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探知館展300件唐代文物 呈現多元交融時代 免費開放至年底
【有線新聞】文物探知館展出近三百件唐代文物,揭示唐代在文化、貿易、宗教方面的開放多元面貌。
鎏金銜環鋪首是唐代大宅門上的重要部件,1978年在西安大明宮遺址出土,獸面彎眉、豎耳猙獰有辟邪的用意。這個唐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的彩繪戲俑則有滑稽的形象,又帶點胡人面貌,估計墓主深受當時外來文化影響。文物保育專員梁子琪:「仔細一看發現全部都是外族人士,亦反映了唐代是個非常開放、多元的時代,他們不單接受外族,也容許他們做政府官員。」
開放進步不只是建制架構,當時婦女盛行創新打扮也是大唐盛世的重要表徵。這件嵌綠松石立鳳金飾,周邊的綠松石排列,參照了波斯的聯珠紋。這件插在髮髺上的金櫛薄片,設計成飛天造型,是受外傳佛教影響。
在書畫作品方面,有這幅宋代畫家描繪唐玄宗與妃嬪共十六人在打馬球的《明皇擊球圖》,畫長230厘米,是展覽中期間限定的展品。這幅清代《春夜宴桃李園圖》,描繪了唐朝李白夜間遊宴的情景,由遼寧省博物館借出,只會展出兩個月。
這個名為「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的專題展覽,展出近三百件內地、文博機構以及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藏品,展期至今年底,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