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青衣曉峰園隔三個月再有病例 居民:COVID都中過、冇乜大不了
【有線新聞】青衣曉峰園出現本港第三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相信是鳳德邨以外另一條傳播鏈,患者到過的上環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之前都有輸入個案同被列入有感染風險區域。
最新確診的男子居住的青衣曉峰園,早在八月錄得兩宗懷疑由孟加拉輸入的個案,相隔近三個月再有病例,45歲患者上周四起關節痛、發燒及出疹,兩日後求醫,隨即安排入院。他過去三個月都無外遊,潛伏期內沒到過鳳德邨一帶,相信與首兩宗本地病例無關,而他在上環上班,到過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這兩個地方之前都有輸入個案,換言之連同曉峰園一帶,再多三個地區可能有帶病毒的蚊。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我們找不到他與黃大仙鳳德邨有流行病學關連,所以換句話說可能有機會有第二個源頭,與上次鳳德邨情況不同,因為鳳德邨患者活動範圍較集中,所以現時當務之急,都希望將患者潛伏期所到之處進行大規模滅蚊,希望控制到情況。」
中心將分析新個案的病毒基因再與之前的病例比對,希望為溯源提供線索,當區居民就稱不擔心。曉峰園居民劉先生:「我住這裏覺得管理都不錯,況且這麼久沒有下雨,真的不覺得有嚴重積水問題。」曉峰園居民李先生:「始終這裏是在山附近。大家新冠病毒都中過,那段時間大家都試過,現在只是蚊而已,沒有大不了。」
曉峰園連同附近一帶合共1,500戶有感染風險,長亨邨是最近的屋邨,距離曉峰園只是一條大馬路。中心則指除了曉峰園,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一帶近期的誘蚊器指數都在10%以下,是最低一級。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所以我們認為風險不是特別高,我們亦開始進入冬季,天氣逐漸轉涼,雨水較少,未來風險會進一步降低,但當然不能夠掉以輕心。」
中心周二起會在長亨邨、葵芳邨及上環設醫護站,市民上月1日到過這些地方又出現病徵,要主動聯絡中心,若有需要會安排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