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動物福利機構合辦計劃 評估確保健康、性情 鼓勵領養被遺棄動物
【有線新聞】漁護署平均每年接收逾4,000隻動物,署方和動物福利機構合辦動物領養計劃,鼓勵有意養寵物的市民領養被遺棄動物。
近8歲的Abigail四年前被主人棄養,送到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之後到不同暫養家庭生活,兜兜轉轉,終於找到命中注定的主人。Abigail領養人Chi Chi:「我們兩個一直都想要養狗,不過我們兩個每天都要上班,知道小狗很可愛,但知道我們生活模式沒有能力養小狗,不如看一看大年紀的狗,牠們都要一個家。領養Abigail差不多一年,還有10天就到第一個一起過的生日,每天都很像家人。」
除了Abigail這類被棄養動物,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亦會接收流浪或被檢獲的動物,之後挑選性格溫馴和健康的動物,送到17間合作動物福利機構等待領養。其中一間機構希望打破坊間對領養動物的誤解。貓狗領養慈善協會創辦人Jen:「在非牟利機構領養動物有不同種類動物去領養,不一定是有病、沒有人要、有行為問題。動物有很多款,有唐狗、名種狗、大狗、小狗、貓、名種貓等全部都有。」
漁護署在2022年至2024年每年接收約1,000隻狗及400隻貓,當中有約4至5成成功獲安排領養,署方就指有進步空間。漁護署獸醫師(動物管理)關晉樂:「疫情時更常留在家中,當時的熱潮我自己感受到,就是大家『一窩蜂』想養寵物,疫情之後多了選擇,主要去旅行,做很多不同活動,令領養情況更艱難。」
為提高領養率,漁護署會安排獸醫為待領養動物進行健康和性情評估,確保牠們健康和不具攻擊性。漁護署亦會為接收的貓狗,提供行為訓練和美容護理服務,提高牠們被領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