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克服文化差異 港漂創業推船隻電動化
【有線新聞】近年有不少人才來港發展,部分人選擇創業,但香港與內地的營商環境不一樣,他們如何把握機遇發展出自己的事業?
Danny:「因為我跟水上運動比較有緣,所以我可能從小就是在海邊,這個河邊長大的所以就跟水有緣。」10多年前,Danny在香港科大畢業,再讀碩士的時候創立一間創科公司,主要業務是推動船隻電動化,在香港設有辦公室,廠房則位於東莞,「因為我們其實有不同的研發功能,相對於比如說動力的設計電池的設計,那些人才其實在深圳、在東莞更多一些,所以他們會在內地的辦公室會更多一些,香港這邊的這些人才比較多的是這些軟體的控制。」
做生意需要配合當地的環境及政策,他指兩地政府的角色有明顯差異,香港的自由度較大,內地則由政策引導,初創營商時最緊要是靈活變通。Danny:「因為香港一直是一個小政府,內地是一個大政府。其實有好也有壞吧,有好的話可能,當然是更市場化的競爭了。其實內地有內地的優勢,香港有香港的優勢,那香港更加的國際化,開放包容一些。我覺得這一點優勢是一定要抓住的,因為我們也是從香港開始,其實我們一開始都是通過香港公司跟海外的客戶做生意。」
有學者指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營商文化,創業者能夠適應才有較大機會成功。港大方偉晶:「我想創業其實是在學術上有一個詞,叫做『特定區域資本』,即是說你有些東西,就算我在其他地方做得很好,但我未必搬到過來這個地方。這些全部都很具有特定的位置,你搬到一個新地方的時候,你要從頭再來再適應。」香港與內地與的社會發展及結構不一樣,創業者進入市場時所冒的風險亦不同,方偉晶認為在內地創業可能較易突圍而出,在香港就要面對較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