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有餐廳仍用膠餐具「清貨尾」 記者實測替代餐具 紙羹食糯米雞用力即斷
【有線新聞】「走塑」實施首日,食肆是否都開始遵從法例要求?替代餐具又是否好用合用? 記者早上去了五間食店買外賣,有連鎖店已轉用紙製品,「沒有膠叉。(為甚麼沒有?)政府禁用,匙羹也變紙了。」 五間之中,三間非連鎖食店仍提供受管制的膠餐具、膠飲筒,個別連容器仍然使用發泡膠,商戶說要「清貨尾」,之後才轉用替代品。 首階段管制仍容許飲品使用膠蓋,只有一間連鎖店連蓋也換成紙製,不過這杯凍飲買了大約半小時,回到公司之後拿起,杯蓋明顯變軟。 記者之後再測試兩種不同的替代餐具,看看哪款較好用。用木刀叉切魚柳問題不大,輕鬆切開,薯餅也一樣可以。不過鬆餅就難搞一些,用力都切不開,最後要刀叉並用,拉開才可以。至於糯米雞,以往用膠叉食就簡單,餐廳提供紙匙羹及筷子,筷子應無問題,紙匙又如何?插進糥米也沒問題,不過想用力勺起,大力一點柄就斷開。 第一階段管制會有半年適應期,期間商戶仍可以用剩餘的即棄膠餐具或容器,政府不會執法,環保署也在網頁列出過百種環保餐具,讓商戶物色合適的替代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本地牙科畢業生須實習至少一年 將分臨床、理論部分
【有線新聞】牙醫管理委員會主席李健民透露,本地牙科畢業生日後在衛生署的實習,將會分為臨床及理論部分。 政府正修例強制要求本地牙科畢業生須實習至少一年,才可正式註冊,李健民接受報章訪問時提到,初步構思實習分為兩部分,臨床部分主要由衛生署負責,在轄下的牙科街症、學童牙科保健等地輪流工作。 另一部分是教學課程,涉及紀律、感染控制、病人同意權和轉介等,作為大學基準訓練的增潤課程,李健民強調增設實習期,並非因本地牙醫能力不足,只是時移勢易,要加強牙醫技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飯盒供應商轉用可重用物料 有學校向學生借可重用餐具
【有線新聞】學校飯盒供應商部分飯盒已轉用可重用物料。在筲箕灣這所小學,全校共有八成學生訂飯,飯商將飯盒送到學校,部分飯盒已改用替代器皿,其餘就仍使用黑色膠盒,校方指供應商在第二階段管制實施前,全部飯盒都會改用其他物料,至於每名訂飯的學生都有一套可重用餐具,他們要每日攜帶,如果忘記了帶,校方由以往提供即棄餐具,改為借出可重用餐具,學生用後自行清洗再歸還。 基灣小學(愛蝶灣)副校長謝寶恩:「以往同學如果沒帶環保餐具,我們會向他們提供即棄餐具,但上星期起已準備好環保餐具箱,即日起同學可向我們借用環保餐具,我們體現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希望實踐及推廣環保教育,每次同學都要來登記,做個記錄,如果發現同學屢次不記得帶,我們都會提醒他帶餐具。」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有地盤午飯供應商仍提供膠餐具 工友拒自備餐具:地盤污糟、不方便
【有線新聞】走塑第一天,有地盤午飯供應商仍然提供塑膠餐具。 啟德一個地盤午膳時間,有午飯供應商準備大批飯盒,到地盤銷售予工友,提供木筷子和塑膠匙羹,有工人說他們多在地盤席地進食,若沒有即棄餐具,會非常不便。 余先生:「不會(自備餐具),地盤很污糟。(如果日後不可用膠餐具怎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總之很不方便。(如果轉成紙或木?)總之有餐具就可以,甚麼材質也沒有所謂。」 陳先生:「這裡吃全部都有配好餐具,方便一些,加錢接受唔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英格蘭足總盃|領先3球被英冠高雲地利追平 曼聯靠12碼殺入決賽 與曼城爭冠軍
【有線新聞】英格蘭足總盃四強,曼聯領先3球下,被高雲地利追和3比3,憑互射十二碼贏4比2,會跟曼城爭冠軍。 紅衫曼聯上半場踢得輕鬆,達洛治傳中,麥湯文尼撞入,23分鐘領先。角球攻勢,麥佳亞頭槌破網,上半場補時頂成2比0。 上一圈加時4比3淘汰利物浦,面對英冠的高雲地利,以為能爽快過關,換邊後的58分鐘,般奴費蘭迪斯再入一球,真正不忍直視。 「紅魔鬼」再多優勢,尾段自己斷送,森斯第一時間射入,高雲地利71分鐘追成1比3。 幸運女神都在他們一方,奧希利遠射變成笠入,79分鐘2比3;省中雲比沙卡背部,門將奧拿拿唯有投降;雲比沙卡打開雙手,手球跑不掉,輸12碼。 夏治韋特操刀射入,下半場補時5分鐘,力追至3比3,逼入加時。 峰迴路轉,以弱勝強的神奇反勝最終沒有出現,托普一度送入網,但跟決賽只差半步,越位在先,被VAR推翻入球,要互射12碼。 高雲地利4輪射失2球,包括賓舒夫射高。曼聯就5輪入4球,海倫勁射入網,12碼贏4比2,連續兩季打入足總盃決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西貢石灘再現13個疑懷可卡因包裹 約值1,500萬
