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集中採購藥物降低成本 有議員憂惹安全問題 倡透過售賣專利技術開源
【有線新聞】為減少醫療開支,醫管局透過集中採購藥物降低成本。有議員關注會否引起安全問題,建議局方透過售賣專利技術開源,醫管局稱會積極研究。
醫管局去年起透過集中採購藥物,平均降低兩成購藥成本,包括仿製藥。有議員關注會否引起安全隱憂。梁子穎:「對副廠藥物有一個疑問,藥效如何、是否安全?」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王耀忠:「引入仿製藥的過程中,會要求藥廠表述清楚它的藥力、治療效用與原廠藥相同,這個我們一直謹守的。我們也有監察的機制,定時做一個品質測檢。」
黃國:「有些測體溫或量血壓,新的儀器好像不太準確, 要用舊儀器再檢查一次。類似這些問題中,一方面優化採購策略省錢,一方面如何確保質素沒有變差。」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李夏茵:「招標中我們看兩個元素,第一價格、第二質素。它的質素需要有保證,不會因為它便宜就購入。」
除了節流,議員亦關注醫管局會否透過售賣自己研發的科技或技術開源。李夏茵:未來會考慮並積極看如何拓展,將我們真的研發了有專利的東西可否拿出去售賣,不單止是你以為資訊科技這麼高端的,可能簡單到是一些物理治療的托。」
另外,24/25年度首9個月醫管局有2萬宗個案未能收回醫療費用,涉款超過6,400萬元。金融界陳振英:「這個收費機制肯定有優化空間,你們會推出什麼措施改善現在的收費流程?」李夏茵:「未來我們會在收費改革機制中有一個上限設款,上限設款也會看過去有否繳費,若未,我們不會提供這個優惠。」
李夏茵指自3月調整公立醫院派藥量後,運作大致順暢,預計每年能為局方節省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