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警荔景賢麗苑單位放蛇 拘兩名七旬無牌牙醫 最貴收費達萬元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兩名無牌牙醫。 兩人同是七十歲,分別是兩間無牌診所負責人,被黑布蒙頭帶走。警方檢走一批牙科器具及受管制藥物等。警方中午派出臥底探員,喬裝顧客去到荔景賢麗苑兩個單位,懷疑有人假冒牙醫,收費由數百元至一萬元不等,兩人涉嫌無牌行醫及管有第一部毒藥被拘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陳茂波︰短期內不就稅制改革作公眾諮詢 免引起不必要擔憂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香港稅制要維持國際競爭力,短期內不會就稅制改革作公眾諮詢,但政府內部一直有檢討。 陳茂波︰「外圍地緣政治環境其實很複雜,沒有甚麼事都要抹黑我們,在這樣的環境內就覺得未必合適。一些事不是現在或者短期內應該做或者需要做的,就不要在這些階段拿出來,在社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擔憂。二來就被人用來做『鬼故』,用來『唱衰』我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男警隱瞞過百萬元債務 承認欺詐「遮仔會」批14萬貸款
【有線新聞】一名警員承認欺詐警察儲蓄互助社向他批出超過14萬元貸款,押後下月判刑。 47歲警員林俊杰,2021年兩度向儲蓄互助社申請貸款時,尚欠一間銀行及三間財務機構共約125萬元,但他向互助社訛稱沒有借貸,以獲取互助社批出兩筆合共超過14萬元貸款。他承認兩項欺詐罪,獲准保釋,押後下月三日判刑,以待索取社會服務令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美眾議院就拜登機密文件案開聽證會 前檢察官:不起訴包庇 遭兩黨抨擊
【有線新聞】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就拜登機密文件案調查召開聽證會,前特別檢察官赫爾強調,有必要確定拜登的精神狀態和記憶力,不起訴並非包庇他,拜登則強調自己記性沒問題。 前特別檢察官赫爾去年10月向總統拜登查問長達5小時的部分內容在聽證會前公開,拜登期間主動說笑稱自己還年輕、記憶力沒問題,但他回答赫爾一些問題時,明顯無法提供確切答案及細節,赫爾的調查報告沒有向拜登提出刑事檢控,主要認為他記性差,難以把他入罪。 這一點令赫爾在聽證會上同時面對民主、共和兩黨抨擊,民主黨議員質疑由前總統特朗普任命的赫爾這樣寫是有政治目的。美國眾議員希夫︰「你選擇用貶義詞描述總統,當你作出這個決定時,你不知這種字句會引發政治風暴嗎?」赫爾解釋有必要確定拜登的精神狀態,來判斷他有否犯罪意圖。赫爾︰「我不能在作出起訴決定前不評估總統的精神狀態,因此我必須考慮總統的記憶力及整體精神狀態,以及陪審團在審訊中如何看待此事。」 共和黨議員質疑檢察官有雙重標準,特朗普因類似情況面臨刑事審訊,但赫爾則不起訴拜登,他否認包庇。赫爾︰「我有特定任務,要考慮特定的證據,並就這些證據作出判斷,這就是我所做的。」 白宮法律顧問表示,案件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私隱專員視察中大兒童生物樣本庫
【有線新聞】私隱專員公署主動視察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新設的兒童生物樣本庫。 公署說樣本庫即將啟用,預料可存放80萬個樣本,涉及未成年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健康狀況,供研究所成員及其他科研團隊取用。由於屬敏感個人資料,公署依據私隱條例賦予的權力主動視察樣本庫,了解收集、保留、使用及處理,樣本及個人資料的情況以及保安措施,並向研究所提供建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維港兩岸3.25起展出大型戶外藝術裝置 200多顆發光蛋填滿添馬公園 LED梵高作品照亮鐘樓
【有線新聞】維港兩岸本月25日至6月2日有大型戶外藝術裝置展出。 康文署斥資約5,000萬元與本地及國際藝術團隊合作,在中環及金鐘海濱設置互動藝術裝置。當中在添馬公園放置200多個高3至5米蛋狀藝術裝置,傍晚6時半起會發出不同顏色燈光一直向海濱伸延,希望以光連繫人和自然,為參觀人士帶來沉浸式體驗。另外尖沙咀鐘樓亦有巨型戶外LED藝術裝置展出梵高的作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管制即棄塑膠|張宇人:適應期後即檢控? 謝展寰︰屢勸不改始罰款 次階段未有時間表
【有線新聞】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第一階段管制將於下月22日實施,政府派員走訪全港約兩萬間中小型食肆,八成都未準備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適應期內會繼續提供協助,亦會視乎首階段成效再決定落實第二階段的時間表。 政府派員走訪全港約兩萬間中小型食肆,講解管制即棄膠餐具,發現八成都未準備好,只得兩成開始轉換。首階段管制下月22號就實施,有議員關注六個月適應期過後是否就會提出檢控。飲食界(自由黨)張宇人︰「開始後要檢控,尤其小型食肆,如果真的不知道,我希望各方在檢控時間多些口頭警告和多些教導他們如何做。」謝展寰︰「即使是適應期過了之後,我們的策略仍然是先用協助方式提供資訊、如何購買代替品,如果他們仍然屢勸不改,我們才會用定額罰款方式。」 政府會視乎第一階段成效,暫未有第二階段管制的時間表。謝展寰︰「我們會吸收首階段管制、宣傳和解說經驗,就首階段管制成效、市民適應的程度及其他塑膠替代品普及性,和可負擔性等因素,再決定下一個階段實施時間以及相關準備工作。」 他說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有資助地區和綠色組織本月起到約7,000間食店宣傳,和派發非塑膠餐具。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23條|修訂《退休金條例》 公僕犯國安罪可被DQ、扣長糧 可藉其他條款凍結潛逃者戶口
