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紅磡內地男交易虛擬貨幣遇劫 消息:遭5人劫走百萬現金
【有線新聞】一名內地男子在紅磡交易虛擬貨幣時遇劫。 事主協助警方調查,現場是鶴園街恆豐工業大廈。消息指,41歲事主下午五時許,攜帶約100萬元現金,到9樓一個單位準備購買虛擬貨幣時遭5名賊人持刀指嚇,劫走他身上的現金後逃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香港仔瀑布灣男泳客疑遇溺 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香港仔有泳客懷疑遇溺,送院搶救後不治。 現場是華富邨對開瀑布灣,下午二時許,有人發現一名穿着泳褲男子在海中半浮半沉、於是報警。消防在離岸約20米救起事主,用擔架床抬上救護車,送往瑪麗醫院,搶救後不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黎智英案|楊清奇指黎「慷慨又殘忍」 立國安法後寫作趨「打擦邊球」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蘋果日報主筆楊清奇繼續接受控方盤問。 楊清奇形容黎智英「慷慨又殘忍」,曾經向員工派股票,同時「用人用到盡」,為了求變求新,很快會換走不合心意的員工,如果想留下工作都要聽從指示。 楊清奇又說國安法實施後不想觸犯法例,又要保持原本立場,所以寫作要「打擦邊球」,不再公開呼籲制裁,但會分析制裁方法或嚴重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首批青島自由行抵港 新婚夫婦度蜜月五天 預算花二十萬:東西選擇多
【有線新聞】首批青島自由行旅客抵港展開行程,其中一對新婚夫婦預算花費二十萬元。 陳生:「第一個拿到(個人遊)簽注,訂了機票馬上就來了,非常方便、非常快。風景好、氣候好,老婆也好。」來自青島、新婚的陳生陳太來香港度蜜月,先乘天星小輪感受港式浪漫,陳生:「在青島坐船也挺多的,但這種小輪很少的,沒坐過、第一次。青島海的對面是大海,這邊看這邊,是兩種感覺。」 內地旅客來金紫荊廣場打卡並不意外,政府飛行服務隊直昇機卻意外成為旅客的景點。陳太:「沒這麼近距離看過在海上停留。(她以為是來接她的。)」 他們之後去到的士站,這輛的士不接客,很快再有車,去到大坑火龍文化館應龍年。陳太:「如果現場看更加不一樣,更加震撼。」陳生:「有機會的話肯定會來看,帶家人來,中秋是團圓的節日。」文化館送出這個一百元的紀念月曆,不用他們出錢買,太太忘了帶自拍棍,陳生就要自掏腰包,買了200多元的一款,還有300多元的豬肉乾。 他們預算花費二十萬元,在銅鑼灣看鑽飾、名錶,似乎未合心水。陳太:「老公答應買眼鏡、買腰帶,必須的。」陳生:「碰到合適的、喜歡的就會買,與青島物價相比偏高一點,不算太便宜,但會吸引我,這裡選擇的東西更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車CAM片|尖沙咀私家車失控逆線撞欄翻轉 36歲司機手部受傷
【有線新聞】尖沙咀有私家車失事翻轉,司機受傷。 行車紀錄儀影到私家車轉彎駛入大路,撞向路中央欄杆後翻轉。事發上午大約11時,私家車由九龍公園徑向東轉入梳士巴利道時,懷疑失控駛入反方向西行線,撞向分隔東西行的欄杆後翻轉,四輪朝天。消防接報到場,救出手部受傷的36歲司機,送院治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23條|有議員關注煽動意圖罪 林定國舉例反水貨行動:以侮辱性言語挑起憎恨
【有線新聞】消息指行會下午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廿三條立法,而立法會23條立法工作小組早上開會討論公眾諮詢的意見,政府稱會考慮就國家秘密相關罪行加入公眾利益作免責辯護。有議員關注傳媒誤墮法網,政府指公眾利益不是取決於主觀感覺,條文會列明客觀條件。 23條立法諮詢結束一星期,政府整合意見後交立法會。繼司法及保安聯席會議後,23條工作小組委員會亦開會。對政府考慮加入公眾利益作為國家秘密相關罪行的免責辯護,有議員關注傳媒可能誤墮法網。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謝偉銓:「(傳媒)透露時可能在公眾利益方面,是真心誠意地認為是公眾利益要說出來,但其後發現信息未必真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門檻要高,第二、符合的條件要寫得很清楚,所謂公眾利益不是取決於不論傳媒或其他朋友的主觀感覺。