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受騙轉帳損失索償框架諮詢銀行 金管局阮國恒:衡量銀行及客戶責任
【有線新聞】金管局就獲授權騙案損失索償框架指引諮詢銀行,副總裁阮國恒指出,要衡量銀行及客戶責任,不會一刀切定下責任承擔比例。
近年詐騙案宗數持續高企,但騙案損失責任誰屬呢?金管局就銀行處理授權支付騙案損失索償提出指引框架諮詢零售銀行,阮國恒:「在設計這個框架,我們很小心避免道德及反常後果,如果我們要求銀行負責,所有授權交易詐騙及索償損失,客戶就會變得自滿,這是其中的極端。另一極端是我們告訴銀行你不用負責,客戶要優先負責,銀行就會減少反詐騙努力,這個結果不是我們想見到的。」
若涉及未授權支付的騙案,例如網絡釣魚攻擊等,根據銀行營運守則,除非客戶有欺詐或嚴重疏忽,否則無須為相關損失負責。但若果涉及網上情緣、投資或假冒家屬等的騙案,由客戶主動授權銀行進行支付,損失責任現時是由銀行按個別情況處理,針對這類騙案,金管局建議的框架提供指引。但每宗騙案情況不一樣,建議框架不會一刀切,指定銀行和客戶的責任比例,但會按雙方的責任及其他因素作出指引。
而在處理投訴上,金管局不會指令銀行向客戶賠償,如果客戶不滿銀行賠償可提出申訴,若認為銀行沒有妥善處理,亦可向金管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