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官媒稱外賣平台燒錢無贏家 分析:對盈利影響兩至三季度
【有線新聞】內地官媒指外賣平台現時進行變相價格戰,最終在「燒錢」大戰結束後都不會有贏家,分析指目前外賣平台競爭估計對盈利的影響有兩至三個季度時間。
內地官方關注「內卷」低價競爭,官媒亦對外賣市場發聲。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指近期即時零售、電商業務的競爭,表面是較量供應鏈管理或營運能力,但實際上仍是變相的價格戰,雖然超低價讓消費者、商家一時獲利,但最終會造成非理性消費,訂單利潤攤薄,騎手疲於奔命。文章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戰,最終只是搶佔市場的殘酷遊戲,幾乎每一輪燒錢大戰結束都會伴隨著加價。
胤源世創家族辦公室(香港)第一副總裁黃偉豪:「如果在市場化的情況下,國家又不是太應該出手干預,但如果是很極端的情況,例如卷到影響整體經濟情況,可能會到內地真的出手,但我認為這是下一步,最主要暫時過去這段時間,她做的都是不斷講,或者透過不同文章和報道評論一下,少少類似給提示大家。」他指雖然外賣平台經營壓力不大,但外賣業務在競爭之下,經營利潤不會可觀,由於平台之間要互相爭取客源,對業績影響可能有兩至三季時間,在激烈競爭之下,即使既有的市場參與者亦難免受到影響。
野村認為阿里包括食品配送的即時電商業務,首個季度將會虧損100億人民幣,主要因為有額外投資。大摩預期阿里第二季度對即時零售的投資,可能會增加至200億元,將會令淘天及本地生活業務的除息稅前盈利跌幅擴大至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