你不能主觀感覺認為是公眾利益就洩露國家機密,這當然不行。」 港島東(工聯會)吳秋北:「想不明白為何政府會考慮用公眾利益作辯護,國家機密就是最大公眾利益。」林定國:「有些涉及到很大量市民的生命安危或政府內部運作很重大的問題,可能會傷害很多人的性命或大家很重要的福祉,這極端情況下可能要保留可能性。」 有議員關注煽動意圖相關罪行的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元朗721|林卓廷解釋叫人「不要退後」:憂白衣人入閘追打 認為警方很快會來
【有線新聞】721元朗襲擊事件,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被控暴動罪,林卓廷說當時呼籲市民在閘機內防守是要阻嚇白衣人,認為警方很快會抵達現場。 辯方繼續播放721當日林卓廷社交平台的直播片段,顯示當時元朗港鐵站有白衣人進入付費區,有人提議返回月台,林卓廷呼籲「唔好褪」、「企返前面頂住佢」。林卓廷解釋是擔心令白衣人覺得容易施襲而衝入閘內追打人群,情況會非常危險,他自己都兩次被水樽擊中,所以呼籲其他乘客幫忙防守及阻嚇。辯方問林卓廷有否想過離開付費區,林卓廷指前往元朗是希望市民安全回家,覺得任務未完成,反問怎可以獨自離開,又形容出閘等同「送死」。 當時認為警方很快抵達現場,因為警長說有便衣警員留意情況,他亦相信港鐵看到閉路電視會報警,如果有安全路線會毫不猶豫呼籲眾人離開。林卓廷說之後打開閘門是想拯救在閘外倒地的女子,數名白衣人立即上前包圍,有男士用消防喉向白衣人射水,受襲者趁白衣人散開走入付費區。 林卓廷說在地上除了木棍和血跡,亦都見到紅繩,相信是白衣人的記認,案件押後到下星期一再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丁薛祥出席人大香港團會議 有人大引述指唱衰香港言論站不住腳 點名稱讚李家超
【有線新聞】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人大香港團會議。有人大會後引述丁薛祥說希望23條立法盡早完成,讓香港集中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他滿意香港的發展,認為唱衰香港的言論站不住腳,又點名稱讚行政長官李家超。丁薛祥由香港團團長馬逢國陪同進入大會堂香港廳,出席人大香港團會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常務副主任周霽、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亦在場,亦有中證監主席吳清等財金官員。會議討論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以及財政預算報告等,會後人大引述丁薛祥,再提到要盡快完成23條立法,中央滿意香港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馬逢國:「過去一年香港發展,他認為是破難而進、由亂到治、趨勢得以鞏固穩步邁向由治及興,民生得到改善,唱衰香港的論調是站不住腳。他亦指出中央對香港發展取得成績是滿意的,亦指中央完全支持香港完成23條本地立法。這是香港社會強烈共識和迫切願望,是人心所向、民之所盼。」丁薛祥又要求要堅決駁斥對23條的錯誤論調,會上有六名人大發言,包括常委李慧琼。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要在立法過程和完成後,繼續向百姓解說23條立法精神和內容,令大家更明白和掌握。用老百姓明白的方式去說明,當有誤解出現或有別有用心言論出現,亦要指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申訴專員指1823未能有效處理部門權責不清投訴 每年逾五成來電沒接聽違市民期望
