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許智峯公開涉其案法官、警員等資料 港府強烈譴責:公然恫嚇 私隱專員指或涉起底
【有線新聞】立法會前議員許智峯公開處理他案件的警員、律政人員及法官資料,特區政府強烈譴責他恫嚇特區司法人員和政府人員。 特區政府指許智峯公然要求外國實施所謂制裁、呼籲公眾起底,不單可能妨礙司法公正,亦可能構成《國安法》的「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聲明又說許智峯涉嫌干犯多宗罪行,他欺騙法庭以獲准離港,誠信徹底破產,竄逃外地後更繼續危害國安,令人髮指。 私隱專員公署亦強烈譴責許智峯在沒有相關人士同意下披露香港法官、檢控官和執法人員個人資料,強調相關行為可能構成「起底」罪,呼籲公眾人士切勿響應相關帖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23條|國安部:立法是由治及興「必答題」 斥反中亂港「蛀蟲」仍蠢蠢欲動
【有線新聞】國家安全部指基本法23條立法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答題」。 國家安全部發文指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成為安定香江的鎮海神針,但長期盤踞香港反中亂港勢力惡劣本性難移,仍有「蛀蟲」蠢蠢欲動,伺機作亂,必須果斷完成第23條立法,斬斷亂源,除惡務盡,才能守住法治正義,助香港溯本清源,為香港法治建設堵塞漏洞,將這個困擾香港27年的問題畫上句號,為香港由治及興提供支撐,為「一國兩制」保駕護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兩會|全國人大明開幕 將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經濟發展草案等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會議明日開幕,早上先舉行預備會議。 會上通過了未來幾天的大會議程,包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等,又會審查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另外,大會亦會審議國務院組織法修訂草案,加強政務公開和健全監督制度。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兩會|港區人大代表團下午與領導人見面 有代表冀提金融、法律等融合建議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會議明日開幕,港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早上出席預備會。有代表透露下午將與領導見面,又說會期內將提出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建議。 本港3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早上由北京飯店坐旅遊巴,到達人民大會堂開預備會,入場前先大合照。團長馬逢國說各代表都已準備好,「主要通過一系列安排,為明天的正式會議作最後準備。」陳振英:「通知我們下午自己開完會後要準備見領導人。見領導人,他也是想聽我們的意見,晚上他和我們一起食自助餐。」 今次人大會期7日,港區多名代表說會積極提出建議。沈豪傑:「希望(律師)在內地時,執業的範圍可以再擴大一些,所以我有提議再以試點、再逐步開放內地市場,讓法律專業行業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陳仲尼:「我很多意見、建議都是圍繞如何加強金融建設,如推出新股通,在互聯互通機制上讓兩地投資者可以認購對方市場的新股上市。」 會議期間,香港團將有多場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黎智英案|社論主筆楊清奇作供 國安法後缺論壇版作者 黎指示海外找人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傳召第三名控方證人《蘋果日報》社論主筆楊清奇,他說國安法實施後,黎智英指示找海外作者在論壇版發表文章。 筆名李平的楊清奇由囚車押送到法院,他以從犯證人身份作供,說1997年加入蘋果日報,任職中國組高級記者,2015年開始出任主筆,負責撰寫社評和論壇版;亦會負責在網上版發布文章,但其他編輯亦可以上載文章,不需要他的同意。 他說會與黎智英面對面溝通,亦有參加過「飯盒會」。在2020年7月17日的會議,他反映國安法實施後論壇版不夠作者,黎智英在會上指示找更多海外作者。控方問為甚麼要找海外作者、有甚麼特別,楊清奇說海外人士沒這麼擔心國安法對他們的影響,對政府的批評會尖銳些。 法官李運騰問是否會議上各人問問題,然後黎智英給予指示,楊清奇回答是。法官再問有沒有討論交換意見,楊清奇說基本上沒有,會議就是給予指示,他們要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南韓醫生罷工|政府吊銷7,000名罷工醫生執照 強調不會收回決定
【有線新聞】南韓政府吊銷7,000名拒絕復工醫生的執照。 當局早上派員到各醫院點算沒有返回崗位的醫生人數,並依法啟動程序,吊銷約7,000名醫生的執照。當局強調不會收回決定,吊銷執照勢必影響罷工醫生的事業發展,又對醫師協會昨日舉行大規模集會表示遺憾,強調應對非法集體行動的立場不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財政預算案|陳茂波:發債有利債市 指歷任曾停造地致樓價飈升 不容許再發生
