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陪葬聖物拍賣惹爭議 佛教人士:侮辱佛陀
【有線新聞】香港蘇富比後日拍賣一批被指與佛陀遺骨舍利陪葬、擁有逾二千年歷史的珠寶,有佛教人士批評不應拍賣佛教徒眼中聖物,形容是「侮辱佛陀」。
眼前的這些佛教珍寶包括寶石、珍珠、珊瑚及金葉銀葉等,由英國莊園管理者佩沛的考古隊,1898年在印度北部比普羅瓦的佛塔發現,連同藏有釋迦牟尼遺骨舍利的壇罐一併出土,當中舍利壺寫上「釋迦族聖人佛陀世尊之遺骨的安放處」,面世時震驚考古學界。
佩沛將所有文物盡數交予印度政府,政府當時將舍利贈予暹羅國王拉瑪五世,由對方分發各地供奉。至於五個壇罐及佛寶聖物則由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收藏,當中出現重複的約300多顆佛寶歸予佩沛,經歷家族四代守護相傳,過去數年在蘇黎世、紐約及新加坡等地的博物館展出,但佩沛的後人決定將它們拍賣惹來爭議。
倫敦大學教授湯普森指出這些佛寶原意是與佛陀永久合葬,大部分佛教徒並不視它們為死物,而是充滿佛陀的存在感。佛教學者迪加勒法師亦表示拍賣聖物令人震驚,是對佛陀的侮辱。
佩沛曾孫克里斯則稱這些珠寶是佛陀逝世200多年後,由後世重新安葬骨灰時奉獻,它們被視為佛陀舍利的說法不是佛教主流觀點;又稱曾考慮將它們捐贈予寺廟和博物館,但仍認為不妥當,透過拍賣轉交予佛教徒是最公平和透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