【有線新聞】申訴專員調查指,政府一站式熱線1823未能有效處理政府部門權責不清投訴,又指出平均每年有超過五成來電未獲接聽,有違市民期望。 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有投訴人2020年5月透過1823投訴街道建築廢料堆積,1823轉介到負責建築物料的食環署和路政署及負責拆建物料的地政總署。兩個月後,三個部門也說投訴不屬其職權範圍,最終上呈到各部門投訴主任,歷時4個月才能解決問題。 類似個案不是冰山一角,1823熱線在2018至2023年間每年平均處理大約195萬宗查詢及55萬宗投訴。當中有大約7,400宗投訴因部門之間拒絕接收,需要透過上呈機制處理。即使部門願意跟進,有56%投訴個案要超過30天才完成,當中涉及部門之間分工和權責問題,1823只能夠逐一查問。 申訴專員認為情況不理想。申訴專員趙慧賢:「1823往往是有責無權。這個過程不單止費時失事,影響1823的效率,更可能令到市民認為各個部門互相推卸責任,對投訴被拖延處理感到不滿。」 公署建議政府效率促進辦公室向各個部門說明1823的職責和服務範圍,要求部門收到個案後直接轉介或直接上呈民政事務專員,效率辦接納接議。 另外,申訴專員指1823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元朗721|林卓廷披露警司游乃強受查罪脫 律政司申終極上訴 七日內頒判詞
【有線新聞】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披露時任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游乃強被廉署調查,律政司申請終極上訴。 林卓廷在2019至20年間三度召開記者會,披露在元朗721襲擊事件後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游乃強被廉署調查,原審裁定三項披露受查人身份罪成,判監四個月。林卓廷及後上訴得直,撤銷定罪,律政司不服,申請上訴至終審法院。控辯早前已呈交書面陳詞,高院暫委法官游德康處理,押後七日內頒判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申訴專員批食環巡查私人泳池工作籠統 冀加強培訓員工、統一檢查標準
【有線新聞】申訴專員公署調查批評食環署巡查私人泳池工作籠統,檢查標準不一。 申訴專員指食環署於過去近七年例行巡查私人泳池超過五萬次,只發現兩宗違規個案。有衞生督察在巡查時,即使泳池關閉,署方人員仍會視為完成巡查,有個案甚至整個泳季只是成功巡查一次。又指署方人員巡查時只點算救生員人數、忽略資格證明,亦無要求泳池保存救生員當值紀錄。池水水質亦無明確檢驗指引,以致未能發現池水酸鹼值異常。食環署回應指接納申訴專員建議,會改善巡查方式及統一標準。 趙慧賢申訴專員:「有數個個案均顯示有些巡查是比較粗疏,在找到違規地方的情況下仍在巡查表格中表示滿意。這方面可能是因為其檢查過於粗疏,另一方面對監管標準未必太了解,所以在我們的建議中,我們希望食環署對這類員工作出培訓,尤其是巡查時的標準一致性及巡查的方法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每年獲撥款5,000萬NGO將削開支 有機構指減幅合理、無影響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未來三個年度,每年削減各部門1%經常開支,獲撥款五千萬元或以上的非政府機構,25/26年度起要削減資助,但有機構說有措施應對,服務不受影響。 樂善堂是其中一間受政府部門延長節流措施影響的機構,到2025/26年度時要削減200至300萬元的資助額,認為減幅合理,又說服務不會受影響。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一些活動,例如找導師教授長者舞蹈班、書法班,我們都不會取消。上一年的年尾,即2023年12月至今年1月,如何去做呢?我們找一些善長贊助我們更新照明系統設備,計算後我們每一年可以節省50至60萬元,這只是其中一間院舍有實行。」 勞工及福利局指,獲社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有177間,有58間每年資助額超過5,000萬的需要削減資助,有一年緩衝期,其餘三分二機構資助不受影響。孫玉菡:「多於五千萬元的(機構)由2025至26年開始便需要削減2%的資助,2026至27則減3%。這個安排都是思前想後,希望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盡可能幫助一些能力稍遜、迴旋空間較少的中、小型機構。」孫玉菡又說,已與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交代削減資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