【有線新聞】警方再在西貢石灘發現毒品包裹,內藏15公斤懷疑可卡因,市值約1,500萬元。 警方昨日下午,接獲行山人士報案,在西貢蚺蛇灣千溪海岸石灘上發現13個內藏可疑白色粉末的包裹,調查後發現包裹內約有15公斤懷疑可卡因,市值約1,500萬元,交由毒品調查科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黃家和料僅三成食肆轉用環保餐具 酒店業界:部分用品未有替代品
【有線新聞】管制即棄塑膠產品即日起生效,有酒店負責人說,部分用品未能找到替代品,期望政府可提供協助,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估計現時只有約三成食肆轉用環保餐具,主要是連鎖餐廳。 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現時有很多食肆,特別是中、小企的食肆是仍未採用(環保餐具),始終成本是會上升,但我檢視過全港18,000間食肆,有大約3成的食肆是提供環保即棄餐具,6個月的適應期應該是足夠的,絕大部分的食肆即使未用環保餐具,他們亦已有環保餐具的資料,譬如有何代替品、價錢等。」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有個別的產品酒店仍是要提供,但暫時有些都未必有很多,至少我自己暫時沒有見過,有塑膠的剃鬚刀有替代品,例如浴帽,我們聽過有紙的浴帽,但效果都是一般,所以浴帽都是未有替代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林定國下月出訪中東 稱為顧人身安全、未計劃到歐美解說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下月將出訪中東,他說未有計劃到歐美解說,解釋要顧及人身安全。 林定國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提到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本月出訪美國時被示威者包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年初出訪英國,亦有反華激進分子反對。他說決定會否外訪時,必須考慮自己及同事的人身安全,及會否有公平解說機會。除了外訪,政府亦可邀請更多人來港,除與官員會面,亦可與市民交談,親身感受本港的真實情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有住宅區餐廳外賣減半 市民感不便:會堂食、不外賣 食客:經濟不好有壓力
【有線新聞】422「走塑」,食肆外賣不能提供即棄膠餐具,要換上替代品,有顧客說未適應。有連鎖快餐店要額外付款取餐具,試行一星期,外賣要餐具的顧客大減。 「走塑」第一天,新蒲崗這間連鎖快餐店外賣已改用木餐具 ,顧客下單要提出要求才有,每份一元,有顧客不想自備餐具,就只能多付一元。 客人梁先生:「因為我懶得洗,要付一元。(可否接受這個價錢?)最好不要 。(為甚麼?)現在經濟不好,令人有壓力。」 「要不要餐具?不要。」早餐時段,不少人外賣不付費要餐具,至於紙飲管和木攪拌棒繼續免費提供。 客人范小姐:「習慣一下,未來都會,因為我回公司吃,本身有自備。(有否感到不便?)在公司吃不會不方便,在街上便不太方便,即是如果去其他地方外賣,便會堂食,不外賣。」 負責人說試行一星期,有住宅區分店外賣及堂食比例有改變,外賣少一半,當中只有四分一付款要餐具。大家樂集團總監趙樂思:「覺得顧客普遍接受和理解,我們一直想減塑減廢,鼓勵多自攜餐具、少用即棄,轉用非塑膠外賣餐具成本是增加了,所以最理想也是顧客可以自攜餐具。」 快餐店有湯粉麵、扒類等,環保餐具是否合用,會留意顧客的意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首季網上帳戶騎劫案數目急升 9成涉WhatsApp 涉款逾2,000萬
