有付出過,在場上揮灑汗水都很值得欣賞。」
今屆全運,香港作為「三分一」主場,運動員創出歷屆最佳成績,帆船、游泳、劍擊和七人欖球在金牌有「零的突破」,競賽項目總共收穫9金2銀8銅。
體育學者滿意港隊整體表現,又稱男子手球港隊雖未奪獎,但球員經歷引起社會迴響,政府應趁機檢視體育項目的支援。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是不是可以從一些隊制項目的支援,是可以在資源上有所調整,令手球在學界的比賽之後,社區的比賽,甚至精英隊的比賽,可以更多的資源去培訓。」
賽事舉行期間,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認同香港及大灣區具備申辦奧運的條件,雷雄德認為可藉大灣區申奧,展現國家發展和軟實力。「借用運動,特別是奧運,促進大灣區和世界接軌,在經濟、文化,特別很強調體育,一個大家相互尊重、平等的價值觀,以這個情況下,我也挺有信心國家會多支持。」雷雄德相信,香港承辦全運會的經驗,加上啟德體育園等大型體育設施,有能力承辦奧運高爾夫球、欖球、足球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