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媛縣拒認日本水獺滅絕 啟用DNA新技術尋蹤影
【有線新聞】日本水獺在2012年被列為滅絕物種,但以牠作為代表動物的愛媛縣堅持只列作瀕危,最近打算改用新技術調查是否仍有日本水獺存活。
日本政府在2012年宣布日本野生水獺絕種,五年後有大學團隊在長野縣對馬島拍攝到懷疑日本水獺蹤影,但後來分析傾向相信這隻水獺是國外品種。對上一次真正確認發現野生日本水獺已是1979年,有人目擊並拍攝到牠在高知縣須崎市水中活動。
日本水獺曾廣泛分布於北海道至九州,但濫捕、水質污染和河流開發等原因數量大減,而多年未見「真身」,被列為滅絕物種。只有愛媛、高知和德島縣認為距離牠們上次出沒還未超過50年,堅持歸類作瀕危物種。
愛媛縣政府早前召集關注人士開會,研究如何再確認縣內有否日本水獺存活,小組考慮採用新技術讀取環境樣本中的DNA,包括嘗試在土壤、海水和空氣中蒐集生物排泄物,研究有沒有屬於日本水獺的DNA,取代沿用的紅外線感應鏡頭探測。
日本水獺是「河童」傳說的原型,亦是愛媛縣的代表動物,對牠有特別感情。科學博物館舉辦以日本水獺為主題的特別展覽,展品包括1975年縣內發現的最後一隻雌性日本水獺的標本。政府小組希望盡最後努力調查清楚,再斷定日本水獺是否確實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