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3日
女悅醫美消脂針案|再多一人疑染菌 累計19人受感染
【有線新聞】女悅醫美消脂針案再多一人懷疑感染膿腫分枝桿菌,感染群組累計有19人。 該名22歲女子9月到女悅醫美位於荔枝角合興工業大廈的美容院注射刺激膠原蛋白增生的藥劑,之後出現病徵,衞生防護中心透過個案追蹤發現這宗個案在臨床樣本驗出膿腫分枝桿菌。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3日
SmartPLAY|康文署新預訂系統初期「大塞車」 孫東:剛推出有問題屬正常 惟政府責無旁貸
【有線新聞】康文署新預訂系統SmartPLAY推出初期「大塞車」,創科局局長孫東說大型平台剛推出有問題很正常,很多技術問題未必能即時察覺。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一些大平台推出特別在開始一段時間從技術層面來講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你到內地去任何大的平台出來都有這個問題,只不過『報和不報』的問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從政府對於自己的要求怎樣滿足市民對政府工作的期望來說,政府責無旁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3日
慢性病共治計劃今起報名 患高血壓等可獲資助每次150元診金 盧寵茂:給市民選擇
【有線新聞】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即日起接受申請,合資格市民登記後可到私家診所篩查及治療糖尿病及高血壓,約七成醫生每次收費少過150元 。 先導計劃下年滿45歲的市民如果沒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便可參加,市民要到地區康健中心登記,配對家庭醫生,之後就可以直接到診所、評估、抽血及化驗,目前已有超過30個私營醫療機構及400個私家醫生參與,扣除政府資助後,每次看症都要再支付共付額,約七成醫生收費不多於政府建議的150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就算有四分一定得較高,甚至更高、例如800元,市民絕對有權選擇。私營醫療服務本身就有不同收費,個別醫生會因應自己資歷、經驗、地區及服務人群及市民的選擇(定價),最重要是整個計劃的重點在於給市民選擇。」 除了篩查、家庭醫生亦會跟進治療,參加的市民若果診斷出血糖過高,或者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每年可以看多4至6次醫生,亦有40多種藥物免費提供。計劃未來會否納入更多不同的慢性病?盧寵茂:「計劃推出後會考慮委託大學機構就先導計劃作出研究,評估先導計劃在病人層面,在醫療界別層面,在整個政府的效益方面能否達到我們的目標,有了成效出來時,再評估會否把這個計劃做闊做深。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3日
房委會引入建築機械人 可進行批盪、打磨等工序 料施工速度快一成
【有線新聞】房委會在轄下公屋地盤引入兩款室內建築機械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完成三種牆壁工程,提升地盤安全及施工效率。 伸到五、六米高的機械臂只要注入原材料就可以做到牆壁的批盪、打磨,地盤空間有限,要完成噴塗工序可以用體積比較小的機械人。只要用一部平板電腦連接機械人,按下按扭就可以操控它,工人毋需使用升降台做牆壁工程。利用激光偵測施工位置,再用人工智能計算距離及力度自動施工,完成批盪、打磨及噴塗工序。在三個工序之間,工人只需要將這個部件拆下來更換,再用螺絲重新固定就能夠繼續使用。 房委會預期施工速度能夠比以往快一成,亦希望工人減少高空工作,將工序交給機械人。房屋署創新科技總監姚勳雄:「雖然我們有很多安全措施,但可以完全或盡量減少這些高空工作是最理想,我們希望透過機械人去完成重複性高或高空工作,可以直接減少危險,我們希望人機協作能一起參與工作,並不是取代(工人)。」 房委會下階段會與機械人供應商合作,開發適合戶外使用的建築機械人,進一步減少工人高空工作及提升工程效率。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3日
華懋指地皮流標不代表對後市失信心 施永青料政府將調整地價底價
【有線新聞】今年多幅地皮流標,有發展商認為不代表業界看淡後市,有地產代理估計政府將會調整地價底價。 今年接連有多幅地皮流標,包括上周港鐵東涌東站「零入標」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蔡宏興指流標不代表發展商對後市沒有信心,但承認今年樓市充滿挑戰。華懋集團行政總裁蔡宏興:「事關看到不同時段有不同發展商賣地繼續發展,我們在東涌港鐵站配電站上蓋亦有一個大型發展,亦包括在東涌東新市鎮;我們正發展一個大型商業中心,包括有寫字樓;亦有新的經濟資產,包括數據中心。我想今年都是充滿挑戰,大家看到地緣政治對我們復蘇步伐較為慢過我們預期,在這麼多不明朗因素下樓市復蘇是會較為慢。」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接受電台訪問時亦指流標的主因是樓價仍在調整中,以及發展商套現速度不夠快,相信政府未來會調整底價。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我相信政府不會不調整(底價)(已經)不斷地調整,不過就在樓市回落時,特色是地價會下跌快過樓價。現在樓價向下,發展商預期到推出時可能三年後價錢要打個折扣,所以現在應該是政府對市場的判斷,跟發展商對市場的判斷之間有出入。」 施永青又指施政報告對樓市「減辣」有一定效果,但認為不可能逆轉市況,期望政府在財政預算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2日
邵逸夫獎會展復辦 丘成桐奪數學科學獎
