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營辦津貼削一成 擬檢視中學開班數 鄧飛:變相實行「大校政策」
【有線新聞】政府削減教育開支蔓延至中、小學撥款,教育局星期二與學界會面,宣布9月新學年將削減「擴大/營辦津貼」總額10%,又計劃檢視中學開班數。
新學年公營及直資中、小學所獲撥款將減少約2%,教育局星期二向學界簡介方案,學界消息指直資學校因津貼包括薪酬將直接削減2%,津校的「擴大/營辦津貼」會削減總額10%,教師薪金不受影響。
有校長預計不同規模學校每年減少65至80萬津貼金額,棉紡會中學校長黃定康:「牽涉到日常學校運作,清潔工友、保安、燈油火蠟,一些恆常、行政津貼,恆常運作支出,所以學校要規劃如何節流降低影響。」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用一用以往盈餘,有些可能考慮有些用一些辦法,例如教學助理,以往用到這個撥款招聘,現時會否考慮用其他撥款聘請。」
中學開班準則亦計劃檢討,由目前中一開到3班可申請開4班,進一步變為開到4班可開5班,津校要轉為各級都要「點人頭」,而非只在中一、中四點算,配合包括全方位學習津貼,由校本或班本計算,將轉為按學生數目計算津貼。
立法會議員身兼教聯會副會長鄧飛說,中學變相實行「大校政策」,在學童人口下跌趨勢下,學校要做好應對學生差異。教聯會副會長鄧飛:「難免收到的學生未必人人是『第一組別』,可能『第二組別』升上去不定,沒有問題,但學校教學要跟上,因為學生差異大,最重要學校能夠應對學生差異,最後背後邏輯家長選擇最重要。」他說理解財政緊絀,加上學童人口下跌,亦難以單憑外來人口政策補充生源,當局要作出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