【有線新聞】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撰文指政府持續發債會令財政狀況惡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重申發債是推動債市發展,他又反指前任政府沒妥善措施調控樓市。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到電台進一步解釋預算案,指發債其中一個目的是推動債市發展,「我們發的債有些是短期三年,有些長至十年,因為機構投資者、尤其金融機構跟我們說,希望我們發出的債有不同年期,會有條孳息曲線,有利整個債券市場發展。」 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周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香港已經正式進入結構性財赤,如果連年發債用以支付日常開支,以至「債冚債」,香港的「荷包」不用多久就會「乾塘」。陳茂波又不點名反駁曾俊華在任期間沒有投資造地,市民只能坐視樓價飆升。 陳茂波:「2007到2016年期間樓價升了兩倍,原本100萬的變成300萬,為何會這樣?因為當時停止造地,基建投入不足、土地供應不夠,所以樓價升只可以呆看。今時今日我們不容許情況出現,一定會掌控土地供應權,以前我們捱樓價飛升的苦不再出現。」 「撤辣」後首個周末樓市交投急增,陳茂波指政府樂見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又說現時住宅供應充足,給予政府「撤辣」的「底氣」,令市場恢復正常。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梁振英:港政治條件「回歸以來最好」 獨特優勢需升級 批粵車南下「錯交」運物局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形容香港目前的政治條件比回歸後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好,香港仍有大量獨特優勢。 梁振英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香港仍有優勢,航運、貿易、檢測業等都大有可為,但要升級轉型。香港旅遊業也面對升級問題,他質疑是否要以訪客人數作為旅遊業發展的績效指標,香港應發展高端旅遊。 梁振英重申政府應盡快落實「粵車南下」,指政策「交錯了」給運輸及物流局,運輸局工作是確保香港不塞車,但這是經濟發展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馬航MH370失蹤近十年 大馬政府擬重啟搜索 乘客家屬:堅信親人仍在世
【有線新聞】馬航370客機失蹤將近十周年,馬來西亞官員稱將重啟搜索行動。有中國乘客家屬則指不會放棄尋親,又相信失蹤乘客可能仍在世,只是流落荒島。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一個商場舉行紀念活動,部分失蹤乘客親屬亦有出席。交通部長陸兆福指大馬政府準備與之前參與搜索的美國公司磋商「不尋回、不收費」方案,盡快簽訂新的搜索協議;又重申當局對繼續搜索的承諾,致力尋回客機及查清事件真相。 外界可能認為10年過去,親屬或漸漸走出傷痛,但河北邯鄲的栗二友指只是「對人歡笑背人愁」。MH370失蹤乘客栗延林父親栗二友:「說實在,這幾年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我像鬼一樣在這兒活著、苟且地活著。為啥?見到我的同學,見到我的親戚,還要裝出笑容去面對他們。到晚上就變成還陽回來,我才像了個人,尤其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只能偷偷地哭泣。」 但傷痛以外仍不放棄希望,栗二友:「我就依然堅信我孩子還在飛機上,還在。或者這飛機不行,我孩子說不定在《魯賓遜漂流記》那個小島上。我就一直堅持在這個想法上,這幾年我一直不拿錢(賠償)的原因就在這兒。」他說一直都不知應與誰和解,因為沒有人知道事故起因。 MH370客機於2014年3月8日由吉隆坡飛往北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兩會|政協會議今午3時開幕 將審議會議議程
【有線新聞】全國兩會今日起揭幕,其中政協會議將在下午3時開幕。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下午3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上將審議通過會議議程,並聽取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及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另外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於明日開幕,早上舉行預備會議,選出大會主席團和秘書長以及表決大會議程草案,其後大會主席團舉行第一次會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林世雄重申三跑年內啟用 有信心機場運力年底達疫前水平 將設法提升港口競爭力
【有線新聞】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重申機場三跑系統今年內會完全啟用,預期運力會持續提升;但海運方面,貨櫃碼頭吞吐量去年跌近2成,會設法提升競爭力。 最新一份預算案提到機場「三跑」系統目標於今年底投入運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指很有信心「三跑」如期啟用,包括相關的行李系統及集體運輸系統,相信今年底運力可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林世雄:「疫情前的水平大約是每天20萬人運用機場,包括出入境及轉機,我們希望能夠在年底或之前,航班的數量提供到這個運量。旅客的數量未必能完全準確預測,因為有很多因素影響,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機場的運量能提供。」 機場輸入勞工計劃截至上月有880人投入工作,被問到進程是否太慢,林世雄說行業首次在外地招聘勞工,的確遇到挑戰會吸收經驗,今個月計劃將啟動第二階段,他相信會比較順暢。 對於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報章撰文,指要將航運業提升至「倫敦那種沒有貨櫃碼頭的航運中心」,林世雄指香港要發展高端及高增值海運服務。林世雄:「即是管理、財務、經紀、買賣、保險,甚至是訴訟方面,這些都是我們會做的。我們認為港口都是海運事業重要一環,我們在(吞吐量)十大內都不去爭取競爭力會比較浪費。」不過林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兩會|李家超今赴京列席全國人大開幕 將到訪財政部等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早上出發前往北京,準備列席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會。 李家超早上近8時到達機場,他今日稍後將會到訪財政部,在北京期間亦會拜訪中央部委,以及見證馬會與國家衞健委和醫務衞生局簽署合作文件,預防及應對本地傳染病項目。