【有線新聞】邵逸夫獎在復常後首次舉行頒獎典禮。 典禮在灣仔會展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主禮,今年共有21名得獎者出席,包括過往三年因為疫情未能來港領獎的科學家。 今屆數學科學獎由德林費爾德及丘成桐奪得,丘成桐是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在香港成長、中文大學畢業,曾經在哈佛大學任教。天文學獎得主是發現快速電波爆發的貝爾斯、洛里默及邁克勞克林。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則頒給克拉瑪及諾加利斯,他們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令負責基因轉錄的蛋白質機制能夠於單個原子尺度上視覺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2日
半山住宅起火 兩人不適拒送院
【有線新聞】港島半山有住宅單位起火,約60名居民疏散,兩人不適。 兩名外籍男子在救護車上,接受治理後拒絕送院,大批居民疏散。下午四時許,半山西摩道2號有單位起火,消防接報到場,動用一條喉及一隊煙帽隊灌救,暫時未知火警起因。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2日
八旬翁淺水灣遇溺 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在淺水灣遇溺身亡。 遇溺男子83歲,送到律敦治醫院時昏迷,救護員為他急救,最終不治。下午三時左右,他在淺水灣泳灘離岸約三米海面游泳時懷疑遇溺漂浮,救起時已不省人事,警方正調查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2日
美國國會動議制裁港法官 譚耀宗:不排除將國安案件移交內地審理
【有線新聞】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動議制裁多名法官及檢控官,全國人大前常委譚耀宗說目前未需要將國安案件移交內地審理,但如果情況惡化,不排除動用這個機制。 前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如果執法人員受打壓、脅迫,我們無理由袖手旁觀、甚麼反應都沒有,絕對不應該如此。我們想說明一件事,我們有各種辦法不希望出現這個局面,但一旦去到如此極端,我們可能被迫要用到過去未嘗試過,但法例中有安排的程序、做法。」 區議會選舉民主派絕跡,譚耀宗認為他們以往的行為未必能夠給人信心,將來想參選要想辦法爭取信任,又說當局沒定下投票率目標,但希望市民盡公民責任投票。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2日
場地越野車錦標賽|因工程延誤須縮短賽道及賽程 楊潤雄:由主辦方及賽會決定
【有線新聞】世界場地越野車錦標賽因為工程延誤要臨時縮短賽道及賽程,政府說有關改動由主辦方及賽會決定。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這些有時一些轉變,可能因應實際情況需要,這也是第一次在香港舉辦,以我所知也是首次在市民使用道路或社會使用的道路上舉辦比賽,以往都在既定場地舉辦,會否因而在技術上遇到困難,稍後比賽完結後會討論有關問題。」 體育專員黃德森:「政府絕對專重主辦方,因為他們是專家,他們考慮很多因素,現在大家看到沒冷場,人人也有歡呼聲,主辦方也確保場地符合國際資格才可以舉辦賽事。」黃德森指政府希望吸引更多國際賽事來港,未來會舉辦多於15個獲認證的大型體育活動。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2日
渠務署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七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有線新聞】渠務署將於2024/25年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七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早前的世紀黑雨導致多區嚴重水浸,施政報告提出推動80億元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渠務署在發展局網誌說會評估氣候變化對雨水排放系統的影響,明年完成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並在24/25年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七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屆時將同步招標,壓縮工程所需時間,又會在尖東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及觀塘秀雅道遊樂場建造地下蓄洪池,希望進一步紓緩九龍的水浸風險。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2日
澳門大賽車大灣區GT盃 歐陽若曦GT3奪冠
【有線新聞】澳門大賽車,大灣區GT盃,香港的歐陽若曦在GT3勝出。林伯雷就奪得四級方程式冠軍。 F4鬥12圈,英國車手林伯雷頭位起步順利帶出,轉入葡京彎前輪胎出煙,有驚無險守住第二的史雷特,後面的拿勒就失控撞欄,賽會出示黃旗。 安全車離開後再鬥過,林伯雷、史雷特兩位隊友,一前一後爭冠軍,但史雷特突然要停在一邊,退出爭標行列。 劉兆樺直指落牆,梁展鵬撞廖啟舜車身,全場多宗意外發生,安全車再次帶領車手繞圈。 最終由林伯雷奪得冠軍,澳門車手梁瀚昭第二,阿聯酋的達阿尼第三,香港的蕭詠雯排14,成為首位完成決賽的女車手。 澳門大賽車大灣區GT盃,香港的歐陽若曦在GT3勝出。 排頭位白色車的歐陽若曦第一個彎已經搶出,中國車手黃黑車的凌康排第2。第3位起步,澳門的謝榮鍵入葡京彎時被撞到失控,賽事繼續進行。 澳門的廖力嘉避得過葡京彎意外,但之後就撞欄,停在一旁,要出示黃旗,馬來西亞的迪詩華就爆胎。 8圈賽事,安全車帶到剩餘4圈。歐陽若曦繼續帶前,凌康緊隨其後,嘗試在葡京彎過頭,但找不到機會。歐陽若曦愈拉愈開,結果由頭帶到尾,凌康就慢0.91秒得第2。 TCR亞洲挑戰賽次回合,最後一圈發生意外,35號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