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間胸痛中心明年首季威院運作 冀進一步縮短由入院到進行手術時間
【有線新聞】全港第二間胸痛中心明年第一季於威爾斯親王醫院運作,提供快速分流、診斷和心血管治療,醫院期望可進一步縮短病人由入院到進行手術的時間。
吳先生:「感覺心口有些痛,我從來沒有這些經驗,亦不知自己有心臟病。」年初滿70歲的吳先生有天回家後胸口持續感到痛楚,加上冒冷汗,便立即召救護車。吳先生:「救護車上立即佩戴心電圖,救護員說資料會直接傳到急症室。醫生打電話到救護車,問車上有沒有阿士匹靈,救護員說有,就先給一顆阿士匹靈病人吃。」
吳先生抵達醫院前,醫生和急救房已準備好使用未正式開通的綠色通道立即檢查,十多分鐘後替他施行「通波仔」手術。
急性冠心病中,最嚴重的是好像吳先生整條血管閉塞的「ST段上升心肌梗塞」,搶救生命可謂爭分奪秒。吳先生:「一條全塞的血管,還有兩條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塞,送我上病房,隔幾天才做另外兩條。」
施政報告提出,香港醫院根據國家認證標準設立胸痛中心,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第二間胸痛中心預計明年第四季開始認證工作,設備包括在出入口和當眼位置提示醫護和病人最快到胸痛中心的路徑,目標十分鐘內做到心電圖,期望可進一步縮短病人由入院到進行手術的時間。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徐家龍:「不是追求改善很多(時間),相反希望更多病人懷疑心肌梗塞早些到醫院求醫,能做到減少自行延誤診治的時間,幫助可能大過院內做得很快都好,院外遲五、六小時。」
新界東聯網夜間的「通波仔」手術會集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完成,成立胸痛中心後,會強化與北區醫院和那打素醫院的轉院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