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葵涌私家車的士相撞兩人傷
【有線新聞】葵涌有兩車相撞,兩人受傷。 私家車車身損毀嚴重、泵把鬆脫。凌晨12時許,該私家車沿葵涌道往九龍方向行駛,駛至瑪嘉烈醫院對開時與一輛的士相撞,再撞向路邊鐵欄。兩車司機受傷,由救護車送院治理,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涉非法藏兩噸煙花爆竹 市值約二百萬 警拘捕59歲男司機
【有線新聞】警方檢獲一批煙花爆竹,拘捕一名男司機,涉嫌非法藏有煙花爆竹。 檢獲的煙花種類包括仙女棒、穿雲箭等,重兩噸、市值約200萬元,警方下午約5時在新田青山公路一個露天貨櫃場拘捕59歲本地貨車司機,並在貨車上檢獲這批相信來自湖南的煙花爆竹,至於這批煙花的入境、銷售途徑以及司機的角色有待調查,警方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新界北總區反三合會行動組高級督察陳養泉:「未來幾個星期有很多不同假日,例如聖誕節、新年、農曆新年,警方重視非法燃放煙花的罪行,因為這些罪行嚴重影響市民生命財產。有鑒於此,警方希望在假日或節日之前,可以及早堵截煙花流入市面。」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香港故宮分批展出81套明代人物畫作 包括國家一級文物 明起開放公眾參觀
【有線新聞】故宮文化博物館明天起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81套明代人物畫作,有14套是國家一級文物。 馬球、投壺、古代的足球「蹴鞠」,明代朝臣在御園內一起開「運動會」,這幅明代早至中期的宮廷畫作,呈現明朝第五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與朝臣玩樂的一日。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蔣方亭:「畫的人物非常寫實,包括他們的面容、衣服,都能反映明代宮廷畫的特點。學者就會通過這幅畫去比較明代帝皇像,去進行比對,看他畫的是哪個皇帝,這也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史料。」 「兄台,你不就是畫中的弓箭手?那麼有緣不如拍個照。」這部互動照相機能跟畫作裏的人物拍照,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儲存相片。展覽以明代人物畫作為主題,按早、中、晚期分成三個單元。例如這幅是晚期變形主義的代表作,亦是國家一級文物。羅漢、孔子、老子一起坐在樹下和平共處,面目、衣着各有個性,反映當時社會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這次展覽展出至明年11月底,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81套藏品,將會分四期在香港故宮展出,展出三個月送返北京保養,市民持標準門票就可以參觀。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土耳其超級聯賽 球會主席襲擊球證遭拘捕 供稱不滿對方錯誤裁決
【有線新聞】土耳其超級聯賽,有球會主席襲擊球證,足協暫停所有賽事。 球證梅萊爾面部中拳後倒地,施襲的安卡拉高古主席科賈被人群拉住。安卡拉高古周一晚對里澤體育的賽事,在97分鐘臨完場被追和1比1,科賈衝入球場,揮拳打向梅萊爾的面部,梅萊爾在混亂中亦被人群踢傷,他左眼附近出血、有輕微骨折。法院下令拘捕科賈,他應訊時稱不滿球證的錯誤決定和挑釁行為,足協宣布停賽、強烈譴責襲擊,形容是球壇之恥,指所有涉及暴力者會受到懲罰。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NASA研「升級」火星直升機 螺旋槳轉速接近音速 增荷載能力助攜泥土樣本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正研發下一代的火星直升機,以現時在火星的機智號為基礎,將螺旋槳大幅強化,轉速將會接近音速。 美國現役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有個會飛的小拍檔「機智號」,它是一架迷你直升機。火星的空氣比地球稀薄得多,我們累積多年的飛行理論,在火星是否仍行得通,要靠機智號驗證。結果,於2021年4月機智號首次飛上火星的天空,亦是人類第一次在另一個星球實踐動力飛行。其後機智號不斷挑戰飛行極限,當初工程師預計它只能飛5次,但這兩年半它已經飛行66次,最高一次飛至24米高,即是約8層樓高。 不過這一切只是開始,美國太空總署表示機智號始終是試驗機,負責在火星實地測試,所有試飛數據也有傳回地球。現時在地球這個模擬火星氣壓的實驗室,專家正在同步研發下一代火星直升機的螺旋槳,槳葉比機智號長10厘米,每分鐘轉速3,500次,旋轉速度達音速九成半。未來的火星直升機將會有一定的荷載能力,除了在空中觀測地形,亦可能參與搬運火星的地質樣本,協助將火星泥土送返地球。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區選|工聯會取43席 吳秋北認選情失利 稱須自我檢視
【有線新聞】工聯會在區議會選舉取得43席,當中地委會界別不足一半人當選,會長吳秋北承認失利。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當然我們要檢視為甚麼不選擇我們,是我們選舉工程的問題,我們社會影響力不足,抑或我們平日工作不足夠,我們自我檢視。但在工作上我們走在前,服務市民走在前,當仁不讓,不會覺得我們比不上別人。」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立法會內會總結年度工作 政府提37項法案較去年增近5成 李慧琼:交出亮麗成績表