【有線新聞】今年首季網上帳戶騎劫案件數目急升,損失金額超過2,000萬元,九成個案涉及通訊軟件WhatsApp,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誤信釣魚訊息。 你的帳戶存在安全風險,即將要被永久注銷?抑或是長時間未驗證,需要登入完成驗證?這些釣魚短訊目的是引導受害人與假客服對話,騙徒會發送「轉移代碼」,並要求受害人在帳戶內認證。當通過認證後,騙徒就可以登入帳戶,向帳戶內的聯絡人以轉帳或借貸為名騙財。 今年2月份就有一名男商人網上帳戶被騎劫,騙徒用他的Whatsapp向一名商業夥伴要求轉帳140多萬元,是今年損失金額最大的案件。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儘管他們的手法怎樣去變,其實騙徒最終的目的都是公眾的一些敏感資料,例如信用卡資料和誘使公眾轉錢,所以其實萬變是不離其宗。」 去年8月至年底,一共錄得3,137宗個案,經過警方打擊後,相關個案數字一度跌至雙位數,但最近又有復甦的跡象,案件數目由今年1月的99宗,大幅上升至3月的558宗,損失金額超過2,000萬元。 近期更出現多重帳戶騎劫,當用戶帳戶被騎劫後,騙徒用同一手法向用戶的親友套取他們的「轉移代碼」,不斷擴大詐騙對象。 網絡安全及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消防處、香港話劇團推互動話劇 講述工作、家庭掙扎 喚起同袍初心
【有線新聞】消防處跟香港話劇團合作,推出互動話劇,透過不同崗位面對的掙扎,引起同袍的共鳴,希望喚起他們的初心。 消防員救援往往要抉擇。「我想先搜索清楚現場!」「現場環境不安全!」「我可以的!」「不可以!」救護員在疫情期間,亦要面對內心矛盾。 「去隔離也好,現在跟坐監有何分別?」「我那麼辛苦工作,回家後只想好好吃飯,我不想跟你吵。」 話劇加入互動,邀請台下觀眾「拆彈」。「爸爸,一同食飯吧!」「我也很想,但我怕傳染你,所以我不敢坐那麼近。」「那怎麼辦,請你幫幫忙?」「我愛你!」 消防處心理服務組跟香港話劇團合作,推出互動話劇「信物」,透過消防、救護和調派員三個角色,講述工作和家庭面對的壓力和掙扎。 導演周昭倫:「我們在互動過程當中,邀請同事給予意見、想法,協助角色渡過難關,通過這些互動的過程,他們發現原來自己也能想到解決方案,原來我的想法也能幫到角色,我也有力量跨過難關,達成訓練的效果,非常不錯。」 有人感覺有共鳴,救護隊目林向榮:「我去土耳其(參與救援工作),有些災難現場我們進去以後,可能救不到人,感覺上很難過。透過這齣劇,我覺得我找回了初心,有些事情可能我們忘記了,就是家人的支持十分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1日
垃圾徵費|物管:經垃圾槽收集 指定袋「九成九穿」 環境局:逐步拆解市民問題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超過三個星期,環境及生態局官員繼續落區指正逐一解決。試行中發現的問題包括回收配套,下一步要再作部署。 垃圾徵費延至八月實施,官員把握時間再落區去到天水圍參與交流會,吸引過百名街坊出席。有物管公司代表反映屋苑都是經垃圾槽收集垃圾,垃圾袋跌到垃圾站幾乎都會破洞,擔心要再用指定袋包好,變相雙重徵費。天頌苑物管公司代表:「除非膠袋加厚,由高空掉進垃圾槽都不會穿破,其實是可行的,但現在九成九都穿。」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其實是視乎實際情況及用務實態度,如果住戶本身已用綠色指定袋,不是沒有履行責任,過程中垃圾袋可能有少許破損,垃圾露了出,當然不會要垃圾製造者承擔責任。」 有市民就批評徵費計劃未經周詳研究,市民:「我們香港人很喜歡淘寶,寄過來都一箱二箱,你叫我怎樣處理?我最近聽說要把紙箱剪碎,用膠袋袋走,真的頭痛。」市民:「你們都沒再重視完善周詳計劃就倉卒再推出來,導致4月1日未能實施,到現在先行先試。這麼少數目,怎能給你們有具體答案做好規劃?」黃淑嫻:「已試行三周,我們聽到很多回饋的意見,現在逐步拆解,協助參與先行先試的市民解決問題,就會作下一步部署。」 舉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