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1日
多哈重劍大獎賽 港隊江旻憓「決一劍」勇奪冠軍 大獎賽第2次封后
【有線新聞】重劍大獎賽多哈站,港隊的江旻憓奪得女子組冠軍。 世界第一的江旻憓,開季頭兩站世界盃首圈止步,這次成功一吐烏氣。4強「決一劍」險勝美國代表,決賽對意大利的莉絲,領先下被追成13平手。這位港隊代表頂住壓力,再在「決一劍」勝出,贏14比13,第2次在大獎賽封后。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1日
23條|政府倡延被捕人羈留期 李浩然:需設上訴機制 黎棟國:要由司法機關把關
【有線新聞】基本法23條立法建議可延長被捕人士羈留期,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李浩然認為必須設申請及上訴機制。前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認同要由司法機關處理,確保是司法決定而非行政決定。 現時被捕人士最長羈留48小時,諮詢文件提到,考慮參考英國國家安全法賦權警方向司法機關申請延長羈留期至最長達14日,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李浩然認為有空間這樣做,但必須有機制。 李浩然:「調查人員覺得有需要,可以有申請程序,如果真的出現有問題的情況,跟任何法律一樣,需要有一個上訴、申訴去推翻決定的機制。一定要出現,才形成一個法律上有公義的立法機制。」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用行政措施還是法院手令延長羈留期,會聆聽社會意見後再研究。前局長黎棟國認為要由司法機關把關。 黎棟國:「要聽取被扣留的人的法律代表、控辯雙方各自陳詞、表達意見,通過司法程序。決定不是由辦事的官員做,而是由一個專業的法官或司法人員做。」 他說這樣可確保是司法決定而非行政決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1日
西區警車失控衝上石壆 撞毀交通燈、指示牌
【有線新聞】西區有警車失事,無人受傷。 警車車頭凹陷,部份組件飛脫。凌晨4時許,警車在巡邏途中,由般咸道轉入薄扶林道,失控衝上路中分隔石壆,撞毀交通燈和指示牌。車上警員無受傷。警方一度封閉部份行車線,調查意外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1日
被指未保護兒童網絡安全 Meta等擬開發工具過濾有害資訊
【有線新聞】美國多間社交媒體行政總裁就兒童網絡安全出席參議院聽證會。 Meta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及TikTok等社交媒體行政總裁到國會接受參議員質詢。有議員形容他們手上沾滿鮮血,未能保護兒童在社交平台上免受勒索、綁架及性虐待等威脅,亦有議員呼籲立法保障兒童網絡安全。 場內有家屬舉起受害兒童的照片,朱克伯格對他們深感抱歉,表示會開發工具過濾有害資訊,但認為制定賠償機制非常複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港股連跌兩日 恒指1月累跌1562點 科指創面世以來最差表現
【有線新聞】內地經濟數據差過預期,加上受科技股拖累,港股連跌兩日。恒指本月累跌1562點,科指跌幅更達兩成,是指數推出三年半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 內地PMI數據差過預期,內地A股及港股未止跌。恒指早段曾升40點,但內地數據出爐後再調頭向下。科技股拖累下,午後跌幅擴闊至291點,低見15411點,最終全日收報15485點,跌218點,成交988億元。 有分析預料今年iPhone出貨量跌15%,以及舜宇發盈警,科指更傷,一度跌3.6%,見15個月低位,收市險守3000點。 總結1月份,恒指由萬七點起步,累跌逾9%或1562點,是去年2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科指累跌兩成,是面世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南華金融集團副總監莫灝楠:「(跌市)主要原因是信心問題。中美又好,又或者大家對於內地監管政策也好,發現到頭來企業不太賺錢,盈利不增長,這才是最終極原因,這些氣氛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到。」 中央連番出招救市,憧憬國企估值重估,本月表現最好五隻藍籌,有四隻是「中特估」,中海油、神華及中石油三隻資源股排在頭三位。 醫療相關股成跌市重災區,五大跌幅藍籌,三隻入榜。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以及擔心被美國制裁的藥明康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正生會詐騙案|鄧炳強︰容許書院繼續用資金營運 稱以學員福祉為依歸
【有線新聞】正生書院辦學團體正生會多名董事涉嫌串謀詐騙被捕,有議員關心學校運作以及有學生要應考文憑試,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學校運作不受行動影響。 鄧炳強︰「我們行動完全不會影響學校運作,學生可以如常上課及考試,不會因為我們凍結了資產而影響他們的運作,我們會容許書院繼續用資金營運。我們亦有與教育局有緊密聯繫,有需要的話會提供一切協助,我們目標都是一切以學員福祉為依歸。」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尖沙咀樓上手袋店爆竊案 警拘35歲無業男 逾百萬元贓物或已套現
