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港珠澳大橋試行人面識別通關 鄧炳強:研究在蓮塘口岸「合作查驗」模式
【有線新聞】立法會大會討論疏導陸路口岸人流,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有計劃在港珠澳大橋試行人面識別通關,又說已開始與內地部門研究在蓮塘口岸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
上半年2,360萬訪港旅客中,七成是內地旅客、約有1,780萬人次,按年增加一成,多位議員關心如何提升陸路口岸的通關效率。
九龍中(民建聯)李慧琼:「人面識別大家都好期待,可否分享短期或中期會否在哪個關口試行。」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沙頭角檢查站行了先導計劃也是成功的,下一步打算在港珠澳大橋用先導計劃,現時正進行系統改善基站設計和測試。」
選委會界別林順潮:「局方會否考慮在人流最多羅湖口岸和福田口岸,在短期內使用兩地一檢通關模式。」
鄧炳強:「我們檢視過蓮塘/香園圍口岸有可能嘗試,已就此方向與內地有關當局研討中。對於老舊大樓如羅湖地方較狹窄,如在現有地方做『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挑戰非常大,我們要務實處理。」
不少旅客來港參加娛樂或體育盛事,鄧炳強說交通和口岸部門有就大型演唱會等作出超前部署,有議員提出可否在相關日子延長通關時間。鄧炳強:「就落馬洲皇崗口岸,我們留意到跨境旅客主要在大型演唱會結束後45分鐘後陸續到達口岸,回內地人潮大致在個半小時內疏導完。近日觀察所得,大型演唱會結束後相關邊境管制站人流較多,但運作大致暢順有序。整體來說,現時邊境管制站可配合旅客需求。」
有議員認為,旅客趕回深圳是因為香港中價酒店或賓館供應不足,鄧炳強說政府聽到意見,相關政策局正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