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三學者獲化學獎 開發金屬有機框架助淨水 早年研究遭冷待未言棄
【有線新聞】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由3名開發金屬有機框架的學者獲得,他們的研究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包括從沙漠的空氣收集水,從水抽取污染物及捕獲二氧化碳等,有助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
日本京都大學學者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及在約旦出生的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亞吉,因研究金屬有機框架MOF的貢獻,獲頒今屆諾貝爾化學獎。
MOF屬多孔分子結構,所以有極小孔洞供分子流動,其靈感源於現年88歲的羅布森早年為學生,製作分子木球模型時受到啟發,利用銅離子打造新的分子結構,並在1989年發表他的研究,不過羅布森的結構較為脆弱、容易解體,被許多化學家認為無用,但北川進看出當中潛力。
他周三見記者時表示得悉自己獲獎非常感動,信奉莊子「無用之用」學說的北川進一直認為部分事物即使未能帶來即時效益,但最終可能會有價值,所以在研究這類多孔分子結構時並無首先追求特定用途。雖然因此與羅布森同遭冷待,更曾被機構拒絕資助申請,但他仍沒有放棄,並在1997年迎來突破,成功打造三維MOF。
內有交錯的空間通道,可供氣體填滿,令物料在吸收或釋放甲烷、氮氣和氧氣時,保持形狀不變,北川進研究的多孔材料,更有望處理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其團隊指原理上可將放射性物質氚分離。
至於亞吉的研究顯示能夠修改MOF,從而給予物料不同性質,自此化學家成功構建數以萬計的不同MOF,應用在不同領域,例如亞吉的團隊可從沙漠的空氣收集水,其他應用包括分解環境中殘留的藥物,容納在生產半導體時需用到的有毒氣體,捕獲工廠釋出的二氧化碳,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