【有線新聞】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總結今個年度的工作。 今個立法會期連同明日首讀的四項法案,政府共提交37項法案,比去年大幅增加48%。立法會至今完成審議及通過30項,遠超去年的17項。主席李慧琼形容行政及立法機關交出亮麗成績表,又說政府已承諾就基本法23條立法諮詢公眾,當政府將法案交付立法會,議員一定會認真審議,相信政府會做好解說,避免社會有誤會而阻延立法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投訴警察課今年接獲1608宗投訴 比去年同期多四成二 王沛詩:受疫情影響
【有線新聞】警方投訴警察課今年首11個月接獲1608宗投訴,比去年同期多四成二。 疏忽職守的投訴最多,有879宗,比去年同期多超過四成。涉及行為不當、態度欠佳及粗言穢語就多五成半,有超過650宗。監警會2022至23年通過1419宗須匯報投訴個案,按年少一成七,監警會相信投訴警察課接獲的投訴增加與社會復常有關。 監警會主席王沛詩:「最嚴重時都沒有太多活動,課堂、辦公室都暫停,連郵政局都停了,超級市場都關了不少,你發覺現時社會活動沒以前那麼多。活動少、自然外出少,外出少、接觸少,接觸少、你街上都沒有交通,何來太多對交通的投訴。」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今日最高氣溫錄28.7度 平1953年紀錄 天文台:周六會顯著下降有陣雨
【有線新聞】天文台今日錄得最高氣溫28.7度,平了1953年即70年前12月的最高紀錄,部分地區更錄得超過30度。 天文台科學主任梁藝萃:「今天只是12月中,所以我們未能評估今個12月是否歷來最熱,我們看到本月首11天天文台錄得平均氣溫比氣候平均值高,(首11天)平均最高氣溫24.2度,(以往)12月平均最高氣溫是20.4度,現有資料只是首11天,所以我們不會判斷是否正常。今天陽光較多,所以感覺較和暖也是正常。」 天文台提醒一道冷鋒將橫過華南沿岸,星期六氣溫顯著下降,會有幾陣雨,天氣寒冷。星期日早上市區最低12度左右,新界再低幾度,市民要準備禦寒衣物。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房委會成立50周年 李家超指簡約公屋助「脫貧脫困」 冀盡快通過第二批項目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房委會成立50周年的慶祝儀式,形容簡約公屋有助「脫貧脫困」,希望立法會盡快通過第二批項目。 儀式在房委會位於油塘的商場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多名房委會前任主席主禮。本港目前有130萬個公營房屋,當中51萬個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何永賢說未來10年會興建多41萬伙,日前公布第二批簡約公屋詳情,希望在研究用地長遠規劃時善用短期的可能性,盡快改裝讓有需要市民使用,李家超期望撥款盡快獲通過。 李家超:「我也是住公屋長大,當年一家人成功上樓,由板間房搬到深水埗的公屋,生活質素大大改善,屋邨生活充滿温馨。到隔離鄰舍排排坐一起看電視、與朋友到屋邨旁邊的山坡玩都是童年回憶,令人很回味。看到住在劏房或住得差的家庭每日在惡劣環境下生活,我很想用不同辦法讓他們盡快上樓,讓他們毋須留在梳化都放不下的房間、毋須留在廚房門口吃飯的地方。」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運輸基建藍圖|北港島線至2046年落實無期 林世雄拒認「走數」:規劃須審時度勢
【有線新聞】政府亦宣布暫時擱置原定2026年或之前落實的北港島線,說東大嶼及北都會長遠會改變人口分布,直至2046年都沒有迫切性推展。而港島線西段因為地勢問題,計劃以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取代,爭取明年敲定方案。 消失的北港島綫在2014年拍板興建,計劃東涌綫東延,興建添馬站,連接西延的將軍澳綫,中途站包括會展,在港島北岸形成一條總長5公里的新鐵路線,減輕港島綫負荷,亦支持中環及灣仔核心商業區擴展,原定2021至26年推展。不過政府最新說法是港島綫提升信號系統後可增加載客量,加上交椅洲人工島和北都會將改變居住和就業人口分布,北港島綫2046年前都沒迫切需求。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不存在走數問題,鐵路規劃或甚至道路規劃其實要審時度勢,視乎當時規劃人口、就業以及社會經濟發展。」 同樣列入2014年鐵路發展策略、連接華富及香港仔的南港島綫西段亦有變。林世雄說沿線地勢起伏,重鐵爬升能力有限,成本效益不理想,會考慮其他替代的運輸系統,包括中型鐵路及智慧綠色運輸系統,爭取明年公布研究結果。林世雄:「盡量希望配合一個地區主要新增人口時間表,這方面會看華富邨主要增加人口時間。」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積金局:料明年次季起轉帳戶至「積金易」 目標2025年內完成
【有線新聞】積金局指「積金易」平台正進行系統整合等測試,2025年年底前完成帳戶轉移。 積金局數碼化平台「積金易」已完成開發,預計明年第2季開始逐步將強積金計劃帳戶轉移至平台。當局指轉移帳戶過程複雜,必須確保工作有序進行。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我們在強積金整個制度下,牽涉12個受託人、24個計劃、僱主有34萬名、計劃成員有470萬名成員、總資產值超過一萬億元。這麼龐大的規模制度下,所以我們要採取非常嚴謹方式處理帳戶轉移,一定要確保帳戶轉移工作穩妥、安全及有秩序進行。」所有轉移帳戶工作目標是2025年完成涉及1100萬個帳戶,轉移流程會根據管理資產規模等作安排,盡量減低對成員的影響。 對於今年強積金累計收益有可能出現負數,積金局指不會預測市況,但認為投資周期出現波動屬正常。積金局行政總監鄭恩賜:「強積金是橫跨或超越40年的儲蓄投資,所以短期波動我希望大家不要太花時間在想這方面,因為這麼長投資期一定有不同投資周期有升有跌,大家持之以恆供強積金,最後退休必定有理想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