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准跨區轉移重建項目地積比率 甯漢豪:相信城規會做好把關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宣佈容許跨區轉移重建項目的地積比率,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相信城規會審批時會做好把關,強調不是「想轉就轉」。
為了加快市區重建,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放寬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不只可以同區轉移,還可以跨區轉移。早前七個被識別有迫切需要的指定地區,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額外多兩成樓面面積,同樣容許跨區轉移。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我們初心只有一個,因為這七個地區,我們很希望推動老舊大廈的重建,最終得益的都是社會和市民,因為舊樓老化情況實在嚴重。都不是你想轉就可以轉,我們訂立制度,你最多可轉多少,始終都要經我們城規會審批,我相信城規會發揮把關角色。」若發展商無意轉移地積比亦可以選擇「記帳」,抵銷投地或其他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須繳付的地價,不過會設有效期。
在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當局會批出三幅土地讓市建局興建「樓換樓」的替代單位,強調需預留資源。甯漢豪:「(市建局)不是只為利益,重建也要提供很多社區配套設施,加上要負擔今天仍存在的同區七年補償,面對的財政壓力是大的。我們總不能給予重建任務,見到資源不足都不理會。」當局預計明年完成檢討同區七年樓齡的舊樓收購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