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證監會就證券無紙化收費限額展開諮詢
【有線新聞】證監會就證券無紙化下證券登記機構的收費限額展開公眾諮詢。 相關收費設限涉及三個類別,包括設立無紙證券設施費用、去實物化費用、處理及登記證券轉讓所需費用。證監會指出,收費設限旨在保障投資者,因他們無法就相關收費議價。諮詢期4月23日結束,證監會的目標是明年初實施證券無紙化制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浸大爭辦第三間醫學院 料初期每年收生約60人 冀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
【有線新聞】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下月17日截止遞交,浸會大學表示已完成建議書主體內容,若成功申辦,預料初期每年收生約60人。 浸大計劃申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校長衞炳江表示已完成建議書主體內容,籌備委員會已一致通過建議書,最後編輯、排版後會準時提交,他認為浸大條件符合政府籌辦新醫學院工作組定立的十項主要考慮條件。衞炳江:「我們學校在生物和醫療科技的研究,我們有第一隻草藥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做臨床研究,種種卓越研究是絕對沒問題。我們覺得我們十個條件也相當有競爭性。」 浸大說校園空間是限制,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聯席主席霍文遜預計會循序發展,初期每年收生約60人,推行小班教學,又說教學不局限於校園,會善用大灣區一體化優勢,已經獲得不少內地醫學院、醫院支持,估算有逾萬病床為學生提供內地臨床實習機會。霍文遜:「盡可能大部分教學在香港,但也視乎實際場地,我們已經接觸私營機構,包括浸會醫院和其他私營診所,很多已經願意接收我們的學生。既然大灣區已經完全歡迎我們的學生去,亦是一個很大的學習場地,所以一定有部份教學在大灣區。」 浸大建議包括發揮中醫教學經驗優勢,若成功申辦第三間醫學院,課程都會加入中醫學元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政府擬推膠樽、紙包生產者責任制 謝展寰:初期訂定較低目標助計劃推行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修例推行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計劃今年上半年提交立法會審議,有議員質疑法定回收目標保守,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解釋,初期訂定較低目標有助推行計劃。 通過修例後,飲品供應商需要為100毫升至2公升之間的膠樽和紙包飲品盒提供回收點,每退回一個要提供不少於0.1元回贈。計劃分為四階段,首階段膠樽法定回收率為30%,紙包飲品盒法定回收率為10%。有議員質疑目標偏向保守,陳月明:「市民近年回收意識加强,加上政府有信心綠在區區、回收商兩者可以協同發展,希望局方可以考慮稍後階段適當調高回收目標。」謝展寰:「香港也是比較密集的地方,要建設不同回收點可能較難,所以我認為一開始定低一點的回收目標,對於順利引入推出計劃相信有好處。」 另外,政府豁免小型供應商提交生產者責任計劃書及年度審計報告,有議員認為除了行政上的豁免,法定回收率亦應有寬鬆處理。陸頌雄:「譬如是一個小型工作坊,可能是磨豆、做豆腐、豆漿,新界有些做有機農場果汁,出來賣少少,多小的規模才算小呢?」謝展寰:「他就不需要再做計劃書,不需要做審核工作,那些市場審核是不是收了3萬個才是麻煩事,小型的不用做這些,我們構思是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天瑜醫療事故|律政司不作刑事檢控 周父:對結果萬分失望、重申不放棄伸冤
【有線新聞】懷疑因醫療事故變成植物人去年離世的女童周天瑜,她的父親接獲通知,律政司不會就案件作刑事檢控。 天瑜父親在社交平台上載警方信件,他說前年曾向警方錄取口供,認為瑪麗醫院醫務人員涉嫌修改麻醉科手術紀錄,警方回覆已完成調查,律政司考慮警方提供的所有證據適用法律和舉證準則後,認為沒有合理機會令任何人被法庭定罪,決定不展開刑事檢控,天瑜父親對結果萬分失望,說不會放棄為天瑜伸冤。 女童周天瑜2020年在瑪麗醫院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期間懷疑因為醫療事故,心跳一度停頓,變成植物人,去年3月離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美國加強華企投資審查 中方強烈反對
【有線新聞】外交部不滿美國發布限制中國對美戰略領域投資的備忘錄,提出嚴正交涉。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美方發布的有關備忘錄以國家安全為由,將中國列為外國對手,採取各種歧視性舉措,強化對華雙向投資的限制,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方批評美國加強安全審查,嚴重打擊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信心,加碼限制美企對華投資,亦扭曲兩國投資往來,最終損害的是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和國際信譽,敦促美方遵守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中方會採取必要手段,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黎智英案|控方多次質疑其專欄指控欠缺事實基礎 是散播假新聞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多次質疑黎智英在專欄及網上直播,對國安法的指控欠缺事實基礎,又指他散播假新聞。黎智英稱這些是他的推測,反映他對國安法感到悲觀。 控方問到黎智英2020年6月在專欄稱,中央從來不去了解幾百萬人遊行的癥結,又指國安法達至全面恐怖式鎮壓,剝奪自由和法治。