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楊潤雄︰旅發局將禮貌運動提升服務質素 與內地商討擴大「個人遊」城市
【有線新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旅發局今年會推出新運動,重點推廣禮貌和服務質素。 楊潤雄︰「旅發局繼續提升本地服務水平和好客精神,舉辦傑出優質商戶和員工服務獎,以表揚優質客戶和前線員工。旅發局今年會繼續舉辦更多培訓短片和宣傳活動,以及計劃推出新運動,重點推廣禮貌和服務質素,與業界一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地位,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楊潤雄說會與內地商討,有序擴大「個人遊」內地城市,調整內地旅客購物免稅額等多項建議,積極開拓更多客源。又說2023年透過「個人遊」計劃訪港內地遊客,佔整體內地旅客六成,與疫情前相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政府電子系統接連故障 容海恩倡資科辦統籌管理
【有線新聞】接連有政府電子系統故障,有議員建議由資訊科技辦統籌管理所有政府電子系統。 選委會界別(新民黨)容海恩︰「如果我要做所有保安、私隱問題,是否全部能依賴承辦商?政府是否要最後把關?最後把關是否要由資科辦處理?運作的問題交給局方,系統的設計、資料搜集應如何做或令市民更易使用,我認為在部門層面能處理,但當提升至保安、運作、有沒有後備的系統,我認為需要高層次、有機制處理所有我提到的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仁濟醫生涉虛報工作紀錄騙逾11萬元特別酬金 判160小時社服令
【有線新聞】仁濟醫院一名醫生涉嫌多次虛報工作紀錄,騙取逾11萬元特別酬金,判160小時社會服務令。 34歲被告2017至2019年間超過60次在仁濟醫院執行常規候召職務的時間,與他報稱在屯門醫院急症室執行特別酬金計劃的時間重疊,又多次向醫管局虛報額外服務值勤紀錄,騙取逾11萬元特別酬金。被告認罪並有悔意,加上全數歸還款項,疫情時又主動加入前線,法庭最終判他160小時社會服務令。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東九龍線|有議員倡涵蓋慈雲山、竹園 林世雄︰要考慮成本效益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興建東九龍集運系統來往彩虹至油塘,有議員建議走線涵蓋慈雲山和竹園。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說,現時慈雲山一帶的公共運輸能應付區內需求,走線要考慮成本效益。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慈雲山區內狹窄道路,建高架的空間十分有限,我們會收到相關系統供應商和營運商遞交意向書後,就擴展系統的可行性交流意見,再檢視將系統擴至慈雲山和竹園一帶可行性和整體成本效益。」 林世雄說東九龍和啟德集運系統將於今年第一季諮詢區議會,聘請顧問公司研究技術可行性,第四季邀請供應商提交意向書,爭取同步2026年招標、2027年動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內地樓價按月跌幅創九年最大 一線新建商品房按年轉跌
【有線新聞】內地上月樓價跌幅擴大,當中按月跌幅是近九年以來最多。 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12月70大中城市住宅樓價,按年及按月的跌幅齊齊擴大至0.4%,按月的跌幅是2015年2月以來最大,按年跌幅也是9個月以來最多。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售價按年計轉跌0.1%,雖然北京及上海樓價仍有升幅,但廣州及深圳跌幅逾3%,二線城市的升幅就放緩至0.1%。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垃圾徵費|環團憂「一袋兩用」削弱成效 環保署:沒牴觸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四月實施,零售商可以出售指定袋讓市民「一袋兩用」,有環團質疑會削弱膠袋收費計劃成效,環保署認為沒有牴觸。 綠領行動高級公共事務主任蕭頴妍︰「如果指定袋的定價比1元便宜,市民就會有錯覺覺得節省了金錢、比較划算,反而會否買多了。我們有一個問號,即使指定袋的售價比1元貴,但原則也不對,我舉例一個10公升、售價1.1元的膠袋,不應只收1.1元,應該收2.1元才對。」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胡勁欣︰「1元膠袋收費計劃也是想市民減少使用膠袋,但垃圾徵費實施後市民也要用指定袋丟棄垃圾,如果可以選擇購買指定袋,變相不用購買1元的膠袋,指定袋可以重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黎智英案|張劍虹指黎智英是最終決策人 任職期間執行其行政指示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續審。 控方傳召首名證人,集團前行政總裁張劍虹作供。他說黎智英是最高領導和最終決策人,指示透過蘋果日報呼籲市民上街抗爭。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法院。審訊踏入第11日,控方傳召已認罪的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以從犯證人身份作供。由1991年加入壹週刊,任職財經編輯講起。他說黎智英1995年創立蘋果日報,集團亦發展出愈來愈多刊物。他曾經離職,獲黎智英邀請回巢,之後擔任蘋果日報總編輯,再升任社長,以至集團行政總裁。 控方問張劍虹黎智英為甚麼擢升他。張劍虹說黎智英信任他的工作能力,又說對方每日都在公司參與業務。