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考古專家分析新疆文物 證明張騫通西域前 絲綢之路已存在
【有線新聞】內地考古專家通過系統分析新疆四處遺址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發現跟同時期湖北出土的「蜻蜓眼」十分相似,同樣來自地中海東岸,證明在漢代張騫通西域前已存在更早的絲綢之路。
這種酷似眼珠的玻璃圓球嵌入不同顏色的玻璃料,會在玻璃珠表面形成類似蜻蜓「複眼」效果的圖案,所以被稱為「蜻蜓眼玻璃珠」,最早在大約公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被發現。中國多處地方亦有出土過泡鹼玻璃珠,包括湖北、湖南等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墓、新疆4處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劉念:「我們在新疆出土的大量玻璃珠子裡面,我們先經過一些主量元素分析,篩選出來有一些成分是符合泡鹼玻璃的,這些蜻蜓眼珠總共來自4個遺址,主要是分布在西天山的伊犁地區,包括烏魯木齊這一帶,整個天山沿線。」
考古專家再通過微量元素分析和同步輻射顯微成像技術,發現這些「蜻蜓眼玻璃珠」無論色彩、造型以及製作工藝,均與地中海黎凡特地區發現的一致,而且與湖北、甘肅等地發現的相似。科學家透過玻璃珠確認早在漢代「絲綢之路」前,已有古人從地中海到新疆經過甘肅河西走廊,最終進入湖北地區,當時已經有東西方物質文化的交流和往來,揭示了「前絲綢之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