他在庭上解釋,03年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23條立法,沒遵守給予民主制度的承諾,他聽聞國安法內容後作出推測,又稱如今已成真。控方質疑專欄稱國安法將香港變成新疆是毫無事實基礎,黎智英反問現在香港還有誰可以講真話,遭法官杜麗冰提醒不容許發表政治言論。 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在另一篇專欄指有人稱勾結外國勢力可以被槍斃,叫他快點走。黎智英承認當時已看過條文,知道並非事實,重申是有人告訴他會槍斃,否認散播假新聞或煽動恐慌情緒,但同意如果在文章澄清會更好。他說政府聲稱大企業都支持國安法,因此繼續推行,但事實上他們正在撤資,所以形容政權「無恥無信」是寫出心中的想法,又認為國安法後,香港已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控方向黎智英指出地位還存在,黎智英稱已經不再存在,又稱推測已成真。法官杜麗冰認為推測是否成真並不是理由,重點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德國大選|默茨料任新總理 立場親烏曾揚言軍援遠程導彈 對內主張收緊移民
【有線新聞】預料成為新總理的默茨一上任就要面對歐美對烏克蘭問題的分歧,他曾揚言提供遠程導彈予烏克蘭。國內方面,默茨曾表明不會跟極右的另類選擇黨合作,但兩者同樣反移民,被前總理默克爾批評。 曾在美國和中國從商的默茨支持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選戰初期聲稱有能力與同樣從商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做交易,但在特朗普改變美國在烏克蘭問題的立場後,默茨直言震驚,主張歐洲在國防上要擺脫對美國依賴,他承諾利用常規預算履行北約義務,準備好將北約軍費份額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2%以上。他質疑北約架構是否可持續,北約必須更快建立獨立的防禦能力。 默茨比朔爾茨更親烏克蘭,未當選總理已到訪基輔,稱願意進一步提供金牛座遠程巡航導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祝賀默茨勝選,期待兩國合作達致真正和平。 69歲的默茨17歲時加入基民盟,1989年當選歐洲議會議員;1994年成為德國聯邦議會議員,從未擔任內閣部長,長年以律師身份任職投行等企業。2000年代初期,他與前總理默克爾爭奪黨內領導地位,最終不敵而長期不和,默克爾曾明言兩人不能並存於德國政壇,這次挫敗令默茨一度遠離政壇,直至默克爾2018年辭任黨主席,默茨才回歸;2022年當上黨主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俄羅斯駐法國馬賽領事館爆炸 疑遭人投汽油彈
【有線新聞】俄羅斯駐法國馬賽的領事館爆炸,未有造成傷亡。 當局封鎖現場調查,警員和消防員趕到現場。當地傳媒引述警方消息指,有人早上將兩枚汽油彈投向領事館花園。俄羅斯外交部懷疑事件屬於恐襲,要求法方迅速和全面地調查,並加強俄羅斯外交使館安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被控騙逾72萬元租屋津貼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欺詐罪名不成立
【有線新聞】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李雪菁控詐騙港大超過72萬元租屋津貼,法庭裁定欺詐罪名不成立。 李雪菁聽取裁決後離開區域法院,港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陳弘毅有到庭旁聽。案情指李雪菁於2019至2021年向港大聲明,遵守自行租屋津貼申請的入住規則,租住九龍塘一個單位,但單位實際上是姓劉的同居男友居住,李雪菁則與父母住在沙田另一單位。 暫委法官張志偉的書面判詞指,控方所指的「主要居所要求」並非在李雪菁及港大協議的租津條件之內,又未能證明李雪菁實際居住情況,考慮案發時正值疫情,認為李雪菁出於照顧患病父親等家庭需要,在沙田物業留宿,不能排除九龍塘物業是她居所的可能,裁定欺詐罪名不成立。控方尚未決定是否上訴,案件訟費則安排在於4月14日研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內地最高法公布詐騙案例 3人組建柬埔寨詐騙集團判無期
【有線新聞】內地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多宗電訊網絡詐騙案例,其中3名被告在柬埔寨組建詐騙集團,騙取過億元人民幣,被判無期徒刑。 案件中3名被告在柬埔寨組建詐騙集團,組織並指揮多人於社交平台冒充「高富帥」等成功人士與女性聊天並騙取信任,推薦他們下載由集團控制的虛假投資和網絡賭博平台,引誘他們充值,投入大額資金。集團在一年多時間內欺騙了百多名受害人,合計超過一億元人民幣。法院判處三人無期徒刑,沒收全部個人財產,當局提醒公眾小心防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麥當勞時任工程顧問涉收名錶批逾1,800萬訂單 連承辦商夫婦被廉署起訴
【有線新聞】廉署起訴一名時任麥當勞工程顧問涉收受承辦商利益。 案發在2023年12月,時任工程顧問的凌滿棠涉嫌從宏信裝修工程經理與他妻子接受一隻價值逾八萬元的腕錶作為優待報酬,在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宏信獲判予34項麥當勞快餐店裝修及小型工程以及14張修訂工程訂單,涉款逾1,800萬。三人被控違反《防止賄賂條例》接受或提供利益,獲准保釋,星期二提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調查料本港約有兩萬潛在輟學學童
【有線新聞】有調查估計香港約有兩萬名潛在輟學的學童。 協青社推算潛在輟學青年人數佔整體約3.15%,即約兩萬人。機構自2020年11月起推行「酷學青年計劃」,為10至18歲的輟學青年提供為期6個月的輔導訓練,協助他們重返校園,計劃至今服務超過400名青年,當中有七成半的參加者重返校園或投身職場。協青社建議學校盡早識別和處理潛在輟學個案,為學生創造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