控方問他們是否緊密合作,張劍虹回答是。黎智英作為集團主席,是最高領導人和最終決策人。張劍虹說擔任行政總裁期間負責執行黎智英和董事局的行政指示,又說黎智英每星期主持與管理層的「飯盒會」,發表對時局的看法和政治取態,以及在當前形勢下,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再由管理層下達指示。 張劍虹說2014年佔中前後是分水嶺,黎智英開始積極參與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透過蘋果呼籲市民上街抗爭,爭取民主。張劍虹說當時蘋果好像成為反政府、對抗中央的報紙。之後管理層一直按黎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議員同你傾︰容海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濫用公屋|房署研查內地資產 有議員倡設機制互通物業資訊 惟海外執法有難度
【有線新聞】房屋署署長羅淑佩指會研究查核公屋住戶在內地及海外的資產申報,做到「有的放矢」。有議員估計署方會基於舉報,再向內地部門查詢,內地會配合調查。 房屋署截至去年12月中收回近2,100個濫用公屋單位。署長羅淑佩接受報章專訪時提到,今個年度可望收回超過2,200個單位,比上一個年度多,亦是近年新高。她說在公屋富戶新政策下,首輪要求8.8萬戶申報居住狀況及是否有本地物業,有超過200戶被要求申報後主動交回公屋單位。署方在收回的申報表中抽樣查冊發現46戶擁有本地物業,會要求他們遷出甚至檢控。羅淑佩指下一步會研究查核公屋住戶的內地及海外資產申報,會「有的放矢」,透過物管公司提供的資訊等線索調查。 有議員估計查核會以舉報為基礎,據他了解內地會配合調查。九龍西(西九新動力)梁文廣:「如果房屋署收到舉報,或自己本身有證據證明個別公屋租戶可能出現濫用公屋的狀況或隱瞞申報資產。如果涉及內地或其他地方,在現時制度會以個別個案處理。個案一,就着個案的情況,可能地址是內地某省某市某地,真的有如此詳細的話,署方會寫信或發公文到當地查詢。有沒有這類狀況?如果是隱瞞物業沒作為資產申報,相關人士在當地真的有物業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李強訪歐|轉赴愛爾蘭訪問 冀兩國一同推動互惠戰略夥伴關係
【有線新聞】國務院總理李強由瑞士轉到愛爾蘭訪問。 李強乘坐包機抵達都柏林,中國駐愛爾蘭大使何向東及愛爾蘭官員到場迎接。李強表示今年是中愛建交45周年,近年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各領域合作取得成果,兩國發展理念相近、利益契合,中方希望與愛方落實兩國領袖的重要共識,一同推動互惠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成果,持續造福兩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美國太空總署宣布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 反映人類面臨氣候危機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宣布,根據地球表面溫度變化,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看法一致。 當我們問哪一年的地球是最熱?你可能會想像每年計一個「全球平均溫度」,然後直接比較就可以。但美國太空總署認為這種「平均」意義不大,地球各地的氣候千差萬別,機械式取一個「平均溫度」反映不到實際情況。所以太空總署的做法是,將全球各地觀測站今年的溫度與同一位置過去的溫度比較,即是熱帶和熱帶比,極地和極地比,求出各地與過去的「溫度差」,然後才將這個差取平均,這就知道地球整體是否真的更熱。結果是2023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9世紀末的標準高攝氏1.4度,溫度差距是歷年最大,所以太空總署宣布,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年,反映人類確實面臨氣候危機。 除了美國太空總署,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根據自己的數據分析也得出同一個結論。至於原因,除了溫室氣體,亦包括自然周期,連續三年拉尼娜現象後,反彈成厄爾尼諾現象,歷史上也會令地球特別溫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垃圾徵費|清潔公司憂難辨膠袋真偽、負不必要監察責任 區議員冀政府提供清晰說法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實施在即,不少人提早「斷捨離」,有清潔工人指近日工作大增,亦擔心難以辨別膠袋,徵費實施後要負上不必要的監察責任。 清潔公司負責人阿麗:「瓷盆、座廁,甚麼都有。政府說4月1日起開始徵收膠袋費,傢俬要貼標籤,所以很多人更換家中的東西。」清潔公司負責人阿強:「有人放在垃圾房,有人放在雜物站,有些沒公德心的可能放在樓層,變相清潔工的工作量大了很多。」阿強及阿麗的清潔公司發現最近一個月屋苑的垃圾量較平日多了近五成,他們擔心這情況會持續至三月底,而當垃圾徵費實施時,他們擔心要負責把關,做法不合理。阿麗:「我們只見到顏色是綠色就當成指定膠袋收走,屆時如果不是指定膠袋,變相我們有責任。如果我來打工,有事情要我負上責任的,我沒理由幫你做這件事。」他們覺得政府指引不夠清晰,因此公司仍未決定會否買指定垃圾袋「包底」。 對於「包底」的做法,政府曾經講過不准,後期又澄清是不鼓勵,最新說法又指物管公司只是「執手尾」。東區區議員植潔鈴:「我們一直希望政府部門可以派員到社區,跟市民或法團、清潔公司、管理公司職員講解清晰一點,究竟措施推行的情況是如何,或者聽他們的提問。」她相信當政府能提供清晰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