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吐露港水位一度接近08年黑格比高位 城門河氾濫淹行人路 杏花邨居民跨欄避水浸
【有線新聞】「樺加沙」帶來的風暴潮令本港水位普遍升高超過1.5米,吐露港及尖鼻咀最高水位一度錄得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8米,吐露港水位一度接近2008年黑格比高位。
沙田城門河河水氾濫,泥黃色的河水浸滿兩邊行人路,差不多欄杆般高,連垃圾桶都隨水漂走。「樺加沙」帶來的風暴潮加上暴雨,本港沿岸水位升高。吐露港是重災區,早上水位一度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3.75米,比正常高2米,接近2008年「黑格比」3.77米的高位,而2017年「天鴿」最高水位紀錄則達4.09米。
鄰近的沙田公園劇場天幕都被吹至破裂,有居民特意到場查看損毀情況。陳先生:「滿目瘡痍,不過比山竹、天鴿,它都比較遜色,沒有這樣嚴重。這裏(水浸)大約一呎,不足一呎。不過這個現象少見的,在城門河來說,我在這裏住了幾十年都罕見。」
蕭先生:「(沙田)始終近海,可能地理環境,以前年幼時溫黛曾經浸入屋,我們要上山暫避,現在好很多了。」范女士 :「比想像中好像較好,輕微了一點,但是都很厲害的,昨日都聽到巨響,排水系統做得比以前好。」
城門河的水位升得快亦退得快,中午12時許快將浸過行人路,一個小時後水位已經下降了約半米。大澳海水水位持續上漲,水位一度達3.52米,尚有0.3米就達到2017年天鴿的最高水位紀錄。臨海的小西灣運動場旁亦有海水湧入,出現水浸,接近覆蓋雪糕筒和座椅面,水位達到膝蓋位置。杏花邨的遊樂場被海水倒灌,內街亦出現水浸,有居民需要跨過圍欄繞道離開。
天文台表示「樺加沙」早上最接近本港,風勢都有增無減,燈柱被吹到搖晃。外出要迎風而上,舉步維艱,有雨傘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