【有線新聞】日前尖沙咀一間手袋店遭爆竊,警方拘捕一名涉案賊人。 案發本月21日晚上,閉路電視片段見到賊人到北京道樓上手袋店,用硬物擊毀玻璃門入內爆竊,偷去12個名牌手袋,約值171萬元。警方周一在荃灣拘捕一名35歲無業男子,調查發現他跟在逃同黨涉及三宗爆竊店舖有關,合共涉及款項約42萬元,其中爆竊尖沙咀店舖所得手袋相信經已變賣套現,警方起回約8萬元現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23條|新華社評論:各界有「強大共識」 立法可讓香港「更有底氣」
【有線新聞】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指香港各界對盡快完成23條立法有「強大共識」。 文章指23條立法得到香港的主要政團社團、工商、法律及傳媒等支持,各界「明大義、知憂患、盼發展」,都認識到國家正面對外部敵對勢力全方位遏的制打壓。現時香港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必須把握時機完善維護國安的法律制度。文章又指23條立法可以讓香港更有底氣應對可能來襲的風險挑戰,集中精力拼經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石門殘廁自殺案|老婦情況穩定 機構:照顧者支援計劃門檻高 議員倡設支援中心
【有線新聞】石門港鐵站企圖謀殺及自殺案,獲救71歲老婦情況穩定。接連有照顧者不堪壓力作出極端選擇,有機構認為目前支援照顧者的服務門檻高,令受惠的人不多。有議員建議設立照顧者支援中心,給予照顧者短暫休息的機會。 三日內發生兩宗照顧者懷疑因為壓力輕生的案件,其中石門港鐵站的企圖謀殺及自殺案,據了解妻子有認知障礙症,84歲丈夫原本計劃先殺死妻子再自殺。 專門為照顧者提供支援的機構說,本港現時有提供照顧者津貼及暫託服務,但申請門檻較高。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組織幹事鄧穎怡:「我在社區中安老就不能有取得津貼的資格,變相排除很多人在外,加上當中設有資產審查,一些替代照顧服務的宣傳相對較少,以致他們不能自行申請,需要社工轉介及申請,見到使用率都相對較低。」 有議員估計本港現時至少有40、50萬人是照顧者,支援就相對較零散,建議設立照顧者支援中心。 推動照顧者為本政策小組委員會主席李世榮:「幫助照顧者提供喘息的空間,即是說照顧者突然有一天是無暇照顧,其實是否可以將照顧對象帶到照顧者支援中心,讓社工臨時先照顧一下,讓照顧者可放一放假,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否則天天都扮演照顧角色,大家見到壓力是很容易崩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攝影師揭加州海域屬大白鯊繁殖場 初生幼鯊身體「白裡透黑」 冀當局立法保育
【有線新聞】大白鯊我們在紀錄片見得多,但剛剛出生的大白鯊是甚麼樣子,原來不是很多人見過。有生態攝影師在美國加州海域首次拍攝到一條初生的大白鯊寶寶,對保育而言有重大意義。我們見過的大白鯊都是成年,如果大家好奇大白鯊寶寶是怎樣,眼前這條就是答案。 牠身長只有1.5米,大約是成年大白鯊的四分之一。平時大白鯊之所以叫大白鯊,因為牠們腹部那面是白色,但大白鯊寶寶驟眼看來全身也是白色。不過如果細心點看,會發現是白裡透黑。 其實大白鯊寶寶的背一樣是黑色。表面的白色是一層膜,是大白鯊媽媽子宮的乳液。正因為連這層白色乳液也未脫落,專家才知道牠出生不足一日,甚至只是出生了數小時。 這段影片是在去年7月拍攝,位置是美國加洲中部海域,距離岸邊約300米。近日正式發表觀察報告。 大白鯊繁殖的海域分布相當神秘,基本上沒人知道牠們在哪裡分娩,自然亦沒人見過剛出生的大白鯊。今次除了是首次見到野生大白鯊寶寶,亦是一個最直接的證據,證明這個海域是大白鯊的繁殖場之一。 專家表示,既然知道這個海域如此重要,希望當局可以立法保護。例如在繁殖季節禁止船隻騷擾,確保大白鯊媽媽可以安心分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黃大仙誤殺案|59歲男子被推跌後不治 兩父子涉誤殺等罪被捕
【有線新聞】黃大仙日前有人在店舖外爭執,一名59歲男子被推跌、延至凌晨不治,一名男子涉嫌誤殺被捕。 現場是東頭邨旺東樓,星期一傍晚多人在一間便利店外爭執,其中一名男子懷疑被推跌,頭部受傷昏迷送院,延至周三凌晨不治。案發後,警方先後拘捕一對父子,58歲父親涉嫌普通襲擊、已獲准保釋;33歲兒子涉嫌誤殺,正被扣留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31日
23條|鄧炳強:公眾利益豁免門檻高 政府晤各界會面講解 拒邀記協稱欠認受性
【有線新聞】外界憂慮傳媒報道可能觸犯竊取國家機密罪,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如果報道的是政府內部機密文件,就滿足了其中一個犯罪元素,又說立法若果最終訂明「公眾利益」作為豁免理由,門檻亦會非常高。 身兼23條立法「反駁隊」隊長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聯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主動見傳媒,指要反駁坊間對於諮詢文件的不同誤解。 鄧炳強:「如果我在內地犯法或內地懷疑我犯法,就會在香港捉我上去受審。因為有了廿三條,這更加荒謬。從這事件我們隱約看到2019年的腳影,用這些去嚇市民,指立法後就慘了,這全是虛假的。我要予以譴責,出來反駁。」 張國鈞:「廿三條立法建議增加了多項罪行,是不是更容易入罪?就這個說法是否容易入罪,我想跟大家清楚地說絕對不會。」 對於揭發政府醜聞的報道會否觸犯竊取國家機密罪,鄧炳強指如果涉及披露政府內部高度機密文件,已經符合其中一個犯罪元素,會否加入「公眾利益」就是其中一個諮詢部分。 鄧炳強:「公眾利益(門檻)是很高的,因為要與國家安全比對。如果純粹滿足好奇心,這是不是(公眾利益)呢?我相信大部分情況未必是。當然我們要完成諮詢,視乎終極法例如何寫,以及日後情況如何,才能說清楚情況。但縱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