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投訴|彭鴻昌質疑醫委會制度不公 不少個案等7年仍沒研訊 促公開調查進度及數據
【有線新聞】醫委會早前終止一宗拖延16年的醫療投訴引發關注,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現時醫委會的制度不公正,認為應公開調查進度及數據讓公眾更了解內部情況。
接連有多宗個案不滿醫委會的調查及結果,其中一名雙非嬰兒出生後腦癱,醫委會接投訴後拖延研訊十多年。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個案在過去八年半沒有任何跟進,若不是有新律師接手、向醫委會查詢,並在社協安排下招開記者會,相信個案不會再展開聆訊。他又指現時有不少個案反映醫委會制度不公正,例如有病人的兩份麻醉紀錄內容有出入,惟醫委會結束對涉事醫生的調查。
彭鴻昌:「但醫委會在初偵會階段就已經認為我已經問了專家意見,這個個案沒有問題、不去跟進,但專家意見有沒有看過這兩份重要的麻醉紀錄?解釋不了、沒有提過。」
又有腎衰竭病人獲處方藥物後死亡,但調查過程中沒有探討誠信問題,他質疑量刑是否公正。彭鴻昌:「第一醫生不應該處方藥物,第二就是處方後病人要去急症室,該醫生沒有告訴給他知道曾處方這種藥,這是涉及誠信問題,但在研訊中沒有探討醫生有沒有誠信問題,最後停牌三個月、緩刑18個月,一條人命是否就這樣有交代?」
他又指現時投訴處理時間過長,有不少個案等待了6至7年仍未開展研訊,醫委會應公開調查進度。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建議可以成立多一個初步偵訊委員會,加快處理積壓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