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第二和第三卷正式入藏湖南省博物館 館方新發現了40多個文字
【有線新聞】今年5月從美國返國的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第二和第三卷正式由湖南省博物館收藏,館方啟動高精度「全息信息採集」計劃,在帛書上新發現了40多個文字。
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周一正式從國家文物局劃撥入藏湖南省博物館。館方組織專家在文物觀摩室內進行小範圍觀摩研討,館長形容今次入藏有助構建更為系統的楚文化展示體系。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段曉明:「我們館內原來就收藏有1973年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其他相關器物,同時還藏有豐富的馬王堆漢墓帛書和帛畫,入藏楚帛書將會和這些文物在一起進一步構建完整的楚文化展示體系。」
帛書是指寫在絲帛之上的書是竹簡到紙書的過渡階段,而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亦是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帛書,一共分為三卷,內容都與術數有關。其中《五行令》內容按五行講四時十二月的宜忌,至於第三卷《攻守占》內容則是講在戰爭中攻城、守城的方向宜忌和日辰宜忌。
館方啟動高精度「全息信息採集」計劃後有新發現。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比如我們看到的這件109編號的文物,它實際上是多層帛書折疊起來的,看起來它小小的一片,但實際上是有多層尚未揭開。我們採用透射紅外成像技術在這件帛書文物上新發現有40多個字,這是帛書回到湖南以後的重大收獲。」
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於1942年被盜挖出土,其後非法流失美國長達79年,在國家文物局推動下美方今年5月才歸還《五行令》和《攻守占》,但第一卷《四時令》至今仍由美國賽克勒基金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