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7日
首三季網上投資騙案增加1.6倍、騙款達21億 六成因WhatsApp中招 警方籲勿輕信「投資專家」
【有線新聞】今年首三季網上投資騙案比去年同期增加1.6倍,有受害人被誘騙作出虛假投資、損失49萬。 受害者陳小姐:「一位投資的導師,他就介紹了一些股票,那些是H股,市場上都見到有。我也跟他買過一兩隻,買入後股價下跌,他說希望幫我們賺回。」最後當然賺不回,她還被WhatsApp群組內的「投資專家」誘騙投資一些「高回報低風險」的計劃,轉帳到騙徒偽造的虛假投資平台,結果有入無出,合計被騙49萬元。不過這些都是冰山一角,警方今年首三季錄得的騙款金額達21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2倍,受害者包括醫生、大學教授、測量師和退休人士,警方說有六成騙案都是由WhatsApp開始。 警司陳純青:「騙徒會以『白撞』的訊息開始,從而與受害人接觸,得到他們的信任,然後再鼓勵他們投資。其實如果能賺錢,這位人士推介(投資建議)給市民用意是甚麼?他自己也沒得益,為何要將賺錢的方式推介給陌生人?」 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輕信所謂投資專家,亦建議利用防騙視伏器查證網站的可信性。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特首辦主任周日率30官員赴京研修 李家超寄語:把握機會加深認識國家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周日率領超過30名政治委任官員到內地研修及考察。 13名副局長和19名政治助理將到訪北京和南京七天參加國家事務研修課程及考察,這次是今屆特區政府上任後首次舉行的政治委任官員,國家事務研修班亦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行政長官李家超寄語團員要把握學習機會,加深認識國家的最新政策和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警新界北打擊非法電動車拘33人 涉無牌駕駛、沒戴頭盔等 最年長70歲
【有線新聞】警方在上水、元朗、屯門等地區打擊非法電動車,33人被捕。 一連兩日的行動中多部電動車被扣查,包括27部電動單車、5部電動滑板車及1部俗稱「風火輪」的電動單輪車。案發時時速大約10至20公里,被捕的26男7女,年齡介乎24至70歲,涉嫌駕駛未登記車輛、無牌駕駛、沒配戴頭盔等,其中1名騎電動單車的47歲女子更涉嫌危險駕駛。 新界北總區交通部高級督察郭俊樂:「她自行在司機位前面加裝座位,這個(加裝)座位只用索帶,輕輕扣在單車車架上、並不穩固,而當時這名47歲女子載著一名4歲小朋友在前面的座位上,在上水區內一條熙來攘往的行人路上駕駛,當時執法人員看到,不少行人因為需要避開她而造成一些危險。」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指外判制度存在剝削 何君堯:像我腰部般中間肥胖、腳則承受壓力
【有線新聞】立法會辯論無約束力議員議案,促請政府帶頭檢討外判制度,有商界議員反對將外判崗位改為長期聘用,亦有議員說有退休公務員利用外判制度獲益。 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邵家輝:「與世界主流趨勢背道而馳,結果很可能導致政府及公務員編制不必要地膨脹、開支大幅上升,但服務質素及效率反而比私營機構下降。」 選委會界別何君堯:「外判本來是靈活,他們自己聘用員工需要時就聘請外判,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事實是否這樣?有很多退休公務員退休後然後到外判商工作自己判給自己,大有其人,這一種流弊外判後就會中間剝削,好像我腰部般中間肥胖,中間特別肥但腳就承受很大壓力、特別瘦,所以我們要將外判制度審視,中間剝削的情況不應該存在。」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郵差承認偽造泊車證用政府停車場94日 被判180小時社服令
【有線新聞】一名郵差以虛假泊車許可證免費使用政府合署停車場,承認使用虛假文書,判180小時社會服務令。 38歲被告文俊謙被控去年4月至10月,有94個工作天在大埔政府合署向保安展示偽造的臨時泊車許可證換取在工作日免費泊車。裁判官判刑時指罪行嚴重,一般要判監禁,考慮到被告品格良好,勇於承擔罪責,決定給予最後機會。兩項虛假文書罪分別判180小時社會服務令,同期執行。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買貓發現健康問題欲退款 27歲女子涉「起底」賣家被捕
【有線新聞】私隱專員公署拘捕一名27歲女子,涉嫌「起底」寵物賣家。 公署表示被捕人士2022年尾向事主購買三隻小貓,因其中一隻有健康問題,雙方為退款事宜有糾紛。今年5月有人在社交媒體的公開群組發布包括事主個人資料的帖文,中文姓名、照片、部分電話號碼及曾居住的地區,並對事主作負面的評論和指控,該女子因涉違反私隱條例被捕。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100萬元及監禁五年。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愉園前班主承認欠薪135萬 下月5日判刑
【有線新聞】球隊愉園拖欠職球員薪金135萬元,前班主陳志實認罪,下月5日判刑。 案情指愉園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與前班主陳志實拖欠2名職員及7名球員,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合共135萬的薪金,並在勞資審裁處頒下判令後今年9月清還欠款,被告承認15項傳票控罪,辯方求情指愉園建隊逾60年,為老牌球隊、地位不可取代,期間六奪本地頂級聯賽冠軍等,貢獻有目共睹。案件至下月5日判刑,以待索取感化及社會服務令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新區選前瞻|油尖旺南6候選人 如何幫助少數族裔融入社會?
