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動建設「數字法院」 協助破解難以精準識別的司法難題
【有線新聞】上海積極推動建設「數字法院」,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及處理數據,提前發出預警、協助破解虛假訴訟等難以精準識別的司法難題。
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陸家嘴人民法庭早前審理的一宗離婚案,雙方協議「同意離婚」,並將共同擁有的五套房產,男女雙方按三七比分配。在審理期間,「上海數字法院」卻發出了預警提示,指男方可能涉及多宗債務糾紛,大部分屬於借貸或買賣合同類,數目有近百宗,假如夫妻在這個情況下離婚,財產轉移至女方名下,日後可能導致男方名下無可供執行財產,債務亦無法清還。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庭長熊燕:「這裡是我們上海數字法院的應用場景,這裡有一條觸發的有效信息,提示法官你正在審理的案件可能是存在離婚處分財產,影響案件債務履行的情況。我們的法官在後續的庭審當中,就會預防性地去詢問雙方是否有債務,防止他們在離婚當中影響了案外人的利益。」
上海法院已研發出1,800多個應用場景,嵌入800多個辦案系統之中,覆蓋全市九成二的法官。而通過數據共享,數字法院亦能識別出經常發生的糾紛類型,加強基層治理,例如在徐匯區就經常有因為曬衣遮光問題引發的鄰居爭執,法院在系統作出識別後進行「社區巡迴審判」,引導調解後終促成和解。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判員姚銘潮:「讓基層調處這類矛盾糾紛的人員,他們對於相關的法律知識有了進一步明確的掌握,人民群眾也通過這起案件,後續對於處理此類矛盾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本案審結以後已經累計化解了平行糾紛近21件。」
上海現時在200多個街鎮,設置340個巡迴審判點,截至上個月已累計化解4,880多宗平行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