【有線新聞】《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委員會第六日會議,審議到禁止對處理國安工作人士或其家人作出非法騷擾行為,條件包括要該人感到驚恐、同時要有合理的人認同,議員質疑入罪門檻過高,當局強調要考慮合理性和公道。 草案第113條,任何人作出威嚇、辱罵或冒犯性言詞或作為,意圖令執行國安案件或工作的人士或其家人感到驚恐或受傷害,事實上亦令他們感到驚恐或受傷害、同時一名合理的人認同,最高可判囚10年。工程界(經民聯)盧偉國︰「擔心出現一種『對敵慈悲對友刁』的情況,在席局長大家認為是『硬漢子』,既然我們理直氣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我們不怕滋擾,絕對不會驚恐,可能不能造成實質傷害。」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如果有人跟我講句說話,我真的不驚,要說合理性。同一說話是有人致電我家人辦公地點,那又不同,要視乎時間、日期、地點,不是慈不慈悲,是要公道的。」 這項罪行沒有域外效力,有議員擔心執法效果。進出口界(民建聯)黃英豪︰「沒域外效力,對113條的阻嚇力會否有影響,執法過程中,想聽保安局意見,對有人持有一張不屬香港的外地電話卡,他發出(騷擾)訊息可能在內地,可能在香港、可能外地。」鄧炳強︰「如果就算在外地發訊息、收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屯元天疑爆黑幫糾紛 凌晨截車斬人、馬路追逐 一傷兩昏迷 反黑組接手調查
【有線新聞】屯門、元朗和天水圍懷疑三合會糾紛,引發多宗刑毀和傷人,三人受傷、當中兩人昏迷。 警方在屯門三聖街調查,兩輛私家車撞毀。凌晨1時許,一輛私家車遭三輛懷疑掛假牌私家車追截,撞停後司機落車,遭多人持刀斬傷雙腿,昏迷送院搶救。兩小時後另一輛私家車在元朗康景街遭多輛車截停,用棍及刀擊毀車身,車上兩人沒有受傷。 到清晨5時許,在天水圍天福路,一輛私家車懷疑逃避追截,跟一輛的士相撞剷上行人路撞毀圍欄,現場遺下一把牛肉刀,車上兩人遭斬傷,其中一人昏迷送院。新界北總區反黑組接手調查,懷疑涉及黑幫糾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管制即棄塑膠|謝展寰︰八成中小企未預備 正派人探訪食肆商店加強宣傳
【有線新聞】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第一階段管制下月22日實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正派人探訪全港兩萬間小型食肆和逾千間售賣塑膠餐具的商店加強宣傳和講解。 謝展寰︰「在這個探訪中,我們發現到目前為止有八成中小企還未開始預備,有兩成已經開始轉換,我們也會在適應期中,未轉用的會再探訪他們,看看他們有沒有轉用的困難、提供資料。」 他又說第二階段管制,暫時未有實施時間表,局方會視乎首階段管制、市民適應的程度和替代品的普及性,決定下階段實施時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中大研究揭咽峽炎鏈球菌增胃癌風險 或成致命原因 下一步研抑制鏈球菌減低患病風險
【有線新聞】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會誘發胃部發炎甚至癌變,下一步會研究如何抑制咽峽炎鏈球菌以減低風險。 胃癌在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六號殺手,早年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菌是誘發胃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中大醫學院進一步發現,導致幽門螺旋菌出現癌變,還有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的「幫兇」。 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它是一種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另外它是可以耐酸性,它有耐酸性便可在胃部,在胃黏膜中存活,因為酸鹼度值較低。」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這種細菌的親戚、兄弟姐妹,很多都跟我們喉嚨發炎有關係。它在我們口腔中的牙周地方常常找到,有牙周病、牙石的人,有可能口腔都是帶著這種細菌。」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觀察,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的胃部變化,發現牠們很快便出現急性胃炎,再發展成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甚至是胃癌。 沈祖堯︰「同時有咽峽炎鏈球菌,再加上幽門螺旋菌,與只是有幽門螺旋菌,而沒有鏈球菌相比下,我們發現在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或胃癌風險都是增加了。即是說這種菌增加了胃癌的風險,特別是在有幽門螺旋菌的感染中,甚至是致命的原因。因為就算沒有了幽門螺旋菌,這種菌仍可使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3日
高才通|約4.4萬人已來港 孫玉菡︰人才及其配偶過半40歲以下、料貢獻1.2% GDP
【有線新聞】高才通計劃截至上月底約44000人已來港。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書面回覆立法會指,收到逾72,000宗申請高才通計劃,當中批准近59,000宗,去年至今加上經其他人才入境計劃獲批的申請共約108,000人已抵港。當局估算高才通計劃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計劃人才及其配偶普遍較為年輕,過半的年齡為40歲以下,加上他們亦帶同年幼的子女定居香港,為本地勞動力增添生力軍,對香港人口結構帶來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