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1日
區選|李家超:新制下非劣質政治騷 籲市民、公務員投票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說,距離區議會選舉不足三星期,呼籲市民、公務員屆時出來投票。 李家超:「各個候選人近日積極,在地區頻頻亮相、接觸市民和拉票,爭取市民的支持;全港各區的街頭均有候選人的宣傳橫幅、旗幟。在新選舉制度下,候選人之間的競選、競爭應是拼理念、成績及表現的良性競爭,而不是謾罵、劣質的人身攻擊政治騷。公務員有責任支持和落實這項政策,區議會選舉投票亦是公民責任之一,公務員應該以身作則、履行公民責任,在區議會選舉時投票。而新一屆區議會將有助政府不同部門的公務員,更好地掌握地區脈搏,有助他們作出抉擇,提供更有價值和更受歡迎的服務,令社區的市民更受惠,有助政府施政,是多贏、共贏的好事。」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1日
新區選前瞻|大埔北6候選人 如何改善林村河水浸、異味問題?
【有線新聞】繼續區議會選舉系列,大埔北6名候選人怎樣看林村河的環境問題? 林村河是大埔主要河流,九月一場世紀黑雨嚴重水浸,水位升至行人路。每逢雨季都有水浸風險,亦不時有人投訴有異味,大埔北候選人有甚麼建議改善林村河一帶環境? 劉文杰:「政府可以加強日常清理河道工作,在下雨或者打風前後,都可以加強清理多一點,當然在河道工程盡快完善一下當然會更好。另一方面看看可不可以設立一個河長制度,讓一些部門或者官員,為我們林村河負上責任。」 吳振輝:「其實林村河這個問題,一直都已經是很多年的問題,林村河其實我們香港政府應該要根據海綿城市這個概念去解決問題,即是由上流(游)保護土壤、減少流失,而中下游就可能要多些加強及時清理渠道及疏通它們,所以或者這件事……以及骯髒。」 駱小鸞:「這個是區議員需要關注民生的問題,這個層次需要香港發展局及環境生態局組織相關部門作專業評估,同時要檢視村道、河道、村道各方面……」 胡綽謙:「其實渠務署早年已經在林村河進行河道優化工程,亦都於近年在近河邊、海邊的地方安裝了止回閥,已經大大改善水浸風險,但政府可以做得更好的是,就是一定要更多清理林村河底的淤泥。這樣不但可以解決減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終院非常任法官華學佳勳爵逝世 李家超表示哀悼
【有線新聞】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華學佳勳爵逝世。 華學佳勳爵1938年在英國出生,2009年起獲委任為終院非常任法官,審理過多宗案件,2019年獲頒授金紫荊星章。行政長官李家超讚揚他對司法機構作出很大貢獻,司法機構亦深表哀悼,深切慰問他的家人。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男子胸痛屯院求醫後死亡 實習醫生未及時診斷心肌梗塞 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前年胸口痛求醫,實習醫生沒有及時診斷他患心肌梗塞,男子留院一晚後不治,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屯門醫院說尊重裁決,再次向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並就臨床判斷錯誤表示深切歉意,會繼續為家屬提供協助。院方已檢視臨床處理過程並落實一系列改善措施,新界西醫院聯網已加強前線醫護人員判讀心電圖的培訓,提升對病人臨床狀況和心電圖變化的警覺性,醫生亦可透過即時電子通訊系統檢視心電圖報告,為病人提供適切治療。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有環團與清潔工、回收商合作 回收一膠樽補貼一毫 提升塑膠回收率
【有線新聞】有環保團體與清潔工人和回收商合作,每回收一個膠樽就補貼一毫,循環再造成飲品樽,提升塑膠回收率。 拆開一件件,在全港各地回收而來的廢膠樽送上運輸帶,就是屯門環保園回收廠將廢膠重生的第一步。先篩走金屬、樽蓋等雜物,去除樽身招紙及容量大於兩公升的膠樽,再按膠樽的種類和顏色分類,經過碾碎和清洗後就再生成製成膠樽的PET膠片。 由於香港技術所限,在回收廠製成的PET膠片會運去台灣製成再生飲品膠樽,部分再賣回給香港飲品商。回收廠每日最多可以處理到60噸膠樽,但目前每日只收到約15噸,負責人希望鼓勵更多市民回收,於是在天水圍推行回收膠樽補貼計劃。 清潔工人會分類收集合適的膠樽,再由回收商包扎、送到屯門回收廠處理,每回收一個膠樽清潔工人及回收商都可獲一毫補貼,推動計劃的環保團體「免廢暢飲」認為比環保署的入樽機更有效率。免「廢」暢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司馬文:「若我在香港設置入樽機,我可能需要六萬部入樽機,這個數目是方便市民回收的最低標準,市民才能在合適距離找到入樽機,但若我與清潔工人合作,(他們)已遍布8萬個地點,清潔工人無處不在,若入樽機的數量要如清潔工人般多,(成本)非常昂貴,每樽飲品成本會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美學者研藥丸型裝置診斷睡眠窒息症 即時傳輸體內監測數據 14日可自然排出
