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劏房、天台屋夜間體感達44°C 團體倡政府津貼冷氣費開支
【有線新聞】有機構調查發現酷熱天氣之下,不適切居所日間最高溫度迫近攝氏40度,悶熱更延至晚上,令體感溫度更高,有團體建議政府津貼居民冷氣費開支。
立秋已過、暑熱未消,黑雨過後又連日放晴,室內外溫度再次飆升,天台屋住戶感受至深。天台屋居民陳小姐(化名):「有時開兩把風扇都沒有用,只是坐著玩手機或是躺下睡覺,汗水很自然在額頭滴下來。」工廈劏房居民同樣感到這一份悶熱。工廈劏房住戶李先生(化名):「經常睡不好,自從搬來這裏住後,昨晚只睡了3小時。」
葵涌劏房街坊會與低碳想創坊上月量度31戶劏房、工廈單位以及天台屋等室內溫度,發現平均室內最高日間溫度介乎32.1度至39.9度。夜晚也不代表涼快很多,室內最高夜間溫度亦達到31.8度至36.3度,天台屋、平台屋及閣樓等夜間最高體感溫度更達44度。在葵涌這棟5層舊樓天台中午時份、沒有太陽直射情況下,室外溫度達到36度,不過這裏的住戶都因為經濟負擔選擇不開冷氣。
近九成不適切居所居民又認為酷熱天氣對身心健康影響極大或頗大,期望政府為居民提供酷熱天氣津貼。葵涌劏房街坊會會員吳小姐:「無論住在葵青區或是其他區域的不適切居所,全部都深受酷熱天氣之苦,很多街坊在高溫下會有頭暈、甚至在家中中暑。雖然冷氣可紓緩這個狀況,但因為劏房濫收電費情況嚴重,正如報告所述,住戶單月電費開支高達1,250元,基層住戶難以長期負擔。」
機構又建議當局開放更多社區避暑中心,讓不適切居所住戶在酷熱天氣下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