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通縮0.3%大過預期 分析:料短期難改善
【有線新聞】內地上月通縮0.3%,大過市場預期,有分析認為產能過剩及內卷等因素,將令通縮情況持續。
食品及能源價格下降,加上季節因素影響,內地通縮壓力持續。上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縮減0.3%,減幅大於市場預期,但較8月收窄0.1個百分點。期內,豬肉和鮮菜價格分別下降17%及13.7%,能源價格跌2.7%。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則按年增長1%,升幅連續5個月擴大,亦為近19個月以來首次重返1%水平。
有分析認為,內地通縮最壞情況已過去,但失業及內卷等因素將令通縮情況難以快速改善。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供應部分過剩仍然非常嚴重,包括產能過剩,包括在勞動市場失業或就業不足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甚至乎大家都明白房地產的庫存量極高,三大供應鏈可見內地供求仍然失衡,因此通縮情況應該會持續一段時間,未來一年很難走出通縮的情況。」
期內反映上游物價的生產物價指數PPI,按年跌2.3%,跌幅較八月收窄0.6個百分點。楊宇霆相信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及地緣政治複雜多變,仍會為廠商帶來不確定,預期收縮情況仍要維持一段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