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三學者獲經濟學獎 研究創新促進經濟 兩得主斥特朗普政策適得其反
【有線新聞】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由3位學者獲得,表揚他們解釋由創新推動的經濟增長,其中兩名得主知悉獲獎後均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遏抑創新。
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分別為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莫基爾、法國經濟學家阿吉翁及美國布朗大學教授豪伊特。至於獎金共有1,100萬瑞典克朗,折合約900萬港元,莫基爾將得一半,餘下一半由另外兩名得主共分。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人類科技雖然不斷進步,但只有過去200年,才首次在歷史上實現持續經濟增長,三人的研究則是圍繞如何有效利用創新促進經濟。
莫基爾的研究指出新科技可能受到既有利益集團抵制,社會需對變革保持開放態度,並且要懂得將出色的設計和意念轉化為商品。至於阿吉翁和豪伊特則曾在1992年發表論文,構建一個數學模型,揭示科技推陳出新的過程,本質上是「創造性破壞」,需平衡研發投資、利率環境及家庭儲蓄等環環相扣的因素,才可有效令創新促進經濟。
阿吉翁知悉得獎後表示去全球化和關稅壁壘均不利經濟增長,又呼籲歐洲向中國和美國取經,學習在國防和AI等領域推行產業政策。豪伊特則表示讓製造業回歸美國,政治上或許合理,但不是好的經濟政策,發動關稅戰只會令所有人的市場規模縮小。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經濟停滯是人類歷史大部分時間出現的常態,3名得獎者的研究則反映不要將得來不易的持續增長,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我們無法有效應對威脅,即是任由學術自由受限制,少數公司壟斷市場或者個別團體阻撓創新,「創造性破壞」這個機器可能失靈,人類可能重回經濟停滯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