【有線新聞】美國麻省理工的學者研發藥丸型裝置,睡眠窒息症病人吞下之後可以量度生命表徵,免卻在醫院做繁複的檢查。 睡眠窒息症屬於睡眠障礙,患者睡眠時會因為呼吸暫停而窒息,每晚可能十數次甚至數百次,嚴重影響睡眠質素。原因通常是睡眠時喉嚨附近的軟組織鬆弛,阻塞上呼吸道造成窒息。 診斷睡眠窒息症通常要在醫院過一晚接受「多項睡眠電圖檢查」,全身貼上多塊電極,監測睡眠時各種生理狀況。為了簡化診斷過程,麻省理工的學者發明了這種藥丸型監測裝置,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好像平時吞藥般將它吞下肚然後如常入睡,留在胃部的監測裝置透過加速度感測器可以整晚持續量度心跳與呼吸頻率,再將數據即時無線傳輸到體外,由手機等裝置收集處理。 在10名患者的測試中,藥丸型裝置展示的測量能力與傳統多項睡眠電圖檢查相若,藥丸裝置沒令患者感到不適,全部「藥丸」在14日內自然排出體外。 專家希望這種藥丸裝置令睡眠窒息症患者在家中就可以隨時接受診斷,更全面地掌握病情。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鄧桂思案|據了解死因庭明年4.15召開研訊 料需時兩周
【有線新聞】2017年聯合醫院醫生開漏藥,導致病人鄧桂思急性肝衰竭死亡,據了解死因研訊排期明年4月召開。 死因庭進行閉門研訊前檢討,據了解研訊需時兩星期,明年4月15日召開,有陪審團參與。死因研訊原定今年2月召開,律政司一度起訴兩名醫生林治崑和陳小劍誤殺導致研訊押後,其後撤銷控罪。患腎病和乙型肝炎的鄧桂思六年前覆診時兩名醫生沒有留意病歷,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藥物時開漏抗病毒藥,導致她急性肝衰竭,兩度換肝,最終不治,兩名醫生被醫委會裁定專業失當,判除牌但獲緩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房委會停車場明年起加價 月租最高加3,400元 稱貼近市場收費
【有線新聞】房委會轄下的停車場將於明年一月一日起加價。 在月租方面,私家車和輕型貨車露天及有蓋泊車位分別加價120元及140元,經調整後月租由1,570元至3,400元不等,而大型巴士車位加160元至180元,電單車就加價30元至40元;而私家車、輕型貨車及電單車泊位時租加一元,私家車「日泊」和「24小時泊」收費就分別調高5元及10元。房委會表示調整停車場收費有助貼近市場水平,並確保財政穩健。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兩年內設框架承認同性伴侶 何君堯倡人大釋法 葉劉淑儀:不應凌駕終院裁決
【有線新聞】終審法院早前裁定政府須在兩年內設立框架承認同性伴侶關係,有議員建議政府提請人大釋法,亦有議員認為港府應自行處理。 選委會界別何君堯:「若然將來要改,一定要考慮憲法基本定位,這直接影響特區及中央兩方面關係,兩年內叫特區政府落實就落實,這個很離譜。」 港島西(新民黨)葉劉淑儀:「第一終審法院裁決是終局,我看不到中央政府如何可以交由人大釋法,凌駕終審法院裁決,而且請人大釋法是非常嚴重問題。」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不會制定一些和諧共融政策出來,就要撕裂、要大家永無寧日,會盡量爭取社會共識先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調查:港人平均37歲規劃退休 預需760萬維持生活水平 要求MPF回報率達11%
【有線新聞】投資基金公會認為強積金可以加入更多的資產類別,而公會的調查顯示現今的年輕人更早開始計劃退休,平均年齡是在37歲。 投資基金公會透露業界提出訴求,希望有更多強積金產品,公會認為可以加入更多資產類別,但強調不希望出現很多小型基金。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其實我們不是希望看到到處有很多新的產品,因為強積金的產品亦是需要有規模效應,我們建議在很多現有產品,譬如一些均衡類或者債券類加一些其他類型的資產類別,令經風險調整之後的回報能得到改善。」 投資基金公會在今年9月訪問了大約1,100名市民對於退休的看法,發現年輕人較以前更早開始規劃退休,公會認為市民提早規劃退休對未來生活預期都有提高。基金公會退休金委員會聯席主席曹偉邦:「這個數好明顯高過以前,我相信與最近幾年通脹是有絕對的關係,他們都注意到人均壽命長了,以及他們早了一點時間去開始計劃他們的退休,即37歲的話,可能他們自己的期望也會高了一點。」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要求平均回報要有11%,同時預計需要760萬元才維持到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區選|邊境票站首日網上登記暢順 曾國衞:宣傳回港投票成效顯著
【有線新聞】區議會選舉政府在上水兩間學校設鄰近邊境票站,首日網上登記運作暢順。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公布鄰近邊境票站安排前我們已要求內地辦事處,將我們完善地區治理體系、重塑區議會訊息及相關安排宣傳給內地港人知道,目前成效顯著,接觸面很廣、很闊。有很多內地港人接觸到我們訊息,亦向我們內地辦事處表示有興趣屆時回來投票。」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0日
THEi申請升格應用科學大學 料審批需時至少三年
【有線新聞】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籌備申請升格為「應用科學大學」。 學院早前已籌備升格為私立大學,並開展申請學科範疇評審資格,預計整個審批過程要三年或以上。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支持合適自資院校成為「應用科學大學」,校長劉建德稱2012年創校以來專門提供職業導向學位課程,一直朝應用科學方向發展,申請成為私立大學的同時亦會朝「應用科學大學」方向雙軌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