【有線新聞】繼續新區選系列,今日看看油尖旺南的候選人對少數族裔融入社區的看法。 今次區議會選舉,油尖旺南有6名候選人,其中3個是少數族裔。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全港有近9%的少數族裔居住在油尖旺區,候選人認為他們現時能否融入到香港社會?還有甚麼東西可以改善? 艾歷斯:「我是Alex,香港仔,我現在在選,現在我贏了這個區議會選舉。我認為我懂六種語言,我會做一個華人和選民之間的橋樑,可以做很多東西。我覺得溝通得到,一定做到,實做得到。」 葉傲冬:「我們過去探討少數族裔融入香港社會比較多,是說他們如何學習中國文化或者廣東話等等,但其實我認為少數族裔朋友已經是香港的一部分,所以換過來我們的華人應該多些了解他們的情況。我認為我們會透過互相了解、尊重,適當的政策介入才能令他們融入香港的主流社會。」 白俊達:「其實我們現在都很努力幫助少數族裔融入香港社會,其實他們最大障礙是語言隔膜,亦是教育水平比較低,希望可以帶着他們學多一些中文。語言或者教育上可以做多一些功夫 讓他們可以融入社會、找到工作。」 陶淳潁:「是如何將少數族裔由社會成本變成社會資本,主要帶動是家長的教育。我們是要令少數族裔家長推動他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油麻地地產舖起火 女子吸入濃煙不適送院
【有線新聞】油麻地一間地產舖火警,一名女子不適送院。 附近商戶提供片段見到,地產舖火勢猛烈,不斷噴出火焰,濃煙捲上半空,上層多個單位被黑煙籠罩。上午十一時許,位於寶靈街與廟街交界地產舖閉門失火,消防出動一隊煙帽隊及一條喉灌救、將火撲熄,地產舖嚴重燒毀,一名女子懷疑吸入濃煙不適,由消防員從大廈救出送院,另外十名大廈住客自行疏散,起火原因仍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中大研腸道微生物移植新技術 配合AI治療難辨梭菌 治癒率升至九成以上
【有線新聞】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利用腸道微生物移植配合人工智能為反覆感染難辨梭菌的病人移植健康的腸道細菌,令治癒率大幅提高到90%以上。 67歲的周女士四年前腸道感染難辨梭菌,反覆使用抗生素治療,成效都不理想,周女士:「服用一周(抗生素)後是一天比一天嚴重,是沒有改善過。我每天大便出血10多次,是整個廁所都是血,見教授時已是虛脫得無法走路,教授就告訴我是難辨梭菌。」 難辨梭菌多數寄生在人的腸道,單是去年本港有超過3,600宗個案,嚴重的患者會腹瀉、大便出血,傳統會用抗生素治療,但復發率高達35%。中大醫學院於是利用腸道微生物移植配合人工智能,研發出專利技術MOZAIC,移植前先為病人做配對。 中大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平時用抗生素治療猶如一把火燒光整個森林。若用傳統腸道微生物移植(FMT),但我們不知道當中哪個成份可令成功率最高,等於將整個微生態放進腸道,希望會成功。用我們現時用的機械學習或者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捐贈者與病人做一個配對。」 不單止根治率大幅提高到90%以上,亦節省了醫療成本,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醫管局的病床每天每張床大約需要10,000元成本。有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138間內地高校參與招收文憑試學生 明年3月開放報名
【有線新聞】國家教育部公布下學年有138間內地高等院校參與招收文憑試學生計劃。 計劃比去年再多6間內地高等院校招收香港學生,包括浙江工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有意申請的考生可於明年3月登入指定網站報名,院校將於同年7月底公布取錄名單。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6日
今年共57宗嚴重工業意外釀21死 建造業總工會:誰管施工則誰管安全
【有線新聞】本港今年至少發生57宗嚴重工業意外,21名工人死亡,建造業總工會促請檢討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工會說近期的工業意外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例如上星期發生的中九龍幹線工業意外,吊運鋼筋的時候沒有確保吊運範圍內沒有工人釀成四名工人受傷,又說意外不斷發生已經不是個別個案,顯示現時安全管理制度已經響起警號,建議勞工處重新審視部份職安健條例和安全指引。 建造業總工會安全顧問李光昇:「落實責任制,我們一直強調誰主管誰負責,誰管施工就誰管安全,不是由安全主任管安全。安全主任沒有能力亦不能夠取代施工人員管理安全。安全主任在整個地盤再多也只是幾個,但同一時間有很多地方正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